APP下载

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基础与对策研究*

2018-04-13

关键词:独角兽苏州培育

钱 燕

(苏州科技大学 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独角兽,一种神话动物,被风险投资行业用以指代创立10年左右、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私募股权投资的未上市企业。[1]该概念由美国风投专家艾琳·李(Aileen Lee)于2013年11月提出,一经问世,便迅速得到全球科技和投资界的认可,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独角兽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和新技术爆发式增长的最集中体现,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发展对于区域创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苏州正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是苏州创新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因此,如何培育和发展独角兽企业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独角兽企业的基本特征

在某种程度上,独角兽企业已成为彰显地区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是其基本特征之一。[3]独角兽企业在技术、模式等方面具有强大活跃的创新能力,从逐渐改变到最终实现颠覆,蜕变成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全新的价值链。这些企业通常会掀起产业颠覆的浪潮,并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产品和服务、更新提高技术水平,创造更好更高效的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轨迹通常呈现指数级爆发式增长,增长速度可以超过50%、100%,有的可以达到十倍或百倍以上。[4]独角兽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资本的青睐,获得较高的市场估值,主要原因在于其成长性的判断标准与传统企业不同,企业估值不再仅仅盯住销售收入、利润、市值等传统经济指标,用户数量、用户粘性和平台交易额等指标成为估值依据。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为独角兽企业成长和涌现创造了特有的环境,凭借技术创新或模式创新,独角兽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占领某一市场细分领域的制高点。互联网架起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衔接的桥梁,成为产业聚集、跨界、融合的重要纽带。国内外很多独角兽企业与互联网经济有关。互联网企业打破传统企业的边界,颠覆原有商业模式,创造出“互联网+”的产业跨界融合模式。

此外,独角兽企业所在行业往往代表着特定的技术周期和文化潮流,引领着未来产业变革的方向。[5]这些企业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具有导向性作用,引领推动着区域的科技创新。一个区域独角兽企业越多,其吸纳和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就越强,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更多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向区域集中,独角兽企业成为区域的新名片。以蚂蚁金服、大疆创新为代表的独角兽企业,通过颠覆式创新,给传统产业带来冲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动新经济蓬勃发展,同时也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独角兽企业所在的区域,提升了区域的知名度。

二、苏州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

不同咨询机构对独角兽企业的界定标准略有不同。《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确定的独角兽企业需满足的标准是: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2006年及之后成立),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6]在此标准下,苏州仅有一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排名83位的信达生物,属于大健康行业,估值达10亿美元。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TOP300》,榜单评选范围为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获得权益性融资、主营业务在中国大陆还未上市的创业企业,企业估值在公开资料、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利用估值模型修正,其榜单上79位之后估值不足10亿美元。苏州有3家公司上榜,分别为27位的同程旅游、146位的龙珠直播和206位的叠纸网络科技。[7]

为全面分析苏州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基础,笔者根据清科投资界、创业服务平台新芽NewSeed、创客公社《2016江苏年度融资报告》和企业网站的公开数据,整理苏州企业的融资情况,以获得私募股权投资亿元人民币以上融资的未上市企业为标准,目前苏州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共有32家(见表1)。

表1 苏州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列表

数据来源:根据清科投资界、新芽网、《2016江苏年度融资报告》和企业网站信息整理

对以上32家企业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苏州独角兽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上榜数量偏少,估值较低。科技部和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苏州上榜企业仅为1家,艾瑞咨询的榜单中有3家,均寥寥可数,显示出独角兽企业在苏州地区严重缺位。仅同程旅游和信达生物两家企业达到独角兽企业的估值标准10亿美元,与位于榜首的蚂蚁金服750亿美元的估值有着巨大的差距。龙珠直播和叠纸网络科技的估值分别为4.6亿美元和3亿美元,远低于榜单估值的平均数。从整理的苏州准独角兽企业来看,除了威马汽车于2016年8月披露获得10亿美元的融资外,其余企业的融资额度均值为1.086亿美元。

第二,区域分布呈现集中趋势。从苏州亿元融资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来看,苏州的独角兽企业分布较为集中。苏州工业园区不管是在创业资源、创业氛围,还是人才、融资方面,与苏州其他区域相比优势明显,对于创业者来说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区域内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达到22家,占总数的68.75%,充分显示了苏州工业园区新型技术经济主体的活力。苏州高新区有4家企业获得亿元以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占总数的12.5%。昆山、太仓和相城区分别拥有3家、2家和1家准独角兽企业,占比分别为9.375%、6.25%和3.125%。

第三,成立时间较短,行业分布较广。从成立的时间来看(见图1),苏州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的成立时间均在15年以内,同程旅游成立于2002年,成立时间最早;近年来获得较多融资支持的企业,成立于2011年、2012年的居多,这些企业创立有五六年时间,经历了市场的检验,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

苏州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在生物医疗、云服务、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等14个行业(见图2)。其中,生物医疗有10家企业获得亿元以上融资,占比31.25%。这与苏州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快生物医疗产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在园区集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其次是云服务,有4家企业获得了市场关注。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行业,在苏州逐渐兴起,有5家企业获得了亿元以上融资。近年来,苏州的创业者也开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专利服务等新兴领域开辟疆土。

第四,创始人学历普遍较高。在通过网络信息资料能检索到创始人简历的27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中,创始人均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信达生物、聚合数据、思必驰、天演药业、叠纸网络科技的创始人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占比达56.25%。具有海外经历的创始人,均拥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国际化视野和市场敏锐度,表现出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行业的创业偏好。

图1 苏州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创立时间分布

图2 苏州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

三、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的基础

独角兽企业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近年来,苏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政策、环境、市场、人才等各要素入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产业是创新的基础和载体,独角兽企业大多集聚在新兴产业。近年来,苏州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为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2016年,全市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5 265亿元,同比增长2.2%;工业机器人、光伏、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五大新产业实现产值1915亿元,同比增长5.2%。[8]创新元素最多、技术氛围最浓的苏州工业园区聚焦于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30%左右,三大新兴产业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超20%。[9]

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专利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最直接表现。2009年以来,苏州专利申请总体呈增长态势,2016年,苏州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0.67万件和5.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74万件,同比增长9.69%,发明专利授权1.32万件,同比增长26.5%,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88件,同比增长19.82%,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5位。[10]据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陆城市创新能力排行榜”,苏州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5年居于前三的位置。

3.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发展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包含多元素的复杂系统,对独角兽企业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近年来苏州市政府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格局,创新孵化培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目前拥有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等5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2家。金鸡湖创业长廊目前已汇聚众创空间62家,引进了蒲公英、36氪孵化器、腾讯云基地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吸引孵化项目入驻。其次,科技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苏州不断引进重大研发机构,布局建设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基本形成包含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和企业研发机构在内的完整的创新研发体系,促进科研成果对接,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与产业化步伐,并加速推进跨国项目的转移与合作,打通国际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渠道。最后,资金是创业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应包括高效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苏州的科技金融体系独具地方特色,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商业化、产业化以获取高收益的风险投资近期也较为活跃。在各方努力下,苏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在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榜单中苏州位居第6,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4.创新人才加快集聚

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引智招才政策,以发挥人才效应。2017年初实施“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群团组织、投资机构、创业载体的力量,加快社会化、市场化引才机制建设,“走出去”打造海外引智平台和“请进来”打造不落幕的创业周,并通过“赢在苏州”系列创业大赛、千人计划创业大赛、青年精英创业大赛等平台,加快人才集聚。截至2017年5月,苏州拥有的“千人计划”人才总数达到226人,其中创业类人才127名,约占全省总数的50%,全国总数的15%,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排名首位[11];累计已有683人入选省“双创计划”,居全省第1位。不管是人才总量还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独角兽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人才是创新资源的核心,苏州高端人才的快速集聚为独角兽企业的培育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独角兽企业的分布版图和成长路径揭示了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对标北上杭深等独角兽企业主要集聚地,苏州在独角兽企业培育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1.互联网经济优势不显著

互联网经济带给传统行业冲击、颠覆和变革,实现了众多创新,催生了大量的独角兽企业。苏州有着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行业也较为发达,但互联网经济优势并不显著。在腾讯研究院等企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中,苏州排名第17,得分1.048,与北上杭深等地有着较大差距。“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物流”等共10个细分行业的指数榜单显示,苏州仅在“互联网+零售”和“互联网+旅游”两个行业中位居第7和第9。苏州互联网应用模式较为单一,与产业融合度不够,导致苏州企业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优势不足,制约了爆发性成长的独角兽企业出现。

2.缺乏独角兽企业孵化平台

平台型企业裂变拆分成为独角兽企业,是目前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一大特征,也是未来独角兽企业产生的重要途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重要的平台孵化企业孵化出的独角兽企业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大多为近距离发展,如阿里巴巴孵化的独角兽企业71%位于阿里巴巴总部杭州地区。借助互联网技术,当下企业走向生态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平台型企业通过自孵化、战略投资的方式培育出更多的独角兽企业,由此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构建开放高效的商业平台。对于苏州而言,目前还未出现规模较大、影响力较高的平台型企业,难以形成适合独角兽企业成长的产业生态圈,由平台企业成功孵化独角兽企业的概率也就相对较低。

3.企业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技术是独角兽企业诞生的必要条件。一旦缺乏技术支撑,尤其是领先行业和市场的高新技术,独角兽企业将只是一种愿景。从现实情况来看,长期以来,受发展路径和理念影响,苏州真正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模仿性、渐进性创新,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偏少。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和美国硅谷两个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来看,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密不可分,这些研究机构能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苏州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五、苏州培育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政策建议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企业、区域乃至国家的创新基因,是政府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抓手。当下,苏州政府应主动作为,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支持更多的创新创业企业早日成为独角兽企业。

1.尽快制定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

高成长性科创企业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苏州应深入分析前期已积累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入库信息,对区域内独角兽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进行摸底,对申报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构建独角兽种子企业储备库。同时,及时跟踪国内外知名机构发布的独角兽企业榜单和相关行业协会发布的行业独角兽榜单,充分挖掘和发现苏州地区的独角兽企业,发布苏州自己的榜单,依托主流媒体加强企业宣传,发挥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企业实现非线性爆发性增长。

北上杭深等地的独角兽企业发展为苏州政府提供了丰富的政策和实践经验,独角兽企业培育应有目标、有计划。科技局、发改委、经信委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制定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引进与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龙企业”的多层次、阶梯式培育路径,重视企业成长链中不同阶段的培育与衔接。地方政府层面,制定系统的独角兽企业政策支持方案,注重普惠性与区域性相结合,集成科创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优势,集聚创新资源;高新技术园区可针对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制定“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支持计划,从财税优惠、金融支撑、人才集聚、产业对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引入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

2.准确把握具爆发潜力的行业趋势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经济和平台经济是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来源地。苏州应着力提升区域互联网经济竞争力,在互联网经济发展领域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培育互联网经济龙头,改变苏州目前小而散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格局;将互联网思维和方法与苏州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寻求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新突破,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打造“互联网+”的独角兽企业。

苏州也应加快平台经济发展,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深入推进与阿里巴巴、腾讯等BAT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发挥平台企业流量、渠道、资源整合的优势,结合苏州产业优势,如旅游、游戏等产业,孵化和培育独角兽企业;二是依托苏州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培育苏州制造业企业平台,构建行业发展生态圈。

此外,据中美独角兽企业的对比发现,未来可能产生独角兽企业的行业为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汽车交通、消费升级和物联网。苏州应抢抓机遇,提前布局,在这些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上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占领未来独角兽企业可能爆发性增长的领域。

3.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新是独角兽企业的生命源泉,由此衍生出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高要求。首先,政府必须围绕开放包容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从政策、人才、财税、资金等创新各要素给予支持,为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其次,着眼于企业的原创性技术创新,应支持在苏高校自主培育种子型独角兽企业,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向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苏州市种子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对高校科技成果的投入力度,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最后,鼓励在苏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视野,到欧美大学机构寻找合适的创新发明,充分利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契机,将国外具有成长性的成果引入苏州的企业进行商业化培育。

鼓励众创空间这一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以独角兽企业为最大目标,推动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对于苏州而言,应进一步吸引国际顶尖孵化器和创业服务资源落户本地,实现本土化和全球化双轮驱动,为创新创业提供立体化、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政府在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过程中,应鼓励众创空间高效利用创新要素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金融链的深度融合,让更多有爆发潜质的创业企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耿强.培育成群结队的江苏独角兽企业[N].新华日报,2017-07-05(1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

[3]曹方.独角兽企业如何引领颠覆性创新[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7(1):18-21.

[4]伊斯梅尔,迈克尔.指数型组织:打造独角兽公司的11个最强属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5]胡峰,李晶,黄斌.中国独角兽企业分析及其对江苏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6(5):101-105.

[6]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EB/OL].(2017-03-02)[2017-06-15].http:∥www.gov.cn/xinwen/2017-03/02/content_5172634.htm.

[7]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TOP300[EB/OL].(2016-07-08)[2017-07-01]. http:∥b2b.toocle.com/detail-6343984.

[8]2016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5-11)[2017-07-01]. http:∥www.tjcn.org/tjgb/10js/35183.html.

[9]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成就竞争力[N].新华日报,2017-07-19(1).

[10]市知识产权局举行2016年苏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EB/OL].(2017-04-25)[2017-07-01].http:∥www.szip.gov.cn/info.aspx?id=5454.

[11]陆晓华.“千人计划”苏州新增7人总数达226人[EB/OL].(2017-05-23)[2017-08-20]. http:∥www.subaonet.com/2017/0523/1991906.shtml.

猜你喜欢

独角兽苏州培育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中国的独角兽在哪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认不出了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