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加摄影节,对新人真的有帮助?

2018-04-12

摄影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阿尔勒大理摄影

参展摄影师

吴为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曾获201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摄影新人培养奖”

郭盈光

毕业于伦敦传媒学院,获2017集美·阿尔勒女性摄影师奖

李东翰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获得2017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摄影师奖,201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获新人奖

当初为什么想要参加摄影节?参加之前对摄影节有什么期待?

吴为:报名参加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时,我对国内摄影节完全不了解,所以想借由这个机会明确内部的运作流程和实际的操作程序。

李东翰:参加摄影节是学生时代保留下来的习惯。本科就读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一直都有在摄影节做展的传统。我第一次获得认可和奖励是在2009年的平遥摄影节;

另一个原因是摄影节能给予摄影师空间展示作品。我的原作通常都不小,即便小尺寸成品,边长也至少一米,因而需要很大的空间,大理、平遥、丽水三个摄影节我都申请到了30-40米的展线。摊子并不是铺得越大越好,但空间对于我这几年创作的呈现非常重要。

至于期待,主要还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纸面上的作品。我认为照片只有做到扎实的载体上才算是完成,也坚持认为只有纸张的呈现才能判断作品的完成度,所以2017年的所有展览都坚持费很大功夫展示原作。

如何参与到摄影节的?

吴为:通过投稿(平遥,丽水)。

郭盈光:被策展人找到参与摄影节。

李东翰:大理、平遥、丽水都可以提前申请。

参加摄影节的流程觉得麻烦吗?

吴为:去年8月在准备大理影会时,着实有些手足无措,但参与9月份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再到11月的丽水摄影节,对流程趋于熟练,也更加得心应手。

李东翰:参加摄影节本身的流程并不麻烦。

国内能称之为摄影节的大型开放型影展都经历了很多届,相对比较成熟,从申请到展览没有什么复杂的流程。

不过做一个展览本身是很麻烦的,从前期选纸、打样、修改、延展品设计、绘制展线效果图到作品定稿输出、展览文字撰写、延展品制作再到运输、展场布置,甚至帶到展场的电动螺丝刀有没有充好电,这样零零散散的事情很多,稍有疏忽就没办法达到最好的展览效果。

所以,与其说参加摄影节麻烦,倒不如说做展览是—件非常繁琐的事情。

参加摄影节觉得收获了什么?

吴为:首先是收获了很多良师益友,能看到真正好的摄影作品,见到真正好的摄影师。其次会对信心有一定的补足,也能让父母直观地看到我日常忙碌的成果。

郭盈光:每一次展览的机会都是对自己重新梳理作品的一次好机会,根据现场的环境不同,每次的布展方案也会不一样,虽然可能作品是一组,所以是一次练习和交流的好机会。还可以有机会把所有从事摄影的人聚集起来,相互认识和交流,这是我的收获。

李东翰:参展摄影节,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平遥,随时都能在展厅里看到几十位观众,这种满足感不是一般展览能够得到的。其次是交流,这点每个摄影节情况不太一样。举两个例子,2017年在大理因为展位被安排得比较难以被发现,所以观众来得少,但每一位观众,我们都会聊上很长时间,这种交流是相互的,在知识和理念上收获会比较多;平遥位置比较好,观展人流量大,每天在展厅里介绍作品很像在演讲。

参加摄影节,展位花钱了吗?

吴为:丽水没有收费。大理、平遥都有定额的展位费用,大概是300元。大理有按照展线进行另外的收费,大理我申请的是15米展线,费用2000元。

郭盈光:参加阿尔勒摄影节没有花钱。

李东翰:丽水没有收,平遥和大理要收展位费。大理花费相对多些,我申请的40米是5000元。

什么是展线费和展位费?

展位是指参展所占的场地,占了场地所交的费用,无论大小。展线是指你所占的空间边长米数。平遥和丽水根据作品定额分配展线长度,而大理则需自行购买展线。

郭盈光作品《顺页从的幸福》在2017集美·阿尔勒展览现场

郭盈光作品在2017年宁波国际摄影周——“家庭影像”展览现场

觉得参与摄影节后续的曝光度如何?

吴为:非常足够,超乎想象。会收到一些采访的邀约,也能得到机会和朋友一起做更多好玩的事情,认识有趣的人。

李东翰:曝光率这个问题其实要看作品的话题性,更要看媒体的态度。我认为不同的作品的曝光率基数不同,比如社会舆论关注的、容易产生大众话语共性的、话题切入点较浅的或是在不违背国家有关规定但又比较敏感刺激的作品比较容易宣传,那么曝光率自然就会比较高;相反,如果读解一部作品需要从历史到当下文化的读解、要从档案影像到社会景象意义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那么媒体也要承担宣传的风险,自然曝光率就不会太高。当然,影响曝光率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摄影师本人的话题性、作品视觉上是否要伺候好大众观感、创作形式上是否跳脱、内容上是否猎奇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曝光率这个问题。

当作品面临观众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观众多吗?

吴为:会害羞,也很踏实。观众数量在每个摄影节和不同展厅以及各个时段都呈现波动,时多时少。

郭盈光:观众还挺多的。我很愿意知道大家从不同视角去如何解读自己的作品,有什么共鸣,或者不解,我都愿意去了解,有时候还会从观众那里获得灵感。

会留意观众或其他媒体对作品的评价吗?

吴为:会留意,但尽量不在意;会听取,但尽量不盲从。

郭盈光:肯定会留意,这对我来说是一些重要的反馈。

李东翰:在展厅里会听到各种评价,很多时候会影响到作者的情绪与思考。也有熱心观众会很直接地找到作者表达他的个人感受,这里面不乏有专业知识的观众,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做到的就是认真倾听观众的感受和评价,同时把自己的认知慢条斯理地和对方讲清楚。

对于媒体评价我还是很在意的,毕竟是为没有到现场观展的观众提供一个中转接收的平台,那么语言上的导向就非常重要。

吴为作品《日路回家》于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展览现场,获得2017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国摄影新人培养奖”

就像对待一个陌生人,没有通过一定时间面对面的接触,单纯靠传言来判断这个人的能力素质、人品优劣是一件不太合适的事情,所以大家习惯依赖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判断一个人。对于作品的评判也是一样的,无冕之王的威力,任何一个俗人都会在意。

参与摄影节的难点和困惑是什么?

吴为:对于我而言,难点和困惑在于容易在众人的诸多评价和过于广泛的作品中迷失自我和方向,当然越混乱越能发现自己真正所求。

郭盈光:由于我是被策展人提名,很多工作人员和我对接,解决我的问题,了解需求。这次我觉得挺顺利的,暂时还没遇见问题。

李东翰:每次展览因场地不同,都需要不同的布展呈现。因经验不足,有时没能因地制宜做出最好的呈现,但也是经验的积累。

关于摄影节、摄影展或其他领域,你还想了解什么?请告诉我们。我们会联络相关人士进行解答。

yuanjt@syzychina.com

李东翰作品《我也是你&无人之境》于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展览现场,获得大理影会金翅鸟最佳摄影师奖

摄影节主办方

Q1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摄影师来参与摄影节?

Q2为什么要举办摄影节?

Q3摄影节对于青年摄影师的帮助在哪?

Q4举办的摄影节推出了几个新人?推向了哪儿?

傅拥军

摄影师,2017年宁波国际摄影周策展人

Q1通常是根据摄影节主题内容决定的。比如2017年宁波国际摄影周,以“家庭影像”为主题。我想以此为线索探讨各种创作方法,推出在这方面有影响和成就的中外摄影师,以及最新的相关优秀作品。挑选时,作品再好,如果不符合主题,是不会入展的。

Q2举办摄影节通常是政府或艺术机构想通过摄影节增进摄影交流和推广当地文化品牌。

Q3新人应该多多参与摄影节活动,认真领会征集要求,好好整理自己作品参加。即使没入展,但这个过程就是一次自我审视和提高。如果入展,靠谱的策展人会跟你沟通交流,提出修改建议和策展方案,这个过程相信对很多新人有帮助。更直接的体现是作品在摄影节展出后会被很多人看到,在媒体上有很多曝光机会。

Q4每次摄影节必定会有两三位特别出色的新人。我近几年所推荐的新人有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徐肖冰纪实摄影奖、当代摄影新锐、亚洲青年摄影先锋等。

媒体方

Q1作为媒体从业者推荐摄影师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Q2一年推荐的摄影师中,出自摄影节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Q3在你眼里什么样的摄影节是好的?

王江

资深摄影媒体人,策展人,摄影活动策划人

Q1作品质量之外,我更关注话题性和可传播度。话题性大致包括了摄影师与时下热点的结合度,大众对作品讨论的开放性等等;传播度则包括了摄影师作品内涵对于公众的接受程度。不同于专注市场的画廊体系以及学术体系,媒体的任务是在公众与摄影师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作品得到最广泛的传播。

Q2媒体和摄影节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有时摄影节的艺术总监或者策展人也会通过媒体的报道来寻找想要的摄影师。而媒体自然也会在摄影节上发现“亮点”。以年为单位来看,媒体推荐的摄影师来自于摄影节的比例并不高,毕竟摄影节举办的频率和媒体更新的频率相差悬殊。

Q3我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除了浓厚的异域情调,整个摄影节超高的布展质量最让人钦佩。当然国内的摄影节近些年在呈现质量上也突飞猛进。总体看,国内采用策展人制度的摄影节比较能够呈现一致的作品水准,而采用报名制度的摄影节会显得相对良莠不齐一些,但其优点是门槛较低,更有可能让“草根”摄影师浮出水面。

国际摄影节主办方

Q1中国的摄影节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地区的有什么区别吗?

Q2当你作为某个摄影比赛的评委,你判断作品优劣的关键标准是什么?

黎静

2017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总监

Q1我听说中国每年至少50个摄影节,全国各地,而这些摄影节,大多只会举办一到两次,极少能多年传承,这可能是国内外摄影节最大的区别。

比如欧洲摄影节,大多是需要某个专业机构花多年时间筹备,涵盖活动架构、商业计划,甚至艺术家类型等方方面面的考虑,这为持续性打下了坚实基础。只要该摄影节的内涵符合当地文化建设方向,他们就会这么做。像阿尔勒摄影节,诞生至今已48年。如今每年都有众多才华横溢的摄影师在阿尔勒展示他们惊人的新作,阿尔勒摄影节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载体。这是所有专业人士的国际盛宴,同时也为当地输送了大量人才,并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这种“成功”,是经年累月的努力换来的。中国有许多城市都希望拥有这样一个摄影节,从而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不过他们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他们就会停止这个项目,转而去支持其他看起来更加“有利可图”的项目。总而言之,不论欧洲还是中国,最好的摄影节都具备两点:创造力驱动,加上稳定的财政支持。

Q2了解摄影师创作的整体面貌非常重要,要知道一张精彩的照片不是偶然造就的,它从属于一个优秀的拍摄项目。我首先看重的是作品所传达的性格和个性,以及摄影媒介的使用。我不喜欢说谎的人,他们受到他人作品过多的影响并认为读者不知道照片的由来。

猜你喜欢

阿尔勒大理摄影
大理:梦游理想国
凡·高与一座城市的忏悔
大理好风吹
致歉凡.高 :一个城市的忏悔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法兰西的“向日葵”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