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犹如一项当下社会的田野调查
2018-04-12
最近痴迷上一部英剧《9号秘事》,非常烧脑。观看时不能吃饭,不能聊天,不能被其他事情影响,即便如此,每集还要看两遍以上才能明白,第一季的第一集我甚至看了近10遍,从每句台词、每个表情、每个道具中去寻找人物关系与剧情逻辑。每一次观看都是一次寻宝之旅,会发现新的情节从而产生新的恍然大悟。我有时在想自己费劲悟出的与其他观众想明白的会不会是截然相反的?
一个数字,一个空间,30分钟的时长,要求人物情节布局完整,且在结尾处让脑容有限的我们直接炸裂。这是两位主创里斯·谢尔史密斯与史蒂夫·佩姆伯顿为自己设定的游戏规则。毋庸置疑,百变多样的社会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2014年开始播放,他们已通过不停地剧情反转自编自演到了第四季,演绎出各种人性中不愿示人的阴暗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速度与激情的时代,环境纷繁多样,事件五花八门,周围的一切在快速地碰撞。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在不同时空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并在我们猝不及防时已完成迭代。当我们面对不同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下与我们不一样的人相处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从他们的言语、态度、表情或行动中,辨别着他们的身份与独特个性,借助手中的相机或手机,拍下被他人触动的点点滴滴,从例子扩展到某个族群的整体,从特殊性意识到普遍性,从部分想象出全部……我们透过一幅幅人像摄影作品,拼装着我们眼里的世界。
继去年“不一样的风景”提供拍摄风景的多种可能性之后,今年的榜中榜我们固定了“不一样的人像”。初衷有些偷懶,因为拍摄人像基数大,挑选“不一样”的可能性多些。实际操作时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难题。越容易的事情,做好越难。
我们努力挖掘在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交汇,人们生活方式与存在的多样性,人性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下年轻的新生力量是如何用人像摄影这一媒介去关注与表达的,同时他们又给原有的人像摄影带来了哪些新的可能性?吴郑鸥的《与50个陌生人约会》、姚广宁《二次元不再是非主流文化》与张景然的《90后的私密角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答案,并延展着我们的思考。
赵骅的商业人像作品则打破传统影室布光的拍摄套路,而是让模特穿着夸张的服装,出现在北京的街道、工地或自然景观中。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台或者几台电视机,里面播放着他们做整容手术的画面。这些情景布置里隐藏着一个故事线,是赵骅对当下年轻人整容成风的一种个人思考。
两位国外摄影师吉尔马·贝尔塔与阿里娅·阿里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异域情调极为浓重的作品,更展示了自拍、街拍与手机摄影这些大众摄影题材的进阶可能。阿里娅·阿里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布料与织物之下,探讨民族服装与人们身份认知的关系。吉尔马的街拍则将日常置于单一颜色背景下,表达了自己国家的人民对于鲜艳颜色的热爱。
除了新潮还有传承,邱焰《地震幸存者的“重生”之路》让我们看到,在信息热度维持不足一天的现状下,还有人在持续关注着那些十几年前遇到的人,感动自己的那些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在世的摄影大师拍照应该是不少摄影师梦寐以求的事情,钟维兴去实现了。目前被他拍过的摄影大师已有80多位。去年他在欧洲摄影博物馆办展时,很多摄影大师亲自到场祝贺,令摄影人羡慕不已。
由人组成的社会是创作者挖掘不尽的宝藏,我们各自独立又彼此维系,每一幅人像摄影作品,都是一面镜子,我们站在镜前观察着他人也反观着自己。它们又像一块块告示板,帮助我们看见那不曾注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