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8-04-12宋斌斌
宋斌斌
摘 要:随着河南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学分制改革和行政班级功能的弱化,大学生寝室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为、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影响着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PPS抽样方法,抽取其中5所大学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获得大学生寝室在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外部文化五个方面的特征并进行初步分析。并基于上述分析,针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反映的问题,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入手,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寝室文化;交叉分析
一、引言
寝室是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浓缩。寝室文化是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角色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寝室文化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而且对他们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和行政班级的弱化,寝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固定原子的作用日益凸显。寝室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活动和精神氛围,使寝室成员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学生个体心灵、人格、精神的塑造。由于各寝室成员性格、爱好、兴趣等差异较大,因此寝室文化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和差异性。笔者试图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类型,分析龙子湖大学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寝室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研究重点在梳理文化作用和高校青年互动中,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宿舍文化结构(Kuh.G.D,1993);第二,宿舍文化作用(Huh.D.g.,1994;Weaver Benjamin J.,2006);第三,宿舍管理和建设(HMSO,2003)。其主要观点是:在宿舍管理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突出特点是非强制性安排,主要体现市场化、自由化和人性化的学生自发性选择安排。
国内高校寝室管理由于历史原因,其格局安排往往体现行政强制性特征,以学校统一安排宿舍为主,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外租房。国内外大学在学生居住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国内研究主要就寝室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对其表述有差异,但基本上都认为寝室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几个方面。其中,寝室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寝室内各种建筑和环境所表现出的文化涵义,是寝室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是寝室文化的主要体现者,即各种文化精神的组织和设计。制度文化是高校寝室中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寝室文化的规范和具体化,是寝室文化的行为规则。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整个寝室的精神面貌、思想信念、情感价值、习惯规范等方面,是整个寝室文化的灵魂与精髓。笔者也以此定义为基础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研究流程与样本估计
(一)调查流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在校大学生,主要围绕建设寝室文化的主体,即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行为、物质、制度、精神、外部文化五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查,以此了解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按简单随机抽样时,在95%置信度下,绝对误差为5%,根据各学校的学生比例取其方差达到最大值时的取值,即50%,则调查样本量应为:
根據预调查回答率b=90%(50个样本),因此调整样本量为:
多阶抽样的效率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低,这里取设计效应deff=2.2,则在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内应调查的样本学生数为:
(二)抽样方案设计
我们通过资料收集,选取郑州8所高校,共有在校学生206880人,以在校大学生为抽样单元构建抽样框。采用二阶自加权PPS抽样:在[1~206880]中将随机数产生n=5个随机整数,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为27508、76780、125055、152346、196780,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单元入样。
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交叉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对相关度较高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进而得出不同角度的分析结果。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运用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对问卷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得到总体数据及相应的分组数据,以便分析不同学校的在校大学生,以求达到全面了解与分析的效果。
四、河南省高校寝室文化现状
(一)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寝室成员在寝室生活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是寝室氛围,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是寝室精神文化的“折射”。高校寝室行为文化表现出自身的特性,如随机性、集体性、私密性等特征。我们的调查主要通过对寝室成员学习氛围、社群行为、消费决策、人际交往四个维度的调查梳理寝室成员行为的共性特征。
1.学习氛围
室友是大学生最亲密的交往对象,寝室室友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习惯,是否拥有浓厚的寝室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学习的好坏。
通过图1分析,龙子湖高校大学生在寝室中相互讨论的占23%,各学各的占29%,个人不喜欢在寝室学习的占32%,宿舍环境无法让自己安心学习的16%,综合来看有48%的学生认为宿舍不是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宿舍的学习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2.社群行为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的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好的寝室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寝室的熄灯时间和日均睡眠时间也是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龙子湖高校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7小时的人占比最大,为43.1%,平均睡眠时间8小时的人占比次之,为38.2%,说明大部分人的睡眠还是比较规律的。又由交叉表分析获得,有67.6%的人认为寝室熄灯后他人的行为对平均睡眠时间有影响但可以接受,9.1%的人认为影响很大。通过卡方检验,在置信度为90%的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从调查结论上来看,高校强制熄灯确实对寝室成员睡眠质量有明显正面影响。
3.消费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增加,寝室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室友的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从性别和地域两个方面來观察消费偏好。
通过上图可知,超过一半的寝室不存在攀比现象,在存在攀比现象的寝室中,男生在游戏装备和电子产品方面的攀比现象比女生更严重,女生在购物方面的攀比现象比男生更严重。
通过上表可知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加注重消费规划,农村的学生日常消费更加俭省,同时来自城镇的学生奢侈性消费的比例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4.人际交往
寝室是成员共同学习、生活、娱乐的场所,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直接影响寝室的安宁与和谐。
通过图3可知寝室成员经常聚餐的占23.4%,经常逛街的占18.5%,经常K歌的占11.6%,一起学习的占10%,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占8.2%,寝室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说明寝室室友在大学生社交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实体存在,而是蕴含一定审美意向和价值意向的物态文化,主要包括住宿条件、室内装饰等方面。寝室物质文化对其成员具有感染、导向、激化和舒心的功能。我们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高校寝室成员自身主观评价,梳理和研究住宿条件和室内装饰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通过两者的交叉分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1.大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满意程度
寝室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栖息地,因此高校住宿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情绪、心理状况和寝室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绘制了龙子湖大学城大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满意程度。
从柱状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对住宿条件比较满意,有22%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对寝室住宿条件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相当,分别占14.8%和13.7%,仅有6.7%的学生表示对住宿条件不满意。总体来看,有93%以上的学生对住宿条件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龙子湖高校园区大学生对当前各大学新校区硬件的满意程度较高的现状。
2.对寝室的装饰
寝室的良好环境对于寝室居住的幸福感是有影响的。大学生入校后,有些会选择一起装饰寝室使居住环境更为舒适,同时也反映了寝室成员的审美观,是寝室文化的重要体现。为了解大学生对寝室的装饰程度,我们进行了相应调查,分析饼状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有59%的大学生对寝室进行了简单装饰,21%的大学生没有对寝室进行装饰,20%的大学生装饰得很舒适。总体来看,有79%的大学生对寝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装饰,21%的大学生没有装饰。
3.对应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寝室装饰和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我们对两者进行了对应分析,运行SPSS软件得到对应分析图。
从对应分析中可以得出,把寝室装饰得很舒服的大学生对寝室的居住条件感到比较满意,把寝室简单装饰的大学生对寝室居住条件感到满意,没有装饰寝室的大学生对居住条件感到基本满意。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内部和外部制度,是高校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制度是各高校寝室主管部门为维护寝室正常秩序,制定的各项条例、规章与管理规定。由于学生寝室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离散性”和寝室内部成员之间的“熟识性”,外部制度往往只能起到原则性的指导作用,相对而言内部制度在寝室成员关系规范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并与外部制度相互交织,共同存在于寝室文化之中。
1.寝室的内部制度
寝室的内部制度是高校寝室制度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内在机制,涵盖了实现寝室管理目标的保障体系,而内部制度是寝室内部成员自发的秩序性安排,正是实现寝室管理目标的具体规定。
数据显示,龙子湖高校园区大多数寝室都有内部制度安排,其中“定期值日”和“按时熄灯”两项占比最高,分别为36.7%和22.6%,说明大多数寝室愿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但也有21.1%的寝室没有制定寝室内部制度,可能導致寝室内无法形成规范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2.寝室卫生安排制度
卫生安排制度主要是指寝室打扫卫生过程中关于人员分配及值日安排等相对具体的规范体系。另外,卫生安排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寝室的人际关系。
根据调查分析显示,寝室卫生安排制度中的“脏了就打扫,没有固定次数”占比最大,为44.3%;“每周按时打扫”的比重为35.5%;“学校检查的时候才打扫,平时无人打扫”占比为15.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寝室卫生制度仍然不完善。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内部制度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寝室中,并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置信度为95%的条件下,寝室卫生安排制度与性别交叉分析的结果是有显著影响的,即大学生寝室卫生制度存在性别差异。从获得的样本数据分析可得,女生寝室打扫卫生的次数要高于男生寝室,而经常打扫寝室的宿舍人员关系亲密度也较高。
3.对寝室外部制度的态度
外部制度是学校管理部门为维护寝室各项措施而制定的各项规章与条例。
由上图分析可知,对于寝室内设施或者寝室内相关检查的态度,大多数的人积极主动响应,占62.1%,反映出他们对于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与条例是支持的,不过也有少数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而为,学校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公寓管理条例,才能为创建良好寝室文化打下基础。
4.对寝室内部制度的态度
内部制度是寝室内部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规范体系,用来规范与控制成员行为,维护寝室成员的文化氛围。
根据寝室内部制度和性别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寝室制定内部制度的态度方面,男女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较而言,女生在寝室内部制度的态度上认为明显有必要,比重为66 %,而男生的比例为56.1%。而且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在样本和总体中同时存在(p=0.011)。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寝室成员在寝室各项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方式和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成员对寝室文化的认知、对寝室的归属感以及在寝室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我们从大学生寝室的集体活动、卧谈会、网络对寝室人员交际的影响以及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等微观角度切入,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状况。
1.寝室归属感。
在问卷设计上,我们将“和室友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主观数量化,从1分到10分进行打分,1分表示和室友关系非常不融洽,10分表示非常融洽。将调查结果进行分组,其中1~2分表示非常不融洽,3~4分表示不太融洽,5~6分表示一般,7~8分表示比较融洽,9~10分表示非常融洽。
从柱状图来看,7~8分和9~10分的占比非常高,而6分以下的占比较少。总体来看,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和室友的关系融洽。
大学生对寝室的感觉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大学生在寝室中的归属感。寝室是第二个家,是大学生人格塑造不可忽视的环境因素,一个环境和谐的寝室感觉有助于寝室文化的正向发展。
从饼状图可以看出,有接近70%的大学生认为寝室像个小家庭,2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寝室只是休息生活的地方,仅有5%的大学生对寝室没有感觉。从整体看,大部分大学生对寝室有较强的归属感。
集体活动是寝室集体归属感的具体体现,大学生对寝室开展集体活动必要性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自己对寝室的认同感。用1~10分的打分制度来观察大学生对开展寝室集体活动的感受,其中1分表示非常没必要开展,10分表示非常有必要开展。将汇总结果进行分类,两分为一组,得到下面的分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接近40%的分数集中在9~10分,40%的分数集中在7~8分,因此有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开展寝室集体活动是有必要的,只有不到5%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总体来看,开展寝室集体活动对增强大学生的寝室归属感有一定促进作用。
2.寝室谈论话题与性别的交叉分析。
寝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寝室谈论的话题也是寝室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由于生理、心理差异带来的性别特征在寝室谈论的话题中表现较为明显。我们通过对寝室谈论话题和性别进行交叉分析,来分析男女生谈论话题的差异性。由于调查的男女数量不同,我们通过百分比绘制了交叉表,使得比较更有意义。
从表7中可以看出,男女寝室讨论内容差异明显。女生谈论明星八卦的较多,占到71.4%,而男生谈论明星八卦的仅占16.3%;谈论书籍电影的女生占48.8%,而男生仅有28.1%;对于网络游戏和体育赛事的讨论,男生明显比女生占比较多。其中讨论网络游戏的男生占50.2%,而女生仅占4.6%;对于体育赛事的讨论,男生占25.5%,而女生仅有2.5%。这些寝室谈论话题的差异与高校男女生目前年龄阶段的性别偏好有关。
从单性别维度分析,男生寝室谈论网络游戏、异性和家乡习俗的较多,分别占到50%左右,谈论明星八卦的较少,仅占比16.3%,对于学习问题、学校事件、时事新闻的谈论占35%左右,对于体育赛事和人生理想的谈论占25%左右。女生寝室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明星八卦,占到71.4%,其次是家乡习俗和学校活动,占到50%到60%,对于书籍电影的讨论也较多,占比接近50%,而对于网络游戏和体育赛事的讨论较少。除此之外,其他话题的讨论男女寝室区别较小。
3.寝室矛盾的解决和互助
大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免不了磕磕碰碰发生矛盾,而寝室矛盾不容小觑,近几年大学生寝室里发生的令人心痛的血案,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特别重视。对于寝室矛盾的解决,男女生的处理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对此,对寝室成员发生争执时的解决办法和性别进行交叉分析,得到两者的关系如下:
當发生寝室矛盾时,男生与女生相比,选择主动让步的更多,占到45.5%,而女生更倾向于选择成员协商的方式,占到40.1%;关于冷战方式的选择,男女生差异较大,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通过冷战来解决矛盾,这种解决矛盾的方案差异与男生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对男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主动让步来解决矛盾,也有25%的男生会选择成员协商的方式,而选择冷战、第三方调解和硬碰硬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较少。对于女生,有40%的女生会选择通过成员协商来化解矛盾,也有27.6%的女生选择主动让步,同男生情况类似的是,选择冷战和硬碰硬解决矛盾的较少。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矛盾的解决方式较为合理,选择极端方式解决矛盾的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大学生的心理比较健康。
寝室相处过程中,矛盾的发生不是主旋律,更多的是寝室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寝室是大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室友是最亲密的人,室友之间的互帮互助让离开家的大学生感受到温暖,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对于室友之间的互帮互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5%的大学生认为室友在人际交往方面对自己有帮助,20%的大学生认为室友在人生态度上对自己有帮助,1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室友身上学到了好的生活习惯,15%的大学生在室友身上学到了学习方法。调查中文体和上网方面接受室友的帮助较少。
(五)外部文化
外部文化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能使寝室成员在群体意识与自我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外部文化主要包括本寝室人员与外部人员以及校园活动的各种状况。
1.本寝室与本班的其他寝室的关系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所在寝室与本班的其他寝室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占比为49.1%,一般融洽的占37.5%,非常融洽的比例为12.4%。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寝室与本班寝室之间的交流很多,关系比较融洽,对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2.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倾诉对象分析
在这个小社会型的大学校园里,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又或是工作上,大学生都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此刻首先要做的就是宣泄这种不好的情绪,找到一个适合的倾诉者最为关键。否则,个人的烦恼情绪会感染其他人,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阻碍自身的全面发展。
数据显示,大学生遇到不顺心事的时候的倾诉对象大多数是室友,占36.3%,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但是倾诉对象为辅导员的比例仅为0.9%,这一数据也映射出学校管理层同大学生交流的困难现状。
3.寝室参与集体活动的参与度
以寝室为单位参加校园活动,是寝室行为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从年级方面来分析寝室参与集体活动的参与度。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有选择性参加活动、偶尔参与活动和几乎不参加活动比例最高的均为大四年级,占44.7%、23.7%和7.9%。大一年级寝室以非常积极,都乐意参加活动为主,占比为22.2%,为四个年级之最。大二年级则以部分积极参加活动为主,占比31.5%。统计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在样本与总体中同时存在,在参加活动方面,大四年级的民主性最高,但是参与热情相对较低。
(六)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将被调研寝室进行具体的分类:学习型、信息型、运动型、艺术型、娱乐型。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学习型寝室占21.1%,运动型寝室占13.8%,信息型寝室占13.8%,娱乐型寝室占61.6%,艺术型寝室占11.1%,其他的占15.6%。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个年级的区别。
大一年级娱乐型占37%,学习型占18.3%;大二寝室娱乐型占37.1%,大二寝室学习型占20.8%;大三寝室娱乐型寝室占30.1%,学习型寝室占28.1%;大四寝室娱乐型占34.4%,学习型寝室占26.2%。由上分析可见各年级中娱乐型寝室占比都是最大的,学习型寝室占比次之,但是四个年级中大一年级的娱乐型寝室占比最大,学习型寝室占比最少,大三的娱乐型占比最少,学习型占比最多。分析原因,大一时学生刚脱离高中的压力环境,更专注于轻松的生活,所以娱乐活动比较多,学习比较少;大二时期处于分隔带,学生的娱乐兴致还是处于上升阶段,同时这一阶段开始接触专业课,学习的人数占比开始增加;大三时期一部分人决定考研,学习的人数占比明显增加,娱乐的人数有大幅减少;大四时期考研的人一部分放弃了考研开始找工作,学习的人数占比相比大三减少,娱乐的人数又上升了。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以营造寝室物质文化环境为基础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部门应加大投入,改善寝室的基础设施。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普及,新形势下对高校基础设施投入的需求日益增加,调研中龙子湖高校园区范围内学生对现阶段各高校基础设施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在具体宿舍布局、宿舍人数、空间布局上等细节上有改善性需求。其次,高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寝室文化評比活动,推动寝室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诸如“文明寝室创建”“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以其为抓手,动员和引领学生对寝室进行二度设计,美化卫生环境,凝聚寝室人员的关系,更能有效引导寝室形成柔性规则。
(二)以建立健全寝室管理制度为保障
首先,明确寝室文化建设在学生思想政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高效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中来。寝室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局起着重要作用。河南省高校应从校园文化建设全局出发确定寝室文化建设的地位、目标、方法、体系、奖惩措施和长效机制,推动寝室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
其次,明确并规范正式制度供给,加强部门配合与主体责任。由于高校宿舍管理部门与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归口不同,现实中往往制约了对学生寝室文化尤其是制度文化的有效管理,因此应厘定宿舍管理部门与各二级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并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再次,通过创新管理形式和管理手段,加强对寝室非正式制度文化建设的管理引导。非正式制度的形成需经过长期的磨合酝酿。实践证明,新生一入学即可通过多种社团活动和团学教育,尤其是以寝室为单元的各项活动,有效引导寝室成员在较短时期内彼此熟悉,相互帮助,创设寝室较为和谐有序的非正式制度文化氛围。
(三)以创新寝室行为引导机制为重点
行为经济学认为,动机引发决策改变,激励影响动机产生。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寝室成员,其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因此也必然有生理性和社会性行为动机,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高校寝室成员的恋爱行为、网络行为、活动参与行为、人际交往行为和小团体行为都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如何正确、适度地引导和激励寝室成员的行为,必然也是构建寝室行为文化的重要步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社群行为在寝室行为文化中体现出“比较效应”与“棘轮效应”的特征,在恋爱、社交、消费决策中表现较为突出。因此,有效引导形成既尊重寝室成员个性发展又能促进寝室整体和谐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充分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方式,积极发挥学生在寝室行为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2]王春雨.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2013,(12).
[3]颜景瑞.大学寝室文化的特征和育人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4]林立.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5]孙宝玲,冯洪光.高校寝室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探析[J].华章,2011,(18).
[6]黄莉霞.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不足分析[J].党建研究,2014,(6).
[7]杨兢,王飞飞.大学寝室交往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马加爵事件对高校寝室人际交往的启示[J].青年探索,2004,(6).
[8]易丹辉.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3,(3).
[9]吕鹏.重庆市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10]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0,(10).
[11]梁少颖,龚建勤.大学生党员群体在创建学习型学院中的作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3).
[12]戴爱平.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