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4-12胡珍珍
胡珍珍
摘 要: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坚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对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關键词:美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学美育,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美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美育通过精神上的熏陶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美”的认识,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
美育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提升大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的认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帮助大学生明辨“美”与“丑”、“善”与“恶”,自觉崇尚真善美,自觉抵制媚俗、低俗行为。只有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接受与美的观念相关联的道德理念。
(二)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方面素质
2013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并指出目前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提高和健全人格养成。他提出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发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大学对学生而言,意味着生活方式和心态的转变。高中生活目标明确、方式单一,进入大学之后,学校就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培养教育。独立生活带来的成长烦恼、心理转变、失败挫折等问题均逐渐暴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如果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很容易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弯路。美育帮助大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为生活积极创造和谐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二、美育的几点认识误区
(一)美育不是艺术教育
目前高校开设的相关选修课程大多是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诗词鉴赏等,严格来说,这些课程的着重点在艺术教育。美育不仅仅是对艺术美的教育提高过程,还包括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的认识。因此在大学阶段,只谈艺术教育而不学美学理论,是不全面的。
(二)美育不是美学知识教育
美育不是单纯的美学知识教育,美育包括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它的内容要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更加宽泛。蔡元培曾经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应与德、智、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德、智、体的教育中包含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应当让美育与其他方面充分结合,共同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美育不是单一的理论学习,而应当与实践结合
美育通过各种理论形式提升大学生对美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然而美育的形式绝不仅仅是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除了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对“美”和“丑”的区分和对“对”“错”的认知。因此,美育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学习,更应当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在行动中自觉坚持真善美。
三、美育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美”的代言人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教师传道,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教师作为文明和科学的传播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要想学生真正有着对美的认识、了解和践行,教师首先要成为“美”的代言人,在工作中积极投入、在言行中约束自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美,并愿意跟随教师的美,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二)开设美学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美学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美育相对于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和科学,因此大学应该加强美学教育,开设相关课程。笔者前期调研发现,大学多开设艺术教育课程而非美学理论课程,内容相对单一,学生也对美育的内容和教育形式一知半解。因此大学应积极开设更加全面的美学理论课程,加强大学生对美育的了解和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的全面认知。
(三)开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构建格调高雅的校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开展大学生审美教育。对校内美术馆、音乐厅、校史纪念馆等设施的建设完善,都是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熏陶的良好途径。学校还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感受自然带来的独特魅力;邀请道德模范、杰出人物代表来校开展讲座,让大学生在聆听感人故事的同时,加强道德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学校的先进人物、身边好人好事评选活动,让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明辨“是”与“非”,坚持真善美。
(四)创建文明宿舍,构建文明校园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缩影,一个干净整洁、作息规律的宿舍,往往能走出工作积极、与人为善的青年人。因为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生活习惯、为人处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宿舍目前有一些不良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不能形成文明的宿舍氛围,更影响了大学生对“美”的坚持。因此,高校坚持文明宿舍的创建,对于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五)注重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可以帮助大家认识五光十色的丰富世界,但是在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消极甚至低级趣味的东西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近年流行的“网红”“网络直播”等,这些人的走红皆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被放大,往往反映了很多网民的审美、审丑、猎奇、刺激等心理状态。部分青年人面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审美和价值观会受影响。网上的一些约会软件,满足人的刺激心理,但是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主要内容是:“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个公约的意义就在于在大学生中推行健康、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
高校在构建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网德教育,在尊重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感受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利用网络媒体开放、自由的特点,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和帮助;三是强化新媒体平台的思想引领作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学校新媒体平台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让更多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六)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美育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校园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应该走出校园,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高校鼓励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其实也是帮助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奉献的内涵,体验社会之美、传播社会之美。
参考文献:
[1]赵世龙.和谐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微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1).
[2]方芳,郭静.美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