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野灰

2018-04-12陈有仓

西部散文选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铁锨土块灰土

陈有仓

蜗居在钢筋混凝土狭小空间里的城里人,眼看着周围的土地被矗立的高楼据有,视线逼仄,空气污染,噪音喧嚣的处世环境,时常向往乡下清静安逸的日子。

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因饥饿到田地里生食蔬果,却不用担心有害成分的伤害,尤其联想起了和大人们一起烧野灰的情景。

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三十年前的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庄都要靠烧野灰来弥补庄稼的肥力。每一处山坡洼地,只要有草木茂盛的草皮,都是烧野灰的最佳原料。那一堆堆徐徐冒着烟气的灰,和那些粗糙干裂的双手,那些因为烟熏火燎、灰土飞扬而迎风流泪的眼睛,那些落满灰尘、浑身脏兮兮的身子,共同构成了春日里农人最本质的劳动元素,掩映着他们艰辛而凡常的生产图景。

秋天的高原,寒风料峭,寒气袭人。人们裹着厚厚的衣裳,像一个个衣橱有序地在场院上、在田野里、在家门前、在山坡上移动着。碾场、放牧、除粪、踩挖烧野灰的土块是他们在秋日里劳动的主要农活。父亲是踩挖灰块的高手,又是最壮实的劳力,当然踩挖灰块的活总是少不了他。

父亲走到山坡上,总是先用目光丈量着灰与耕地的距离,目测着土质是否松软,草、葛藤藏匿根系的密度、场地乃至通风状况。然后,麻利地在右脚掌上用绳子绑上木墩,在松软的山坡草地上直直地用力踩下方形的铁锨,庄稼人叫凿锨,再把凿锨摇一摇,松动开缝隙,拔出,再在同一土块的左右踩下,拔出,最后到对面踩下,用力一抬,让灰块底面朝天,一块四方四正的土块被挖了出来。拔断了根系,脱离了生存土壤的灰土快,裸露在阳光下,经风吹日晒,草根干枯,土壤被晾干。就这样,他们依次在约十米宽,十五米长的场地上,一块一块,一绺一绺地挖下翻起,鱼鳞般点缀在荒山野岭上,给大地披上了美丽的花衣。

挖灰块有时一两个人,有时也有四五个人。他们在一个场地里或是一个人占上一绺踩挖,或是两个人组成搭档左一下,右一下,配合默契,铁锨在他们的手中、脚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像一位技术娴熟的工人在操纵着机器,做得游刃有余。

野灰分两种:一种是用山坡洼地里的灰块烧的灰,也叫间灰;一种是在土质很松散的田地里,用马踩踏结实的直径为十多米的圆形的场地上,踩挖灰块而烧成的灰,叫地坨。

赶在冰雪封冻、灰土块冻结之前,他们用双手,一块一块地松动,然后把隔一竖行的灰土块摞在相连一竖行的灰块上面,留出空隙,让灰块有足够的空间晾晒。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也是农家人最繁忙的季节。在各种繁杂的劳动中,既脏又累的烧野灰,也同时进行着。在我刚刚能吃力抱起一块灰块的时候起,就加入到了大人们的劳动行列中。每当春季开学的前十天左右,正是生产队烧野灰的时候。为了能挣到工分,补给一点家中缺衣少食的困窘生活,力单体弱的我不得不去参加劳动。

烧野灰的早晨,人们赶上驮着粪块的毛驴,浩浩荡荡行进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走向希望的田野。大人们到灰块前选好朝风向的地方腾出场地,垒砌灰头。灰头的后面放上粪块。粪块是把牛粪和水经过踩踏成稀泥状后,在模具中踩压成砖形,晒干,作为烧野灰的燃料。有的地方用烧柴引燃。然后把灰块摔砸成拳头大小的土坷垃,垒在粪块或烧柴的后面,点燃粪块或烧柴,借助火力,引燃灰块。灰在前面燃烧,我们在后面继续着垒灰块的劳动。

烧野灰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活,垒砌的灰块不能用石块或铁锤、木墩砸。而是在底部垫上一块石头,或是较为结实的灰块,然后拿起灰块在上面用力摔砸或用手掰开,要不灰块就会成为碎末而废弃。土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了燃烧不透,会成为死灰。小了相互间的空隙会减小,燃烧的火力不足,灰土就会烧不透,烧不尽。垒灰时,把均匀的土块一层一层地从地面垒起来,把碎末用铁锨清理到灰的外面堆起来,用于盖灰。

青藏高原的初春,早上太阳还热乎乎地暖照着大地,不到中午,天气说变就变。不一会儿西北风就开始吹,起初风力不大,还卷不起灰土。后来风力渐次递进,越吹越大,越刮越猛,灰土和烟气直扑人们的嘴里、鼻子里、眼窝里,呛得人难受,眼泪和着灰土,在脸上流成了一道道痕迹。有时猛烈的狂风吹来,天地昏暗。我们这些半大的劳力们在运转灰块时,被风一吹,人在风中摇晃,狂风裹挟的沙土粒珍珠似的打在脸上阵阵发疼,眼窝里堆满了厚厚的一层,不敢睁眼。这时,我们祈望着老天爷能降下雪来。鹅毛大雪终于纷纷扬扬飘落下来,顿时,天空朦胧,大地银白,灰上,人的身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在雪天里劳动,虽然整个身子骨冻得僵硬,手指麻木,但少了飞扬的灰土,眼睛清爽,多了一种别样的劳动情趣。

我们在搬运灰块时,脚下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那声音犹如急促而有序的节拍,像似劳动的号子。我们迅速移动着脚步,顷刻,垒灰人的身旁堆满了灰块,逼得他们加快速度,手下麻利地像运转的机器,缩进伸出,勾勒出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劳动图景。

在这样的环境中劳动,大人们死心塌地,自认这是命运。从他们忙碌的身影中可以看出对野灰寄予的厚望。而我却时常产生绵长而空幻的遐想,梦想着将来一定走出大山,远离灰土飞扬,累死累活,得不偿失的农村。烧野灰成为一种向上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断地把我推向了理想的彼岸。

尤其,面对艰辛的劳动环境,叔叔说得“有仓,我为啥要远离家人,远离村庄去工作,关键是我吃不了农村这样的苦,要好好念书,将来一定要脱离农门”的话,让我醍醐灌顶。

灰垒成十多米长、三米宽、一米高的长方体的形状后,完全靠风力让灰块自燃。烧灰时除前面留有空隙外,左右和后面必须封得严实,防止风从四周灌进,熄灭火焰。火焰燃烧时,灰的顶部要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细碎的土,覆盖的土从灰的前面往后一绺一绺的延伸。每天早晚都要覆盖一次,覆盖多少视火焰的走势程度而定。有时燃烧的火力不均匀,就用覆盖土的方位来引导火力,甚至做上遮风的墙,这就视盖灰人的经验而定。轮到父亲盖灰时,父亲走出家门,看看灰冒着烟气的大小、均匀程度,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去盖灰,盖多少土了。直到整个灰的顶部用土覆盖完了,这一垒野灰也就烧完了,成了橘红色的土堆。

当灰在山坡洼地里燃烧的时候,远远看去,像一列列停靠在车站的火车头,徐徐冒着烟气等待出发,给萌动的春天增添了一份情趣。

耕种的土地面积大,烧的野灰也大。烧大的灰,还要加“腰食”。腰食是中间再添加些粪块或烧柴,给燃烧的灰块补充火力。

我常常从家里带上洋芋让父亲埋在已经燃烧过了,温度依然很高的灰里,增添一些乡野山趣。不多时间,洋芋的醇香味在风中回旋,馋得让人直流口水,父亲扒开灰,取出烤成焦黄色的洋芋,分享给大家。我们握在冻僵的手心里翻动着,一股热能通过手心瞬间穿透了整个身体。剥开皮,咬一口冒着白气的滚烫洋芋,浑身和暖,刹那间寒风里瑟瑟发抖的整个身子就有了活力。

和烧野灰相比,打灰、背灰也是两项苦和累的活。

打灰时,扒开灰的头部,摊开烧成橘红色的小土块,用榔头打成细碎的粉末。累了,坐在不太烫的灰土上就像坐在了温暖的热土炕上,身子舒缓暖和。把冻僵的双手塞进暖暖的灰土里,会产生一种无尽的遐想。

到了耕种之前,又把灰土一背篼一背篼背到地里,一堆堆橘红色的灰土散在田地里像缀在土黄色链子上的珠子。父辈们力大无比,直接抱起掆满灰的背篼向田地一个劲地跑去,身上、脸上满是灰土。有时索性脱去上衣,在寒风里似矫健的燕子来回穿梭。累了,利用喘气的机会,背篼一撂,相互约好,走到刚解冻的地里摆开架势,开始摔跤。有时拿起铁锨,用铁锨把当简易的器材,地下一坐,进行蹬拐比赛,抑或是扳手腕。两个人长时间相互僵持,不分上下,各施絕技,暴起的青筋有手指那么粗。个个生龙活虎,看不出一点饥饿和累的样子来。我们在旁边呐喊、助威。整个田地简直成了运动场。

灰运到地里,女人们就用铁锨或木锨一锨一锨地扬开,有人把种子均匀撒在上面,有人架起牛对开始耕种。一堆堆野灰牵着一庄子人们的命运。

——选自《千高原》201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铁锨土块灰土
贼的藏身术
贼的藏身术
宋志浩作品赏析
成语故事杞人忧天
公路工程灰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难忘新年窑鸡乐
谁更重要
阴影
分析影响灰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徐明高速公路箱通台背灰土回填处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