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

2018-04-12

大理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思政

谭 璐

(广西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倡导我国企业要不断培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与时俱进。自此以后,工匠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内容,再次回归公众视野。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已经传承千年,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将能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出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和教育功能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

从其本质上看,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充分展现出了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与行为表现,具体而言: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自身职业的一种优秀态度、对产品高品质的一种极致追求,是基于这种极致追求来精雕细琢产品、提升工艺以及享受产品升华的一个过程。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优秀职业精神,在其价值取向上非常注重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主要由专业技术、专业追求以及专业操守组成。在专业技术上强调从业人员要专注和精益求精,在专业追求上强调从业人员要坚持不懈、追求完美以及不断创新,在专业操守上强调从业人员要做到心无旁骛,能经受住现实利益的诱惑,从而坚守企业忠诚、坚守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而有无专业精神是衡量工匠技艺高低的最重要标准,前者注重职业素养和产品的生产艺术,后者只注重技能,因此前者能创造出作品,后者只能机械地生产产品。

(二)工匠精神的教育功能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资源,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教育功能上。笔者将从匠人精神的文化特质出发,从育人功能、规范功能以及激励功能三个方面来阐释其教育功能。

第一,育人功能。从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可以看出,其包含了科学素养、道德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科学素养要求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要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勇于创新,道德素养要求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信誉和树立优秀的职业道德观、人生价值观,艺术素养要求必须追求纯粹、超脱、完美,摒弃浮躁的功利主义心态〔1〕。由此可见,工匠精神蕴藏着科学的求真精神,道德的求善精神和艺术的求美精神,而培养出真、善、美的人格,一直是人类教育事业的最崇高追求目标,因此工匠精神具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尤其在我国社会,它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将产生重要意义。

第二,规范功能。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因此它对于从业人员而言具有规范功能,能产生强大的约束力。自律与他律是这种规范功能的最具体体现。具有工匠精神的从业人员,凭借内心强大的职业价值信仰,严格要求自己,踏实、认真地制造产品,最终收获用户的认可,这就是对自律的体现。工匠精神还能够对行业、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通过让管理制度更为完善化和规范化来对从业人员形成外在约束,这就是对他律的体现。

第三,激励功能。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也是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重要组成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与企业的最具体表现,其拥有先进文化的内核,对于从业人员而言,将发挥出正向的激励意义。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已经传承千年,是当前时代极为宝贵的精神财产。在工匠精神的激励下,从业人员将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这无论是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长盛不衰,还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通过自我价值实现而形成的优良职业品格,十分注重对人格精神的培养,拥有健全的人格是工匠精神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基于健全的人格才能培育出良好的职业态度。而人格健全则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才素质培育目标里应该包含“工匠精神素质”内容。然而,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尤其缺乏对职业素养与道德品格的养成培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填鸭式的机械灌输和简单说教,这导致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不佳,部分大学生严重缺乏职业价值观、道德素养以及人文素养〔2〕。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培养过程中,应将工匠精神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出具有敬业精神、崇高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追求的优秀人才。

(二)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正不断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不仅鼓励和推动企业生产的自主创新,也要求它们树立产品质量意识,而只有注重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才能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社会提供持之有效的供给。同时,工匠精神中所蕴藏的创新精神,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最核心内容,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将发挥出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创新将不仅是当前时代工匠们的工作价值追求,更将是促进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不竭动力。虽然我国一直是全球制造业大国,然而必须要意识到我国的制造业在目前依然是大而不强,大而不精,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在多数产品生产中比较缺乏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见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工匠精神,只有通过工匠精神才能实现民族企业在现代生产科技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制造出高端产品。而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主力军,高校必须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对他们工匠精神的培育,让他们具备创新意识,从而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时效性

在高校教学中,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将起到主导作用,它关乎到培育出的人才将“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关键问题。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效性不足,尤其是其理论课没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许多大学生普遍觉得高校思政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如果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中,通过介绍、解析社会上各个行业、企业的工匠精神案例,将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时效性,并很好地将工匠精神所倡导的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爱业教育、科学素养教育以及艺术素养教育等融入到思政理论教学中,这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将产生重要意义。

三、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

(一)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一是明确基于工匠精神的课程目标。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做到有机融合,首先必须要制订基于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课程目标。在该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上,应与时俱进,从现实实际出发,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对人才培育的新需求,即把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技术型人才作为思政教育课程目标的方向。而这正是工匠精神能够有效融合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是制订完善的课程计划及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要想实现有机融合,也需要制订出完善的相关课程计划和内容。具体而言是,应在高校思政教育主干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课程,并通过合理调配增加相关的教学课程,同时教师应将与工匠精神培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以项目或者专题形式的教学类型按质按量完成。

三是注重编撰教学读本及打造资源库。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其实质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等问题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要想高校大学生能够明确理解工匠精神及其背后的所有精神内容,高校应该不断加大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鼓励思政教师加速收集相关教学素材,编撰出高校工匠精神教学读本,同时高校还应加强相关的信息资源库的建设〔3〕。其中工匠精神教学读本不仅要阐释清楚工匠精神的概念意义等理论方面知识点,还应收集古今中外优秀工匠的故事,以丰富教学内容资源,让教材更具可读度与可信度。

(二)以工匠精神为指导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一方面,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建立课堂教学新模式。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打造出特色高校工匠课堂,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可将特色高校工匠课堂穿插进几门主干思政课程里,也可以借助开设相关选修课的方式施行。而具体到教学实际中,思政教师应该依托工匠精神教学读本,将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理论划分为几个教学模块,然后有针对性地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进行讲授。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注重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实际来开展相关性讨论,以促进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进一步的新认识,从而引发学生去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甚至在未来愿意从事和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除了注重课堂教学,高校还应该注重课外教学,争取与附近著名企业建立联系,然后再安排学生走进企业或者工厂,去感受企业里的工匠精神并参观工匠的技术成果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都会通过智能手机来获取信息知识和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在对大学生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打造手机微课堂进行教学。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线上教学方式,能够对线下课堂教学起到有益的补充。首先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微信或者QQ教学群,然后将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理论知识点或者企业采风、工匠访谈内容等用微课的教学形式提前精心准备好,再分时段将它们发送到教学群里,并提醒学生上线签到查看和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在线下课堂,教师要通过提问或者写学习心得等方式抽查学生们线上学习成效。总之,这种利用新媒体手段开设的线上教学,将能明显提升高校思政课上工匠精神教育的教学效率,而只有教学效率提升了,才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进一步融合。

(三)以工匠精神为标尺推进高校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教师应强化自我约束,以工匠精神铸就“工匠品质”。要想将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那么思政教师就要用工匠精神来率先武装自己。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要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名工匠,只不过需要自己精雕细琢的产品是人才,是思想可塑性极强的青年大学生。而能否将大学生们培育成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的人才产品,这不仅需要思政教师有着较强的专业素质,更需要教师拥有工匠品质,能够始终专注和忠诚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并能够严格律己、以德立身,成为学生们的学习榜样。

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开辟各类渠道完成教师塑造。除了鼓励他们通过自学来掌握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高校还应该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和一些优秀匠人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要让他们掌握系统化、理论化的工匠精神培育教学体系。当然,思政教师也必须要有这种培训与进修意识,要通过各种有效渠道来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要认识到只有自己牢牢掌握了工匠精神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在自己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匠精神培育课程。

(四)将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融合

崇尚学术、追求卓越一直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卓越”作为一种目标和境界就是强调要把事情做好,做到完美,而这也是注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核。可见高校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在内容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与工匠精神培育做到有机融合,那么高校就应该紧紧抓自身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在内容上的这种契合点,以将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再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培育出他们的工匠精神〔4〕。具体做法是:高校可以借助相关讲座、活动宣传以及实践体验来将工匠精神中的敬业爱业精神,巧妙融合进校园文化中,也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比赛等文化活动,将工匠精神蕴含的创新精神巧妙融合进校园文化里,另外高校尤其要注重工匠精神中的思想理念与现实实际的有效结合,要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工匠精神,不断追求卓越。

〔1〕闫广芬,张磊.工匠精神的教育向度及其培育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6):67-73.

〔2〕余敬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8):53-55.

〔3〕隋延亭.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7):98-101.

〔4〕李晓伊,王继荣.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7(6):47-49.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