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共享经济:特征、困境与突破
2018-04-12周效东
周效东,周 燕
(1.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昆明 650221;2.昆明学院,昆明 650214)
旅游业作为与共享经济契合度较高的行业之一,成为受其影响最早和最深刻的行业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旅游需求的升级,旅游信息共享逐步渗透到旅游行业,旅游共享经济蓬勃发展。按照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凸显,旅游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呈现,传统旅游产品市场规模萎缩,导致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旅游产品的供给非常丰富,市场中可选择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旅游市场中总体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定制型的专属旅游产品受到追捧。面对旅游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旅游需求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匹配矛盾成为当前我国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难题,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旅游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变革性的经济模式,催生了许多旅游新业态,有效平衡了旅游供给与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解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路径。
一、旅游共享经济的特征:占有权与使用权辩证统一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旅游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为数不多的亮点,但旅游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结构性失衡问题,共享经济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方法,使得转型中的传统旅游要素能够顺利实现“过渡”和升级,有效扩大了旅游业业务范围和空间结构〔1〕。旅游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旅游信息的共享,激活并释放旅游市场中闲置的资源,重构旅游相关要素的组织形式,延伸、拓展旅游产业链,注重旅游过程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是一种创新性的旅游消费活动。特别是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和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共享消费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了解并逐步接受,旅游共享经济呈现占有权与使用权辩证统一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注重获得使用权,重塑旅游消费理念
旅游共享经济首先要解决的是占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问题,与传统的旅游消费理念“先占有、再使用”相比,旅游共享消费理念注重获得使用权,“占不占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使用权。共享旅游消费理念是在不降低游览体验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分享、共享的方式完成旅游过程,在这一游览过程中,以单个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成本获取团队旅游消费的待遇,提高单个旅游者的旅游满足感。不难看出,旅游共享消费理念是将一部分旅游消费成本通过转移使用权的方式转嫁给其他旅游者,但是不损害其他旅游者的利益,其他旅游者是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取使用权,本质上来讲是互利共赢的一种旅游消费模式。旅游共享消费理念围绕旅游过程,将旅游者与旅游者、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关联起来,凸显旅游共享轻资产运营和低成本供给的特点:一方面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选择共享型服务与产品,采取拼团、分享等形式,不必投入大量资产,而是最大化地提高资产利用率;另一方面,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之间通过租用方式,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租用目的地居民暂时闲置的物品,最大化地提高目的地居民物品的使用价值。
(二)减少中间交易环节,降低旅游消费成本
传统的旅游消费依托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中介机构需要一定的运作成本并赚取一定的利润,这都增加了旅游者的旅行成本。在共享经济中,任何掌握空闲资源并愿意分享的个人均有可能成为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者〔2〕。旅游共享消费借助互联网+平台,成功地将旅游目的地碎片化的闲置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形成一定规模的多样化旅游产品供旅游者选择和消费,与传统依托旅行社等中介机构运作的旅游产品形成竞争,有效化解了旅游产品供应者之间“零和博弈”的生存关系,构建了一种双赢或共赢的合作关系〔3〕。旅游共享经济在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渠道和途径的同时,通过减少旅游服务供需信息传递、搜索和交易等中间环节,有效地降低了旅游消费成本。旅游共享消费成本降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消费成本的分摊。在出行的方式、线路选择上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以出租闲置资源获取回报的方式来分摊旅游消费成本。二是旅游者的消费议价能力增强。旅游个体消费的价格远远高于团队消费价格,单个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议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往往是通过中介机构组成旅游团队,团队消费的一部分利润被中介机构获取。旅游共享消费是旅游者为主体的自主拼团,是一种虚拟网络组团、现实消费成团的新兴消费模式,通过组团、团购的方式获取团队消费价格,增强旅游者的议价能力。
(三)提供非标准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
在团队游占主流的旅游市场,标准化的旅游产品是传统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旅游企业的盈利点所在。因为旅游企业只要规划、设计出一套旅游产品的标准,以标准化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为核心,强化标准化的专业旅游接待服务,就可进行批量式的推广与销售,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占据旅游市场份额。《旅游法》的出台,以及零负团费、强迫购物等行业潜规则的曝光,让旅游者对团队游产生了一定的戒备心理,甚至部分旅游者对团队游产生抵制情绪,团队游的规模与数量呈现明显萎缩的态势。随着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向深度体验游的转型,旅游市场也呈现出团队观光游为主向以自由行休闲旅游为主的变化趋势。自由、休闲、深度的旅游方式受到旅游者的青睐,传统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旅游共享经济提供非标准化旅游产品的定制旅游,通过细分化、差异化的目标客户定位,迎合了旅游者个性化深度体验游的需求。同时,共享旅游消费模式下,作为共享对象的旅游目的地居民提供的闲置资源,并非专门为旅游接待设计和建设,在类型、形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具有旅游目的地居民浓厚的家庭化色彩,这为开发非标准化旅游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借力大数据平台,拓展旅游消费产业链
旅游业是最具典型的平台性服务业,借助共享平台可以实现空间、时间以及出行等共享〔4〕。旅游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原本受地域限制的不相关联的旅游资源通过大数据平台,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旅游产品串联为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关系。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可以准确确定旅游者的兴趣爱好、活动规律以及出游意愿等,旅游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实施精准营销,通过挖掘潜在的旅游需求,提高旅游营销的成功率,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占有率。在全域旅游和共享旅游的背景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旅游共享经济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旅游共享经济具有关联性强、渗透力强等优势,迅速渗透到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极强的融合发展能力,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同时,旅游共享经济更加注重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之间的交往,一些本属于私人财产、不对外开放的资源借助互联网共享平台推向旅游市场,旅游者获得比传统旅游更加深入的体验,促使旅游共享经济的产业要素更加完善、旅游产业链得到拓展,催生出许多共享旅游经济模式下的新业态、新产品。
二、旅游共享经济的困境: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反思
众所周知,旅游是一种异地短暂的体验活动,这决定了旅游者既不能随身携带食、住、行等相关设施设备,也不可能为了满足暂时的需求而修建食、住、行等相关设施设备,通过购买、租用的方式满足旅行需求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通常的情况下是与别的旅游者共享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比如出行过程中乘坐的旅游大巴车以及住宿入住的酒店房间。随着旅游业向深度体验游的转变以及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旅游共享经济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受环境政策、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信息不对称、市场欺诈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共享经济在发展模式、平台建设、市场监管、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现实的困境,制约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这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中的一种反思行为。
(一)旅游发展方式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新要求
共享经济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与模式,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传统发展模式与共享发展模式并存的局面,短时间内共享发展并不能彻底取代传统发展方式。共享发展模式给旅游业提供了一次新的转型机遇,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旅游发展方式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共享发展模式给传统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冲击。特别是适合采取共享发展模式的租车行业和酒店业,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催生了许多旅游新业态,并迅速抢占了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的大量市场份额,迫使传统旅游业态转型发展。二是个性化旅游需求增长,体验、灵活的旅游方式受追捧。特别是随着散客时代的来临,旅游者不再青睐于旅行社固定包价的旅游方式,形成了社交网络为纽带的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消费模式〔5〕。旅游者更加追求旅游体验的参与性和个体性,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和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新要求,因此,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应注重增加旅游者的参与感,开发设计旅游景观、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相结合的参与型旅游产品。
(二)旅游共享平台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新要求
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依托互联网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挖掘潜在、闲置的旅游资源,定位、寻找潜在的旅游目标客户,引起更多旅游者的关注,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精准推广、宣传和营销。旅游共享平台从本质上来讲,是将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借助互联网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旅游供需的匹配,扩大了分享的纵深力度和空间维度〔6〕。通过旅游共享平台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权威、准确的旅游咨询以及全过程的旅游服务,同时旅游者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分享旅游体验过程,解答旅游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不难看出,旅游共享经济需要依靠强大的旅游共享平台,实现双向、即时的旅游咨询信息的交换,进而实现旅游者之间的旅游咨询的共享,但是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分享信息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需要关注共享平台信息安全问题。特别是随着旅游者利用互联网搜集、查找旅游咨询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消费习惯,这对旅游共享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国内较为流行的旅游团购,就是依靠旅游共享平台将互不相识的旅游者组成一个临时团队,采取集体议价的方式享受团队优惠价格。
(三)旅游市场监管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新要求
共享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互联网+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旅游共享发展模式,面对共享旅游这一新模式,旅游共享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凸显,给旅游市场监管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共享旅游具有时间短、空间广、形式多样的特点,一旦旅游监管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滞后,就会引起旅游者的不满或者投诉,甚至会引发一系列旅游热点社会事件。中国消费网根据有效投诉数据统计发现,2017年上半年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兴行业投诉问题凸显。旅游市场监管不能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共享时间短,旅游是旅游者不断移动的一个过程,共享过程在移动中完成,短租是旅游共享的一个明显特点,这会给社会管理带来难题;二是共享空间广,旅游是一种异地的体验过程,大量旅游者涌入旅游目的地,旅游共享地点、空间的不限,会对旅游目的地服务接待能力以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挑战;三是共享形式多样,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均存在旅游共享的机会,这决定旅游共享的形式多样性,给旅游共享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旅游行业人才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新要求
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促使旅游市场细分、旅游产品的细化,出现更多新的旅游业态,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旅游行业人才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旅游行业人才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新要求,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旅游行业人才总量不足,虽然旅游人才培养总量不少,但是旅游行业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与旅游共享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差距,缺乏既懂互联网又懂共享旅游的专业人才;二是旅游行业人才总体质量不高,旅游共享打破了传统旅游地域性的限制,需要具有全域性、乃至国际化视野的旅游人才,对旅游人才的区分度更高,高层次、综合型、国际化人才匮乏;三是旅游行业人才职业化水平低,旅游行业的综合属性决定旅游人才的职业化属性,旅游共享发展模式对旅游行业市场化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缺乏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对旅游人力资源分类,导致旅游行业人才职业化水平不高。
三、旅游共享经济的突破: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旅游共享经济是新时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已经渗透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共享经济扩大了旅游业的承载力,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培育、发展新的旅游业态,成为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7〕。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不是简单对传统旅游发展模式的否定,而是在传统旅游发展模式上的继承与创新,探索破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是旅游共享经济突破发展的核心因素
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是保持旅游业平稳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旅游共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共享旅游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的体验需求,旅游体验的差异化和多样化要求创新旅游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旅游需求,这决定了创新旅游产品供给的关键在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共享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向多产业融合、协同演化,进而延伸其产业链是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路径选择〔8〕,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结构的创新是对原旅游产品的重组与再组合,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调整旅游产品的供给,形成更多的选择性旅游产品结构类型,以适应共享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二是旅游产品类型创新。旅游资源状况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类型,对旅游产品类型创新更多的在于旅游管理和经营理念的创新,是对原有旅游产品质量和品质的再提升。三是旅游过程的创新。共享旅游模式更关注旅游过程的体验,只有有了深度的体验,旅游者才会对旅游产品认可,旅游过程的创新就是运用环境、背景等元素,将旅游场景和过程合为一体,是体验设计的一种价值创新。四是旅游主题的创新。根据旅游市场变化,以旅游主题的形式,适时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在动态中把握并引导旅游需求,不断为旅游者提供新主题来满足个性化需求。
(二)完善共享平台建设,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共享经济突破发展的关键因素
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依赖共享平台的建设,平台营销是旅游共享的主要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平台。旅游共享平台创新性地将目的地旅游创客资源与游客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进行匹配连接,共享平台分享的新型旅游产品服务开始大量进入旅游市场,让传统旅游供给方出现了新的竞争者〔5〕。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碎片化闲置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转化为旅游消费的一个环节,参与到旅游营销的过程,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促进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旅游共享平台逐步分化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客源,改变了传统旅行社出游的组团方式,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出游动机的随机性、目的地选择的多样性等对旅游共享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共享经济模式下培育新的旅游市场主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旅游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旅游共享平台要搭建起旅游目的地居民与旅游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将旅游目的地居民个人闲置的空间、时间、资产等旅游产业信息推送给旅游者,帮助旅游者解决旅游需要的现实需求问题,通过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来吸引旅游者,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二是注重旅游共享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旅游共享平台的核心是实现旅游产品的营销,因此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旅游要素与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关系,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探索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共享商业模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信用机制是旅游共享经济突破发展的保障因素
旅游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技术进步的一种新事物,给旅游市场监管带来一些难题,与传统旅游市场监管相比呈现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对旅游市场监管的现场监管是一项新的挑战,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要从治理共享平台入手,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旅游市场监管:一是构建适应旅游共享发展的管理体制,制定有利于共享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应结合构建共享旅游现代治理体制,旅游市场监管要线上和线下同步开展,政府、市场、社会三者有序互动,建立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9〕,针对旅游市场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欺诈等问题,考虑研究修订相关旅游法律法规和出台管理规范。二是强化对共享旅游服务从业资质的管理和监管。共享旅游发展需要依靠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完成旅游消费的支付结算。因此,旅游共享市场监管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构建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新监管体系,出台旅游市场监管的规划和措施,加强对从事共享旅游的网络平台和中介公司等具有共享旅游服务资质单位的约束和监管,维护旅游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三是建立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旅游信用体系。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将旅游共享经济中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排除在外〔10〕,在共享旅游市场监管过程中,健全旅游行业失信惩戒机制,及时公布旅游经营者违法违规情况,严格旅游共享市场准入标准。同时,强化旅游消费投诉数据的分析利用,认真分析消费投诉数据,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示信息,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增强旅游市场监管执法针对性。
(四)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旅游共享经济突破发展的活力因素
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对旅游人才的技能、思维方式、管理技巧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人才区域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掌握现代营销理念的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构建旅游共享发展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主动适应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为了提高院校培养人才与市场的对接程度,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满足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二是围绕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培养人才,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专业人才作为支撑。传统院校人才培养往往具有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因此,要紧密结合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培养专门人才,让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发展实际需求更贴近,推动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职人才培训。在职人员的再培训是提升旅游行业人才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网络培训教学和课程资源共享,有针对性地结合旅游行业在职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培训,满足新时代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
总之,旅游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表现,代表着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创造性地实现了闲置化、碎片化非经营旅游资源与个性化、多元化旅游市场需求的结合,既给传统旅游目的地增加了活力,也为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在看到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旅游共享经济模式对传统旅游业造成的冲击以及对传统旅游监管模式的破坏,包容、客观地看待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封闭的、孤立的景点旅游和景区旅游,它是一种开放式的、综合性的旅游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孤立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性整体竞争优势,为旅游业开辟了新的、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拓展了旅游产业链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加速了旅游业的重塑和升级。
〔1〕陈包.共享经济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7,19(3):60-64.
〔2〕聂琳琳.浅议共享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31):250-251.
〔3〕梁学成.我国旅游企业间服务共享式合作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2):130-134.
〔4〕周炼石.服务业就业:一个被忽略的政策目标〔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16(2):79-82.
〔5〕曹丹.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1):56-66.
〔6〕赵晓芳.共享经济下旅游服务产品变革特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7(6):117-120.
〔7〕周效东.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维视角〔J〕.大理大学学报,2017,2(5):39-44.
〔8〕陈绪敖.基于旅游产业链整合视角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3):75-78.
〔9〕王翔.共建共享视野下旅游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以鼓浪屿公共议事会为例〔J〕.旅游学刊,2017,32(10):91-103.
〔10〕罗云丽.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