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2018-04-12张志伟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23000
张志伟 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230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猪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特征是肺炎和胸膜肺炎,对猪的健康生长和养猪的经济效益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菌,为小的或中等大小的球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有时呈长丝状,并表现出显著的多形性,有荚膜。该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60℃温度下5~20分钟即可杀死,常用的消毒剂均可使其灭活。
2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都易感,但以4~5月龄猪发病死亡较多。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病原存在于呼吸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冬季和早春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一般呈散发,很少暴发。初次发病的猪群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后趋于缓和。而且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很大差异,发病率为8.5%~100%、病死率在0.4%~100%。大型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最容易接触传播,在气候不良条件下运输更容易引起流行。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猪的年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及感染程度有关。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类型。
(1)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达41.5℃,倦怠、厌食,出现短期腹泻或呕吐,后期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鼻、眼、耳及后驱皮肤发绀,晚期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体温下降,病猪临死前从鼻孔和嘴中流出血性泡沫。个别病例往往见不到症状即发生死亡。
(2)急性型。急性型病猪发病也比较突然,体温升高至40.5~41℃,皮肤发红,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严重时张口伸舌,状态极痛苦,呈腹式呼吸,口、鼻流出泡沫样分泌物,有时呈血样。眼结膜充血,有湿性咳嗽和呕吐,耳、鼻及四肢皮肤呈蓝紫色。若不及时治疗,常于1~2日内窒息死亡。如果症状开始时较缓和,耐过4天以上的多能自行恢复,但病程较长,生长受阻。
(3)慢性型。慢性型多在急性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间歇性咳嗽,食欲减退。病猪不愿走动,驱赶时常常掉队,仅在喂食时勉强爬起,慢性期症状不明显。疾病发生初期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个别猪可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及在有些部位出现囊肿。
4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呼吸道。最急性死亡病例胸腔可见淡血色渗出液,肺充血和水肿。急性死亡的病猪肺炎多两侧性,常发于心叶、尖叶和隔叶的一部分,病灶界限清晰,肺炎区呈紫红色,切面似肝,间质充满白色胶冻样液体,喉头充满血性液体;病程稍长的慢性病例,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肺脏,使胸膜与肺粘连;病程较长时,可见肺炎灶变为硬结或坏死性病灶,表面有结缔组织包裹,如鸭蛋或拳头大,与胸膜黏连;慢性猪则看不到临床症状。有些病例还可见肝充血,呈暗红色,脾肿大而柔软,呈暗紫色。
5 防治措施
(1)治疗方法。发现疫情后立即隔离病猪,进行彻底消毒,同时改善卫生条件和饲养管理。病猪和同舍的猪群应及时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预防。氯霉素10~30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4次;青霉素2万~3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4次;卡那霉素10~1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单诺沙星1.2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
(2)预防措施。由于病原菌在各血型之间交叉免疫力不强,所以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常用的是灭活苗,仔猪2~3月龄进行2次免疫,间隔1周,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控制该病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除了免疫接种外,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与消毒措施。引进种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因为该病的病原对绝大多数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加强平时的消毒是有效的预防措施。还可以选用一些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如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及磺胺类等都可以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