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型淡水渔业发展探讨
2018-04-12辽宁省阜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123000
吴 迪 辽宁省阜新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123000
淡水养殖模式主要有粗养、精养及高密度精养三种方式。粗养是指在自然水域中投苗,鱼类摄食天然饵料,如水库的鱼类养殖。精养是指在水体中通过施肥、投饵等方法将苗种养大,如池塘鱼类的养殖、网箱和围栏养殖等[1]。高密度精养采用流动水源、水温调控、增氧和投喂优质配合饲料等方法,进行小水体高密度养殖,产量高,如高密度流水养鱼、工厂化养虾等。
1 北方淡水养殖现状
北方淡水养殖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养殖模多样的特点。水产养殖产量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0%,10多种水产动物的养殖达到规模化水平,工厂化养殖模式发展迅猛。正由片面追求数量向追求效益转变,生态节水型养殖模式已成为北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2]。
(1)工厂养殖。目前受水处理成本的影响,仍以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循环水养殖企业较少。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养殖方式产量低、耗能大、效率低,与先进国家技术密集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相比,在系统的循环水率、系统辅助水体的比率等关键性能方面基本接近,在设备、工艺、产量和效益等方面,以及生物净化系统的构建、净化效率和稳定性、系统集成度、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池塘养殖。通过保持高质量的水域环境、选用健壮无疫病的苗种、合理控制养殖容量、投喂营养物质平衡的饲料、安全使用药物等措施,使水产养殖整个过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北方传统的池塘养殖存在水源不足,水质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周围有污染源或有生产活动及噪声等问题。
湖泊水库养殖以散养为主,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低产、周期长,但品质最好。目前北方淡水鱼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约占淡水鱼养殖总产量的70%,湖泊和水库养殖较少,但养殖的水产品口感比池塘养殖的要好[3]。
2 新型养殖模式探讨
我国北方很早就开始了淡水水产养殖,但由于受各种原因的限制,一直存在各种问题。随着社会对水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增大,特别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可观[4]。
(1)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是传统池塘养鱼与流水养鱼技术的结合,其坚持环保优先、质量优先的原则,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革新为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是对传统池塘养殖的革命性改变。
系统组成。在砖混结构的养殖槽中安装纳米微孔增氧气体提推水动力装置,形成高溶氧水流,构建鱼类的“圈养区”。在流水养殖槽尾部设计安装废弃物和排泄物收集系统,解决自身污染问题,实现低碳、高效的养殖目的。设置外围池塘水质净化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栽种部分沉水或挺水植物,放养花白鲢、泥鳅、螺蛳和青虾等水生动物净化水体,并在外围池塘水面设置气提式推水设施,使整个养殖系统的水体形成大循环。
技术优势。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通过气提水装置,在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带动水体循环流动,养殖废弃物随着水流不断沉积在系统末端并及时排出,使养殖水体得到了净化,大大降低了池塘养殖的药物使用率,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其可将水产养殖中大部分的残饵粪便及时收集并排出,被植物再次利用,实现了池塘的低碳生态循环。
(2)受控式循环水集装箱养殖模式。受控式集装箱养殖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通过对集装箱进行改造,在其内部安装水质测控、视频监控、物理过滤、生化处理及恒温供氧等装置,对鱼类养殖全程实行精准监测、调控与管理,实现控水、控温、控苗、控料、控菌和控藻的养殖效果。集装箱养殖系统具体可分为两种。
“陆基推水养殖系统”是以水边陆地为依托,采用集装箱系统对鱼类进行集中饲养管理,此过程中产生的养殖污水预先经过过滤分离,再利用池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降解。然后将池塘水抽回集装箱体内,完成循环再利用。陆基推水系统通常以池塘水体、湖泊水体为基础,在水体附近配套建设适当数量、容量的集装箱系统,构成开放水面和集装箱封闭空间共存的局面。
“一拖二养殖系统”是指由一个处理箱和两个养殖箱组成的养殖系统,处理箱位于两个养殖箱中间,三位一体实现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处理箱包含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和臭氧杀菌等系统组件。养殖污水首先通过物理过滤设备,对水中的粪便和残饵等杂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微生物净化,对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生物分解,最后经过杀菌后进入养殖箱体,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养殖全程达到污水零排放。
该种养殖模式科技含量高,集装箱内的养殖环境可以完全不受外界影响,达到养殖水体温度、溶解氧、氨氮、pH值等各项指标的可控性。养殖箱体由废旧海运集装箱改造,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养殖区占地少,不需要新开挖鱼塘,不改变原来的土地地貌和用途,节约用地,每个集装箱里养的鱼都是一套单独的系统,管理上科学规范,并且节省劳力,特别适宜山地内陆地区的渔业发展。
(3)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鱼菜共生”是基于生态共生原理,在同一水体中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综合种养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通过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磷需求高等特性,在池塘内形成循环系统,达到鱼菜和谐生长的状态。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不仅可以收获水产品,还可收获蔬菜,节约水电成本。养殖病害发生相对较少,鱼类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4)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所谓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以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多级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系统可节约养殖用水量,减少氮、磷排放量。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生态安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王兴强.连云港市水产养殖状况调查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7(06).
[2]钊风荣.山东省水产养殖实现“工厂化”模式[N].中国产经新闻,2016(06).
[2]方建光,李钟杰,蒋增杰,等.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03):22-28.
[3]丁洁.特种水产养殖让更多内江特色“游”向世界[N].内江日报,2015(7).
[4]张士斌.北方淡水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应对措施[J].南方农业,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