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脾胃之升清降浊理论的临床应用

2018-04-12黄汉基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0期
关键词:升清降浊脾主水谷

赵 琪,黄汉基,王 兵

(1.新乡公立医院,河南 新乡 4531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古代医家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观察到人体阴阳之气升降的规律。《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天地之气是人体必须依赖的气,是形成人体所需之气的来源。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气血的生化之源。人体脾胃健运,可使人体吸收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为人体五脏六腑所必须的营养物质。黄元御认为脾胃是人体脏腑运转的轴心。人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可影响其健康。有资料显示,通过调节患者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可使其病情得到改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脾胃之升清降浊理论的临床应用。

1 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升清降浊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孙蓉[1]认为,脾胃气机升降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中主要的内容。在脾胃之升清降浊理论中,升是指上升,清是指水谷精微,脾主升清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降是指下降,浊是指饮食水谷,胃主降浊是指胃气下降可将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继续推行向下[2]。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升则佳,胃气降则和”[3]。《四圣心源》中记载:“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脾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胃的降浊功能正常,可促进人体的胃肠蠕动,则胃可正常受纳水谷、腐熟水谷。脾胃气机升降正常,才能保证人体脏腑的功能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指出:“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仓廪不纳,恶心呕吐之病生焉。脾主升清,脾陷则清气下郁,水谷不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脾的升清功能失常,精微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可导致水液在人体内停滞,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4]。胃的降浊功能失常,可导致人体发生呕吐、恶心及食不下咽等症状[5]。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6]。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指人在出生后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脾胃摄入营养物质。胃可受纳、腐熟水谷,为脾的运化提供物质基础[7]。脾胃之升清降浊是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2 脾主升清的内涵

脾主升清是脾运化功能的具体体现。脾主运化指的是脾把水谷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脾将水谷精微输送给全身脏腑的方向为向上及向四周布散。脾胃可转输津液。人体全身的津液可随脾气上升。脾主升清,为脾的特性。在大部分古今书籍的论述里,对“清”的诠释大多指水谷精微物质。《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中医认为,“肝脾肾之气主升,脾胃为祖气,脾升则肝肾之气亦升,肾水升而养肝木,肝血升而养心阴”,“肾水之所生,肝血之得养,皆由脾之化生气血精微,以脾升清之动力,带动肝肾之气的上升”,“脾脏化生中气,上为宗气,下养元气,可使一身之气充足”。由此说明,脾的健运是由于肾气的推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脾的升清功能与肝、肾的功能密切相关。脾升清功能的正常可提升肝、肾之气。提升肝、肾之气,则可提升人体的阳气。

3 胃主降浊的内涵

胃能够容纳由食管输送的食物,并与脾相互配合,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进而化生人体的气血津液,以营养全身。清浊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水谷精微为“清”,宜升。饮食水谷为“浊”,宜降。脾了将“清”上升至肺、心、头、目。胃可将“浊”下降于肠道。胃气下降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再吸收。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正常,可将糟粕排泄至人体外。黄元御认为,脾胃为人体的中枢,胃气的下降为降“浊”的动力。中医认为,“胃气不降,则浊阴上填清窍,病自相随”。胃气不降可导致的临床症状为头晕、耳鸣、痤疮等。中医认为,“脾助肝肾升,胃促心肺降”,“胃降则心之气下降,相火下降,热不上扰”,“胃降则肺之气降,降则水气下润,以滋肾水”。因此,心火过旺、肺气壅滞均可造成胃气下降功能的失常,导致胃不能降浊,进而使人罹患各种疾病。

4 脾胃之升清降浊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相互影响

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五脏之气通过中焦的作用,完成左升右降的运动。中焦脾胃也通过四象的带动作用,完成脾胃气机的的升降[8]。黄元御认为“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中医认为,“中气为枢,脾升清,则肾精能升,肝气能疏,胃降浊,则心火下藏,肺气能布,肾、肝、心、肺气机周流,脾胃之气亦顺流,升降不怠,清浊自分”。可见,人体气机的升降是否正常皆取决于人体中气的盛衰。肝、心、肺、肾、脾、胃等脏腑气机升降的正常皆取决于中气是否充足[9]。

5 升清降浊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脏腑的升降浮沉,以脾胃为枢”。在临床治疗中,要合理应用脾胃之升清降浊的理论治疗各类疾病。姚兰[10]在研究中将脾胃升清降浊的理论应用于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中。在该研究中,将100例习惯性便秘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治疗组患者使用升麻、大黄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沙比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28%,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王菲[11]等在研究中,将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卡介苗+脂多糖模型组、香菇多糖片阳性药+卡介苗+脂多糖组、不同剂量的升清降浊丸+卡介苗+脂多糖组。该研究发现,升清降浊丸能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该研究还发现,对小鼠使用升清降浊丸的剂量越大,其治疗的效果越好。项凤梅[12]的研究中,将5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对30例中药组患者采用自拟升清降浊中药方进行治疗。对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该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P<0.05。与治疗前相比,接受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积分较低,P<0.05。该研究的结果证实,该自拟升清降浊中药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孙鑫[13]等在研究中采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糖尿病,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范培蕊[14]在研究中使用升清降浊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二型糖尿病。在该研究中,对5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54例治疗组患者使用升清降浊汤+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丛庆国[15]在研究中使用升清降浊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该研究中,将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升清降浊汤进行治疗。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该研究的结果证实,升清降浊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显著。

6 小结

《四圣心源》中记载:“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患者的中气不足,可导致其脾胃之升清降浊失常,进而使其五脏六腑皆病。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向上输于心、肺、头、目,向四周输布到全身经脉,起到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胃主降浊,可容纳水谷、腐熟水谷,并将糟粕排出体外。脾胃之升清降浊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人体脾胃功能的失调可引发多种疾病。通过调节患者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可使其五脏六腑各司其职,使清浊归其本位,从而恢复人体原有的生理状态。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通过调节人体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可治愈诸多疾病。笔者认为,脾胃之升清降浊理论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知识宝库,值得众多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猜你喜欢

升清降浊脾主水谷
从“脾主困”浅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体会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浅述气机调节应用
自拟天女木兰方与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
刘爱华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浅析十月太阳历对脾主时令的影响※
从升清降浊论治鼻渊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脾胃是生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