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治疗慢性湿疹的经验总结
2018-04-12苏娟,吴军
苏 娟,吴 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1]。中医认为,此病属于“湿疮”的范畴[2]。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7.5%[1]。根据此病的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将其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3]。慢性湿疹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治疗此病的难度较大。慢性湿疹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及鳞屑、局部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等[3]。中医认为,慢性湿疹主要是由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所致[4]。吴军教授认为,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主要如下:1)湿热风三邪蕴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2)脾虚无以运化水液而致痰湿内生、湿邪瘀滞于经络。吴军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以养血息风、健脾除湿、化痰消瘀为治则治疗慢性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养血息风
《通俗伤寒论》中说:“血虚生风,非真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瘈疭,类似风动,故曰内虚暗风,通称肝风”。有学者指出,肝主藏血,阴血不足易致疏泄失司,肝气内动而虚风内生,外风引动内风,风胜则痒甚。吴军认为,血虚在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滋阴养血的药物可使血液充盈脉道,进而可达到养血息风的目的。吴军常选用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等药物治疗慢性湿疹。当归具有养血、和血之功,被誉为“血中之气药”。生地黄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常被用于滋阴、清热、凉血。熟地黄味甘微温质润,可补血滋阴、补精益髓。上述三味药合用可共奏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活血补血之功。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用上述药物配伍牡丹皮、赤芍等活血凉血的药物治疗慢性湿疹,可使患者的脉络气血畅通而风邪自去。
2 健脾除湿
慢性湿疹的发病与湿邪内蕴密切相关。而《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治疗慢性湿疹可从健脾除湿方面着手。慢性湿疹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发生脾虚不运水液而湿浊内生的情况。脾喜燥而恶湿,湿邪蕴脾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运化功能,从而可导致其发生水液代谢失衡。吴军常选用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药物治疗慢性湿疹。党参可补益肺脾之气。白术可健脾补中、补脾燥湿。茯苓、薏苡仁可健脾利湿。上述四味药合用可共奏健运脾气、祛除湿邪之功。对于存在湿热内盛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上述四味药配伍白鲜皮、地肤子、萆薢、土茯苓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以起到利湿清热的作用。有学者指出,使用健脾祛湿法治疗慢性湿疹可促使患者脾脏运化水液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皮肤病灶中炎性渗出的情况。
3 化痰消瘀
临床研究指出,痰瘀结于肌肤与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治疗慢性湿疹可从化痰消瘀方面着手。吴军常选用夏枯草、银花藤、牡丹皮、赤芍等药物治疗慢性湿疹。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热泻火、化痰散结的功效。银花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效。牡丹皮、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对于痒甚而夜寐不佳者,可使用上述四味药配伍首乌藤、远志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以起到养心、安神、止痒的作用。
4 病例举隅
患者李某,女,32岁,2017年8月11日因“全身反复出现暗红色斑丘疹伴瘙痒1年以上”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该患者既往口服依巴斯汀及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佳。现症见:全身(以四肢及胸背部为主)泛发暗红色斑丘疹,局部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触之较硬,且伴有抓痕及色素沉着,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脉细滑。吴军教授拟定下述方剂对此患者进行治疗:当归15 g、熟地黄15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黄芪30 g、防风15 g、白术15 g、党参15 g、茯苓15 g、薏苡仁30 g、白鲜皮15 g、地肤子15 g、银花藤30 g、夏枯草20 g。该方剂的用法是:水煎服,每天服1剂(600 ml),分三次服下。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鱼腥海味类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尽量避免皮损处接触水,少搔抓皮肤,以免发生皮肤感染。1周后对患者进行复诊,其自诉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对其进行检查发现,其全身皮损面积减少(皮损的发生部位仍以四肢、胸背为主),未见新发皮损。根据其病情变化为其适当加减药物的用量,嘱其定期来医院复诊。4周后其全身皮损基本消退。按:患者患湿疹一年有余,病情迁延反复。其病机主要是湿热风邪未尽,久病阴血不足,血虚生风,脾虚再生湿邪,痰瘀互生互结。吴军教授拟定的方剂中包括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赤芍、黄芪、防风、白术、党参、茯苓、薏苡仁、白鲜皮、地肤子、银花藤、夏枯草等药物。其中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可滋阴、养血、息风;牡丹皮、赤芍可活血、凉血、清心;黄芪、防风可益气固表、祛风止痒;白术、党参可健益脾气;茯苓、薏苡仁可健脾利湿;白鲜皮、地肤子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银花藤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夏枯草可化痰散结;诸药合用可共奏养血息风、健脾除湿、化痰消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