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8-04-12吴彩芬
吴彩芬
(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中心卫生院,重庆 401124)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易罹患多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都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此类疾病的病程较长,难以治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了探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中心卫生院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50例,其年龄为65~78岁,其平均年龄为(69.76±0.54)岁。在这些患者中,有高血压患者40例,有糖尿病患者32例,有冠心病患者2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C组和R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R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戒烟、戒酒,为其介绍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对C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能够放松心情[1]。2)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为其介绍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为其讲解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并告知其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3)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活指导及运动指导。对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介绍血压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使其能够自己测量血压。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伸展操、进行慢跑,每次运动的时间为5~10min,每日运动2次。对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戒烟、戒酒,告知吸烟、饮酒易导致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血脂异常,故应定期对其进行血脂水平的检测。指导此病患者学会测量血糖的方法,并指导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每日的运动量。告知患者在运动时应严密监测心率。最大心率=(200-年龄)×84%,最小心率=(200-年龄)×70%,运动时的心率应在二者之间。此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指导其每晚用温水泡脚。护理人员应指导糖尿病患者养成夜间开灯睡觉的习惯,以防其发生视网膜病变或减轻其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告知患者长时间处于黑暗的环境中可使其视网膜的内层发生缺氧。指导患者保持皮肤的清洁,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入院就诊。对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当病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要进行卧床休息,避免移动。待病情有所好转后方可缓慢地改变体位。指导患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情绪过于激动而导致病情复发。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选择步行进行运动。先用15min走1000米,休息3~5min后,再走1000米。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其随时调整步行的速度和每次步行的时间。每日步行1~2次,每周步行4~6次。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步行时应选择平坦的道路,注意保持步态的稳定和步幅的均匀。4)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2]。对于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多食用芹菜、木耳等食物,严格限制每日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 g)。对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告知其要严格限制糖分的摄入量,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不要吃高胆固醇的食物,不要饮酒,多吃粗粮、新鲜的水果、苦瓜、南瓜、银耳、洋葱等食物。对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其要控制每日摄取食物的总热量,应食用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严格限制每日糖分的摄入量,日常饮食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在烹饪时尽量选择植物油[3]。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使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中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四项内容。每项内容的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该项内容的情况越好。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该调查问卷中包括满意、不满意两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C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生理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精神健康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R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
组别 患者数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C 组 46 86.72±7.31 80.73±4.34 86.54±5.62 86.91±5.67 R 组 46 43.44±6.67 48.43±5.02 36.73±4.03 46.62±4.74 t值 8.23 7.42 8.92 8.4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C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R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3 讨论
老年人的体质较差,易罹患多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都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4]。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常忽视对其心理状态与生活方式的干预,难以充分发挥临床护理的功能。在本次研究中,对C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护理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5]。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了解其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融入到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
[1]马月利,杨娟玉,张黎明.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测算老年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时间需求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2(19):175-177.
[2]李玉芝,侯雪飞,杨宏,等.循证护理对减少泌尿外科老年病人术后各种风险的发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14(23):1-4.
[3]杨青凤,周菊梅.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病人髋部骨折术后发生谵妄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23):48-50.
[4]张野,莫蓓蓉,刘俊红,等.集束化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康复训练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32(14):3377-3379.
[5]唐旭丽,邓旭,钟毅,等.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离退休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5,27(13):271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