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2018-04-12查溪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期
关键词:进展对象脑梗死

查溪静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亚型。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极易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而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特效治疗方案。但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的改变与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为了探讨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检测在诊断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对近几年收治的6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6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5例健康人均进行了血清hs-CRP检测和D-dimer检测,并将这三类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6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5例健康人。其中,6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6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其均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急性脑梗死。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将63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将6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设为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将65例健康人设为正常对照组。在进展性脑梗死组的63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龄为50~81岁,平均年龄为(64.3±10.5)岁;其病程为3~11天,平均病程为(5.8±2.1)天。在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的6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龄为50~81岁,平均年龄为(63.8±9.6)岁;其病程为2~10天,平均病程为(6.3±2.6)天。在正常对照组的65例研究对象中,有男性研究对象43例,女性研究对象22例;其年龄为50~81岁,平均年龄为(65.1±9.7)岁。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这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hs-CRP检测和D-dimer检测。进行检测的方法是:1)在检测当日的清晨,分别抽取三组研究对象5ml的空腹静脉血。2)将血样放置1 h后,对血样进行10min左右的离心处理(处理速度为3000 r/min),并分离出血清。3)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和免疫比浊法对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的水平和D-dimer的水平进行检测。在检测期间,检验人员须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规程进行相关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 22.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D-dimer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D-dimer的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的水平和D-dimer的水平(±s )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的水平和D-dimer的水平(±s )

组别 例数 hs-CRP(mg/l) D-二聚体(μg/l)进展性脑梗死组 63 11.54±4.31 1.73±0.51非进展性脑梗死组 68 7.49±2.87 1.04±0.46正常对照组 65 2.62±0.11 0.49±0.12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此病具有病情进展较快、临床预后不良等特点。目前,此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不稳定的溃疡斑或房颤所致的栓子脱落堵塞血管、合并有血管狭窄的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代谢异常等因素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2]。

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血管炎症的标志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健康人血清中CRP的含量极微,但是当机体发生感染或组织受损时,发生感染的部位或受损的组织就会释放出大量的CRP,使人体血清中CRP的水平明显升高[3]。而hs-CRP较CRP的灵敏度更高,其水平在组织受损或感染的早期即可快速升高,因此,临床医生可通过检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来了解其机体炎症的严重程度[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我们,血清hs-CRP的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稳定且特异性较高的纤溶降解产物,其可反映机体血液的高凝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因此,D-dimer的水平升高可作为体内高凝和新鲜血栓形成的标志之一[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D-dime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D-dimer的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损伤了内皮细胞,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血管收缩、痉挛,促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同时脑梗死后局部受损组织释放出大量的组织因子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使其体内的凝血和纤溶失衡进一步加重、反过来又使D-dimer的水平持续升高,使其病情发展成为进展性脑梗死。

综上所述,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D-dimer的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因此,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D-dimer的水平可作为诊断其是否患有进展性脑梗死的依据。

[1]郑建琼,杨年安.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5):391-393.

[2]张江,王大力,李凤云,等.进展性脑梗死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901-2903

[3]潘锦华,丁纯,罗建辉,等.C反应蛋白在老年脑梗死中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1):1816-1818.

[4]黄晓芸,徐安定,梅志忠,等.炎症因子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5(19):2994-2997.

[5]周熙琳,梁辉,黄洁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和D-二聚体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4):459-462,467.

猜你喜欢

进展对象脑梗死
神秘来电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