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析
2018-04-12郄学敏郝亚平姚爱敏
郄学敏,郝亚平,姚爱敏,季 珊
(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叫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与呼吸衰竭等症状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由肺结构发育不成熟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1]。该病在早产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临床上用CPAP呼吸机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显现出良好的效果。CPAP即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是指利用面罩将正压氧气持续输送至患儿气道内的一种通气技术。用此技术给氧的机器就叫做CPAP呼吸机。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河北省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这60例患儿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且其家长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对氨溴索过敏和临床资料不全的患儿。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患儿中,有女性患儿14例(占46.67%),男性患儿16例(占53.33%);其胎龄为29~37周,平均胎龄为(32.51±2.44)周;其出生时的体重为1.8~3.4 kg,平均体重为(2.57±0.43)kg。在观察组患儿中,有女性患儿13例(占43.33%),男性患儿17例(占56.67%);其胎龄为29~36周,平均胎龄为(32.42±2.39)周;其出生时的体重为1.9~3.5 kg,平均体重为(2.62±0.51)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将患儿放在保温箱中,密切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对其进行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用CPAP呼吸机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是:将呼吸机的氧流量设为5~10 L/min,将吸入的氧浓度(FiO2)设为30%~40%(若患儿的症状明显改善,则将FiO2降至25%),将呼气末正压(PEEP)设为3~6cmH2O(若患儿的症状明显改善,则将PEEP降至2cmH2O)。然后为患儿佩戴面罩,持续对其进行通气治疗。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用CPAP呼吸机对其进行治疗的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氨溴索的用法是:用剂量为7.5 mg/kg的此药对患儿进行静脉泵注,每次泵注的时间为15min,每隔6 h用药1次,连续治疗3~5 d。在此期间,应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合理调整氨溴索的使用剂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治疗,患儿的呼吸平稳,其肌力和各项血气指标均恢复正常,对其进行X线检查显示其双侧肺均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儿的呼吸较为平稳,其各项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其肌力略差,皮肤存在轻微的紫绀,对其进行X线检查显示其肺部阴影的面积明显缩小。无效:经治疗,患儿的呼吸不平稳,肌力较差,皮肤紫绀进一步加重,其各项血气指标均未得到改善,对其进行X线检查显示其肺部阴影的面积未缩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接受氧疗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3]。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儿接受氧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接受氧疗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接受氧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s )
表2 两组患儿接受氧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s )
P值 0.0000 0.0000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该病在早产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死亡的早产儿中,有50%~70%的早产儿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4]。在本文中,笔者在对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用CPAP呼吸机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能在避免对其进行气管插管的同时,改善其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还能降低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氨溴索是临床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用该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促进患儿气管纤毛的运动,改善其支气管和气道的弹性,提高其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抑制其体内花生四烯酸与细胞因子的代谢[5],从而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
综上所述,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缩短其接受氧疗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1]王美丽.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6):95-96.
[2]陈红.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6):56,58.
[3]石小利.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0例临床与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2):170,174.
[4]贺生良,刘金兰.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4(20):144-145.
[5]李燕,许淑琴,王小芝,等.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