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适形调强放疗的效果探讨
2018-04-12翟安军
翟安军
(新泰市人民医院放疗室,山东 新泰 271200)
宫颈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在就诊时其病情往往已发展至晚期。进行化疗与放疗均为临床上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1]。适形调强放疗是一种新型的放射治疗技术,具有剂量梯度陡峭、可产生弧形剂量曲线等优点。近年来,适形调强放疗在治疗乳腺癌、宫颈癌等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为了进一步探讨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适形调强放疗的效果,笔者对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抽选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入选标准:1)经病理检查被确诊患有局部晚期宫颈癌。2)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障碍。2)存在沟通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8~72岁,平均年龄(55.3±6.6)岁;其中TNM分期为Ⅱb期的患者有20例,为Ⅲa期的患者有20例,为Ⅲb期的患者有6例,为Ⅳa期的患者有2例;其中有宫颈腺癌患者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46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为38~73岁,平均年龄(55.5±6.5)岁;其中TNM分期为Ⅱb期的患者有21例,为Ⅲa期的患者有20例,为Ⅲb期的患者有5例,为Ⅳa期的患者有2例;其中有宫颈腺癌患者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47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等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方法是: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常规定位,并勾画出治疗靶区,之后采用7野调强技术对其进行放射治疗,1.8 Gy/次,5次/周,共治疗25~28次(总放射剂量为45~50 Gy)。完成上述治疗后,对其进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6 Gy/次,共治疗5~6次(总放射剂量为30~36 Gy)。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放疗。治疗方法是: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常规定位,并勾画出治疗靶区,之后采用4野盒式照射技术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放射剂量及频次与研究组相同。在进行放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同步化疗。治疗方法是:在治疗的第1 d,为患者静脉滴注60 mg/m2的多西他赛。在治疗的第2 d,为患者静脉滴注40 mg/m2的顺铂。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实体瘤疗效标准(RECIST)[3]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病灶的面积较治疗前缩小≥30%。稳定:治疗后,患者病灶的面积较治疗前缩小<30%。进展:治疗后,患者病灶的面积未缩小,甚至在增大。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2)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急性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等)的发生率[4]。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28例(占58.33%),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12例(占25.00%),为稳定的患者有5例(占10.42%),为进展的患者有3例(占6.2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40/48)。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8例(占37.50%),为部分缓解的患者有10例(占20.83%),为稳定的患者有10例(占20.83%),为进展的患者有10例(占20.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33%(28/48)。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X2=7.261,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n(%)]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或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其治疗后5年内的生存率高达90%以上[5]。但宫颈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在就诊时其病情往往已发展至晚期。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和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是基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放射治疗技术。此放射治疗技术的照射野形状与靶区形状完全一致,且照射野内各照射点的剂量可按治疗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可在确保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降低放射线对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损伤。有学者在临床上研究中对6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分别实施适形调强放疗与普通放疗。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普通放疗相比,对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适形调强放疗的效果更好[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58.33%)。研究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膀胱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与金艳霞[7]、齐曼[8]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总之,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适形调强放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沈志勇,林建海,廖绍光,等.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10):903-908.
[2]邓海军,赵艳群,罗文娟,等.宫颈癌术后IMRT和VMAT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0):708-713.
[3]陈真云,李秀敏,盛修贵,等.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性放疗不同照射技术临床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1):759-765.
[4]禹乐,张圆圆,叶劲军.年轻宫颈癌患者应用旋转容积调强治疗后对性生活的影响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2):46-47.
[5]张文博,齐曼,王立志,等.中晚期宫颈癌外照射阶段三维适形放疗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疗计划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11):1818-1821.
[6]乔志安.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疗效[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1):188-189.
[7]金艳霞.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04-1405.
[8]齐曼,宋冀,郑艳杰.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5):69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