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2018-04-12许秀艺
许秀艺
(泉州市安溪和兴医院,福建 泉州 362400)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腰部坠胀、腰痛、神经衰弱、腹部压痛是此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与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关系密切。故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常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使用此疗法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高,因此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盆腔治疗仪被广泛地应用于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验证用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泉州市安溪和兴医院收治的87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2)未患有其他妇科疾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3)可接受随访;4)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其合并有异位妊娠、多囊卵巢综合征;2)不接受随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3~51岁,平均年龄为(31.4±6.1)岁;其病程为6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5.5±6.0)个月。在这些患者中,有轻度慢性盆腔炎患者13例,有中度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20例,有重度慢性盆腔炎患者7例;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11例,有盆腔或宫腔手术史的患者23例,有子宫位置倾斜的患者24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2~55岁,平均年龄为(32.4±7.1)岁;其病程为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8±5.2)个月。在这些患者中,有轻度慢性盆腔炎患者15例,有中度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23例,有重度慢性盆腔炎患者9例;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25例,有盆腔或宫腔手术史的患者27例,有子宫位置倾斜的患者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甲硝唑进行治疗。此药的用法是:口服,0.2~0.4 g/次,3次/日。同时,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积极治疗其贫血的症状,嘱其多注意休息,做好经期保健,在治疗期间不要过性生活,注意防寒保暖。在此基础上,使用盆腔炎治疗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下腹部的皮肤进行消毒后,将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放在此处。将腹部电极板放在纱布上,并进行固定。常规消毒患者的外阴及阴道,缓慢地将阴道电击棒插入其阴道直至穹窿部,启动盆腔炎治疗仪。将患者腹部的温度控制为35℃~42℃,其腹部电极板的治疗强度为5~10级,将患者阴道的温度控制为35℃~40℃。每次治疗30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4周后,分别统计在两组中腰部坠胀、腰痛、神经衰弱、腹部压痛症状消失患者所占的比例。2)在进行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阴道分泌物酸碱度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慢于对照组患者,其白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其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阴道分泌物酸碱度的比较(±s )
表1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其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阴道分泌物酸碱度的比较(±s )
注:△表示与观察组患者相比, P<0.05;*表示与本组患者治疗前相比, P<0.05。
阴道分泌物酸碱度观察组(n=47)组别 时间 白细胞(×109/L)红细胞沉降率(mm/h)治疗前 8.4±1.6 19.1±7.5 5.5±0.5治疗4周后 6.5±1.5* 13.5±3.3* 4.4±0.6*对照组(n=40)治疗前 8.5±1.1 20.5±5.1 5.4±0.7治疗4周后 7.2±1.5*△ 16.5±3.1*△ 4.8±0.5*△
2.2 在两组中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所占比例的比较
治疗4周后,在观察组中,腰部坠胀、腰痛、神经衰弱、腹部压痛症状消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1.49%(43/47)、87.23 %(41/47)、74.47%(35/47)、100.00 %(47/47)。在对照组中,腰部坠胀、腰痛、神经衰弱、腹部压痛症状消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50%(25/40)、70.00(28/40)、62.50(25/40)、87.50(35/40)。在观察组中,腰部坠胀、腰痛、神经衰弱、腹部压痛症状消失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病原体感染是诱发慢性盆腔炎的主要原因。此病具有治愈难度大、易复发的特点。此特点与女性盆腔、子宫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有关。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全面地改善其盆腔的血液循环[2]。近年来,临床上多用盆腔治疗仪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此仪器是通过物理加热的原理加快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此处炎症的吸收和消退[3]。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较为理想。
[1]王子静,毕学汉,张梦婷,等.盆腔炎与卵巢肿瘤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5,42(4):363-368.
[2]陶婉君,李根,龙旭,等.奥硝唑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盆腔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6,27(36):5115-5117.
[3]蔡芳.慢性宫颈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23(9):5047-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