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情感真挚,引起共鸣
2018-04-11李金玉
李金玉
【技法指导】
“感情真挚”是对作文的基本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是作文取胜的重要因素。从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及发展趋势看,联系自身实际,抒发自己自然、真实和独特的情感,越来越容易受到阅卷者的肯定和赞赏。可是很多同学却觉得自己的生活太枯燥,没有什么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出来的文章就像白开水一样,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更别说感动别人了。我想,这除了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感悟不够之外,缺乏一定的抒情技巧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那么,作家们在写记叙文时是怎样抒发感情的呢?
一、直抒胸臆法
所谓直抒胸臆法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意愿、情感用清楚明白的文字直接说出来,可以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表达出来,也可以由作者直接发表议论,其特点是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如巴金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就使用了这种方法:
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文章结尾更是直言不讳: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字里行间流露出巴金对小狗包弟真挚的爱恋与怀念之情,对自己做过的违心事的反思与自我谴责,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再比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中的这段话: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通过设问、拟人等手法,高度赞美了榕树的可贵品格,突出了她的温柔、慈善、充满着爱心。这种情感的直接宣泄,更好地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倾注进了对榕树的描写之中,讴歌与钦羡更为显豁。
二、主观描写法
主观描写法就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并带着主观感情和评价去描寫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这类描写片段包括描述人物、事物本身和作者的印象、反应两个方面。如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肖像描写: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不只客观地描写了外貌,而且还着重于表现人物“风神潇洒、光芒四射”的神采,这种主观性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而且也流露出作者对所描写人物的“无限的敬仰”和崇高的赞赏之情。
再比如,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细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将情感聚焦于父亲为买橘子而翻越车站月台时的“背影”上。通过父亲翻越月台时“蹒跚”“探身”“攀”“缩”“微倾”这几个动作的细致刻画,深刻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动情点:细节传神。
三、对比叙写法
把文章要描写的两个人、两件事或者一个人、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并形成对比以达到突出和强调的目的,这种描写方法就是对比描写。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在形象的感受中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例如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一段: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就把梁任公先生的政绩与学问、梁任公先生与显宦、风云人物对比着叙写,从而突出了“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也就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先生无限的景仰之情。
而《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记述刘和珍君遇难的情形,详细描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场面,同时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时则是通过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对比描写完成的。如,“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是议论性对比:感叹号之前的长句言“三一八”惨案中的被害者,感叹号之后的句子说“三一八”惨案中的刽子手,它们构成一个具体场面中的正反对比内容,一方面赞扬了被害者临危不惧、互相救助的伟大,一方面痛斥了刽子手屠杀赤手女子的卑鄙渺小。
四、变换叙述视角法
魏巍的《我的老师》用的主要是第一人称,是作者向读者讲述自己的学生时代和老师的故事,真实可信,亲切自然。可是有一个地方作者却突然转换成第二人称直接向老师倾诉: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行文至此,作者突然以第二人称介入,这一叙述角度的变换,使得表达更为顺畅,情感更为真挚,且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