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场作文深刻立意制胜例说

2018-04-11蒋玉军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考场本质沙漠

蒋玉军

一、吹尽狂沙始到金

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与评分,侧重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品质是判定一篇作文的重要尺度与标准。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深入挖掘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其中蕴含的真正深层次的东西;下笔写作时,我们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提出的观点能给人以启发。当然,深刻的见解,不是凭空捏造,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比如一篇题为《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的学生佳作,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篇文章通过描述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说的一段谈话,以及丘吉尔自传中的一段话,对“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一观点提出了辩证的看法: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只有坚强面对苦难,不屈不挠,勇于奋斗,最终战胜苦难,才会让苦难成为人生中真正的值得珍视的财富。文章立意深刻蕴藉,读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想上的引导,所以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认可。

考场作文是一种即时作文,它一般留给同学们审题思考的时间十分有限,如一篇题为《拒绝平庸》的考场作文,有位考生立意为“拒绝平庸,打造特色人生”,文章层次分明、不落窠臼地以三个小标题立纲,阐述了自己认可向往的三种“特色人生”,语言凝练,哲理丰富,构思睿智。再如一篇材料作文的考题,材料核心是“幻想创造未来”,大多数考生都是抓住“幻想的积极作用与意义”来写。但有位考生立意新奇,以“空想与理想”为题,深刻而有内涵地阐述了“空想”与“理想”之间的异同,辩证地分析了“合理有效的幻想就是人類的理想”的道理。

二、一枝梧叶知秋声

考场作文时,我们要让文章观点变得深刻起来,观点一定要具有启发作用。这就是说,我们写作时,一定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向,提出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观点与主张。要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最后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总之,考生要用历史来观照现实,用想象与联想来展望未来,还要善于从文化、世界、人类甚至宇宙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写作时,应该多联系现实,多多关注社会热点、人文哲学或历史新潮,要避开人云亦云的世俗文化、大众文化,更不能对低俗文化或不良现象进行追捧。

比如,一篇题为《转身可以华丽》的考场作文中,作者围绕“转身”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转身不是逃避,不是退缩,而是再续辉煌、再造奇迹”“‘转身是一种理性的放弃,一场冲破世俗的勇敢挑战”。这两个观点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让人对转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样就会触动阅卷老师。

三、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无论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写散文,我们在立意时为追求深刻,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用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思考文章所叙写的、议论的对象。而这种思考又有正向与反向两个方面。正向的是对对象作深度的挖掘(哲思化、情感化、品格化等方面)或广度的观照(观念制度性、全球性、历史性等视角);反向的是对对象作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解读(一般与特殊、量变与质变、作用与反作用、发展与异化等方面)。如此,我们可以使自己的立意变得深刻起来。

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考生易被生活中的事实的表象所迷惑,而不能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往往只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的本质,这样的立意是不到位的。写作时,应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绝对的沙漠,相对的自由》这篇作文就艺术性地阐述了“自由”与“束缚”之间的辩证关系,让人读后心服口服。

掬一抔灼人的黄沙,踏一方炙热的天地,生命中的瀚海阑干,便如此清晰而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无路可退,唯有穿越过去。而此时,一切便如卡夫卡在“自由意志三点式”中所写的,我们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却也因为必须穿越这片沙漠而不自由。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面对的是绝对的边城荒漠、苦难挫折,我们拥有的是相对的自由幸福、平等和平。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渺小的人类而言,似乎一切的努力,终将尽付东流;一切的美好,也会难以为继,只剩下永恒的苦难在短暂的人世中穿透着摄人心魄的回音。

然而,作为一株“会思考的苇草”,作为一个至少还享有选择如何穿越沙漠的自由与权力的个体,我不相信,不相信站在沙海面前的我们终将会在对自己“不敢从心所欲”的不信任中停下脚步,拒绝抗争;不相信巴尔扎克那“我粉碎一切障碍”的决心不足以动摇所谓的沙漠。

更不相信小小的考验或劫难便会让所有人都成了经历牢狱之灾后的王尔德,让曾经“除了才华,我一无所有”的豪迈在颓废中消失殆尽。诚然,我们不能使绝对存在的人生沙漠凭空消失,但至少,我们可以将相对的自由紧握在手,将真正的责任担负在肩,戴镣铐而舞,最困难,却也最美妙;踏沙漠而行,最艰辛,却也最自由。

不可否认,“因为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而自由”这句话是在自欺欺人。早已因大漠风沙而口干舌燥,焦头烂额的人生旅行者怎么会因为可以在未知中探寻前程、享受不同程度的沙石侵袭而欣然坦然?但事实正是如此。当苦难与磨砺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直面甚至是笑面它们往往比一味地逃避来得更有气度与力量,也就更有可能指引我们达到洒脱而自由的境界。

大漠之中,或许我们会同鸠摩罗什一样坦然于世:我们的目光,是向上的;态度,是昂扬的;心境,是高人一等的,如此,夫复何求?

人,活着,总不可能一路走在安逸之中,没有瀚海阑干作伴,没有堂皇凋零作叹,总会遇见的,是绝对的沙漠;我们,走着,终究是要寻求心灵的自由,扫除飞沙走石连天,涤荡浓云薄雾在胸,定会拥抱的,是相对的自由。

四、百花丛中一点绿

立意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反映事物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寻找情感爆发的触点,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深入开拓,这样一来,事虽小而意蕴深,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整个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构思,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即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的观点,去阐发新见解,这就是常说的“反弹琵琶”构思法。巧妙的反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我们写作时如果能以“险”取胜,“意”在人外,闪出智慧的灵光,读来令人拍案称奇,这实际上是一种创新,作文不在于“大”与“小”,关键在于心,只要心之所向,即使小题材、小事物,亦能成就大文章。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要想使文章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必须培养作文立意上的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考场本质沙漠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期末小考场
穿越沙漠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