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2018-04-11祁金锋
祁金锋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消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传统的止血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内科应用止血药物,内镜下喷洒凝血酶、注射无水酒精等方法,近些年很多同行应用内镜下金属夹治疗消化道出血,各种止血方法各有所长[1-3]。本研究就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应用经内镜金属夹止血治疗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17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7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在23~70岁,均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诉入院,其中胃溃疡6例, Dieulafoy病5例,十二指肠球溃疡2例,贲门撕裂2例,胃息肉电切术后2例。
1.2 方法
1.2.1 器械 均采用Olympus GIF—XQ 200型电子胃镜,南京微创和谐铗(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及推送器。该金属夹配有可旋转装置,用于钳夹时调整角度,且可重复开闭,最大张开宽度≥1cm。
1.2.2 术前准备 同一般胃镜检查,患者如特别焦虑或恐惧不能很好配合也可在静脉麻醉下施行该手术。对有失血 性休克的患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采取抗休克处理,输血、补液,使用制酸、止血药物。待纠正了休克症状,患者血压平稳后可行内镜下金属夹止血。如果胃内有血凝块或食物影响观察病变,注生理盐水冲洗,使胃内血块和食物从病变处脱落,不影响术野,符合内镜下治疗要求。
1.2.3 术中 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用胃镜观察出血部位、速度、病因,经内镜钳道将推送器送出内镜前端,张开金属夹,对准病灶轻轻按上并稍加压,收紧并断离金属夹,金属夹即将病灶连同附近组织紧箍,截断血流。根据病灶性质,安置1到4枚和谐铗,对准治疗后病灶,用生理盐水冲洗病灶,确认和谐铗位置适宜后退镜。
1.2.4 术后 禁食、补液、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血液循环变化情况,注意粪便性状及有无金属夹脱落。术后注意饮食,至少要禁食1天,循序渐进的增加饮食量,注意加强静脉营养,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注意休息,恢复期尽量卧床休息,出血停止1周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范围。指导患者定期复查,戒除一切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
2 结果
17例患者,首次和谐铗止血均成功,其中1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放置1枚和谐铗后效果不理想,仍有渗血,结合无水酒精病变局部注射止血后,出血停止;1例胃溃疡患者,溃疡面约2.0cm×1.8cm,和谐铗放置4枚,于2天后脱落2枚,有少许黑便,无呕血,经内科继续抑酸、止血、静点生长抑素14肽、补液等措施2天后无黑便,继续治疗3周后复查,未见和谐铗,溃疡呈红色瘢痕期.
3 讨论
目前,经内镜金属夹治疗消化道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原理是应用金属夹机械压迫止血的作用,直接将出血的小血管或出血的粘膜砸紧。该方法不引起粘膜组织的凝固、坏死、变性等,止血快,疗效确切[4-6]。我院应用和谐铗即时止血率达100%,止血效果好。和谐铗止血适用于小的血管破裂出血,如Dieulafoy病及局灶性出血,也适用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但对溃疡直径大于2厘米病变,应慎用,金属夹易过早脱落,造成再次出血。目前对于十二指肠球内病变,尤其后壁出血,因受操作空间狭小、止血夹难与病变形成有效的接触角度等原因,不适合应用止血夹治疗,该处病变可以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止血效果好[7]。
金属夹可于1~3周后局部肉芽形成后自然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会造成肠道损伤,一般无并发症。金属夹不损害溃疡病灶的愈合。如脱落过早可再次出血。一般术后半月到一年内可复查胃镜,金属夹如无脱落,不用处理。对于非静脉曲张性活动性出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翼,祝琳.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7):18-19.
[2]张静,张佳莹,丁士刚,等.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4(9):582-587.
[3]姜琼,黄永辉,车筑萍.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9):1003-1003.
[4]余红,碰伯坚,李冬青.经内镜金属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01-802.
[5]刘壮.经内镜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5):845-8453.
[6]黄理,陈丽芬,覃冬林,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20).
[7]杨效莹,荆元宏,赵红燕.急诊胃肠镜在Dieulafoy病出血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08,28(4):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