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竹编外墙施工技术
2018-04-11朱庆江
李 坤, 朱庆江, 费 嘉, 严 君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1 原材选择及加工
1.1 竹材
(1)选择当地3~4年中龄竹,该阶段竹容重和力学强度都较稳定,竹子的直径为4~6 cm,在去除底部约50 cm以及上部直径小于4 cm的部分的情况下,竹子加工后的竹材成形效果最好。砍伐时节对竹材质量的影响较大,冬季天气干燥而又寒冷,害虫都进入了冬眠,不易生虫,因此,竹材砍伐在冬季进行。
(2)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房屋具体做法按门窗尺寸在墙上用墨斗弹出框线,根据框线用切割机裁出对应尺寸竹子长度,将裁出的竹子分成竹片并去除竹节,采用自主研制的竹材切割机将竹材加工成宽度为3 cm的竹片,并对毛边进行处理,使成型的竹片光滑平顺(图1)。
(3)将加工好的竹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防腐处理:①将竹材放入浓度为10 %的盐水中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10 h,目的在于通过降低竹材的含水量来预防虫蛀与腐蚀;②采取硼砂+硼酸+水,常温下将硼酸和硼砂溶解于水,竹材或竹材半成品放置于溶池中浸泡24~48 h,取出后自然晾干即可。
图1 自主切割机
1.2 木料
(1)选择香杉,其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材质轻软,不翘不裂,耐腐蚀,具有天然的原木香味,对人体有多种有益的作用,其释放的香杉木醇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抑制竹材及木材虫蛀。
(2)将准备好的香杉木加工成宽度为3~4 cm、厚度为2~3 cm的木方,作为固定竹片的龙骨;用于外包装饰的木材,按照木材胸径一分为二,加工过程必须保证木材切割中心线准确,用于处理竹编外墙的接缝处且起装饰作用。
2 竹编外墙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基层验收→测量定位放线→排版→龙骨安装→竹编安装→碳化处理→竹编墙防虫处理→喷漆处理(图2)。
图2 施工工艺流程
2.1 技术准备
开始施工前,会同建设单位及相关人员对已经完成的外墙面进行验收,对不合格部位进行处理,合格后再进行移交,保证后续工作的质量。
利用BIM建模技术对底层龙骨进行排版,并对竹编外墙进行预拼装,最终利用预拼装效果图指导现场实施(图3)。
图3 预拼装工艺
2.2 竹编上墙施工工艺
(1)在墙面上按照设计做法、现场房屋尺寸及门窗尺寸、龙骨排版图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隔,弹出墨线,按照墨线将木龙骨钉入墙内,木方在墙上按照设计排版图形成框体。
(2)将竹片钉入框体内,竹片的两端钉在木方上,此时的竹片形成的是底层竹排,底层竹排的相邻竹片之间的距离为20~30 cm;在底层竹排上再钉上竹片,形成紧密排布的外层竹排,外层竹排的竹片与底层竹排的竹片相互垂直,木方与墙体之间、底层竹排与木方之间均采用射钉固定,同时,外层竹排的竹片通过射钉固定在底层竹排的竹片上;按此方法大面积固定竹片,按照设计要求对竹片的横向排列和竖向排列进行组合,形成梅花形布置,增强整体效果。
(3)将包边香杉木条在竹编横竖交接处、门窗洞口收边处再利用专用螺栓固定于外墙上,使外墙竹编成方格状,每一个方格状内的竹片分为横排和竖排,总体上呈梅花形布置。
2.3 竹编墙碳化着色
利用液化气+喷火枪对竹编墙的表面进行碳化处理,火焰离竹片距离控制在5~10 cm,温度为800~1 000 ℃、时间为2~3 min的高温处理,温度和时间根据竹材碳化过程中的色泽度进行调整,通过高温碳化进行着色处理,进一步降低竹材含水率的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
2.4 竹编墙防虫处理
在已做好碳化处理的竹编墙上喷洒防虫药水。通过喷洒防虫药水,进一步有效地防止竹编墙发生虫害,进而延长竹编墙的使用寿命。
防虫处理步骤的具体过程为:
(1)从竹编墙的顶端开始,喷头沿着水平方向开始喷洒防虫药水,完成顶端喷洒;
(2)喷头下移20~30 cm,并沿着与步骤(1)中喷头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继续喷洒防虫药水;
(3)循环(2)步骤,以此类推,完成整个竹编墙的防虫药水喷洒。
2.5 竹编墙喷清漆
在防虫药水实施24 h后,观察竹片对药水的吸收情况,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竹片风干后除去竹编墙表面的污物,喷底漆两遍,用于增强面漆的附着力,增加面漆的丰满度,提供抗碱性、防腐功能,两次底漆的喷涂间隔时间2 h,然后再用清漆作为面漆,将墙体均匀喷涂,达到封闭美观的效果。
3 结束语
通过对原材料的控制及加工、竹编外墙施工工艺等各方面的改进、实施,取得良好成型效果,解决了传统竹编墙缝隙较大、变形较快的问题,保证了竹编墙外观质量,延长了竹编墙使用寿命。通过实施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川西民居竹编外墙施工工艺技术,为川西民居绿色施工技术提供参考,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