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应用疼痛管理的效果观察

2018-04-11任艳霞佟娜唐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2期
关键词:评估疼痛患儿

任艳霞 佟娜 唐文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驻马店 463000)

疼痛属临床五大体征之一,可影响患儿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免疫、凝血及泌尿系统。低龄儿疼痛耐受性较差,心理状况不稳定,进入PICU后无法接触家长,会出现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加重疼痛程度,影响治疗效果,也会使家长担忧,加重家长精神压力,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以控制。疼痛管理通过评估患儿疼痛程度、性质、时间、频次等,针对患儿自身病情选择性给予药物、物理、心理等方式达到镇痛效果,以减轻患儿疼痛程度[1]。因此,本研究选取56例PICU患儿进行分析,探讨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PICU患儿56例,其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 28例;年龄 2~10岁,平均年龄(7.24±2.31)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核批准,家长均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针对性治疗等,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疼痛管理。

1.2.1培训重症监护室患儿病情较重,护理专业性要求极高,应组建专业护理小队,通过培训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疼痛管理知识,完全掌握患儿病情,严格执行护理步骤,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并建立医生督查制度,随时监督护理行为,避免护理偏颇。

1.2.2评估 (1)自我评估:对于6岁以上患儿,可采取图文尺评分法评估其疼痛程度,对于5~6岁患儿,可采用脸谱评分法或扑克牌评分法评估其疼痛程度,对于2~5岁患儿,可争取父母帮助,采用亲人间常用对话方式,耐心询问其疼痛感觉,注意语气温和亲切,获取患儿信任。(2)生物学评估:主要指标包括心率快速下降又上升、呼吸周期、迷走神经变异、动脉氧饱和度异常等,这些指标变化对评估患儿是否出现疼痛具有一定价值。(3)行为学评估:观察患儿表情、发音及身体运动状况可一定程度推断患儿是否存在疼痛。三项结合评估,获取患儿疼痛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方案。

1.2.3实施 (1)药物: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如手术类疼痛多用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药物,静脉滴注药效持久平稳。炎性疼痛多采用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药物,但无法抑制剧烈疼痛,需联合阿片类镇痛药使用。此外,镇痛药副作用较大,若持续1周以上,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发生先兆,替换使用不同类型镇痛药,并逐渐减量,防止过度用药。(2)心理:保持环境舒适,减少外部刺激,获取家长配合,给予积极心理暗示。采取讲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可适当给予催眠,亦可采取松弛放松法,帮助患儿自然平卧后深呼吸,放松全身,消除紧张感,有助于减轻疼痛感。

1.2.4评价每日进行总结寻找护理不足并及时纠正,护理结束后总结护理经验,为后续护理指导。

1.3观察指标 (1)采用婴儿和儿童FLACC测量法评估护理前后患儿疼痛状况。0~3分为轻微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2]。(2)采用《儿童疼痛与不适量表》评估两组患儿舒适度,包括面部表情、哭闹、呼吸形态、手臂、腿、觉醒状态6大方面,最高7分,得分越高说明舒适度越差。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患儿疼痛评分和NIP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和NIPS评分比较(分,

表1 疼痛评分和NIPS评分比较(分,

时间 n 疼痛评分 NIP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56 56 tP 5.67±2.01 2.44±1.01 10.745<0.05 6.15±0.53 5.14±0.84 7.610<0.05

3 讨论

低龄儿童疼痛感觉敏锐,耐受性差,为其提供合理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减轻患儿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疼痛管理是指通过药物、物理或心理手段减轻患者痛苦的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患者疼痛感为中心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性更强,镇痛效果更显著[4]。本研究给予PICU患儿疼痛管理,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并采取考核上岗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素质过硬。医生监督制度可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感,减少护理随意性,减少不良诱因。护理前疼痛评估针对低龄儿童无法表达或表达不清的特点,采取三法结合方式测量,评估结果更科学可靠,为用药及心理护理提供重要指导。护理实施过程中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达到快速镇痛效果,同时注意使用方法,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药物有效安全。加施心理镇痛,通过呼吸调整或催眠法使患儿达到身心放松,给予积极心理暗示,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竞争性降低疼痛信息传递量,达到镇痛效果。且有研究表明,催眠法可改变植物神经机能,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达到快速镇痛效果,在麻醉与烧伤治疗中均取得显著效果[5]。最后通过总结评价,及时发现护理不足,避免缺陷放大,保证护理目标正常完成,护理步骤循序渐进,亦为以后疼痛管理提供经验积累,达到良性循环,逐步完善疼痛管理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儿疼痛评分和NIP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提示PICU患儿采取疼痛管理可缓解患儿痛苦,提高患儿舒适度。综上所述,PICU患儿采取疼痛管理可减轻疼痛感,提高患儿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1]陈林,甘敏,温彩平,等.二级医院护士对儿童疼痛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11):3958-3960

[2]刘兴荣,王艳冰,欧敏.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幼儿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2):66-69

[3]杨雪,张玲,于斌.Tourette综合征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9):961-963

[4]何苗,吴晓英,冯艺,等.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35-1137

[5]杨灵灵,胡华.催眠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神经影像学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2):136-138

猜你喜欢

评估疼痛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评估依据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