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和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影响

2018-04-11郭世芹

统计与决策 2018年6期
关键词:经济性公共服务民生

郭世芹,邹 杰

(西南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31)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逐渐加速发展,至2015年全国城镇化率已高达56.1%,产业和资本向城镇大规模聚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过于粗放,在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重复建设和效率损失、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差距悬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并日趋恶化,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客观上要求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的战略性转型,由过去重视速度的粗放型城镇化向全面重视质量提高的新型城镇化方向转变。在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转型时期,作为中央宏观调控的重要财政手段,大规模垂直性转移支付能否有效地发挥调控功能,调节地方政府对不同种类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与民生有关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促进民生性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问题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值得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对于我国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1.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本文将从政府供给的角度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与“经济性”公共服务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建立线性关系模型如下:

其中,i代表各省份,t表示年份;Exp1和Exp2是被解释变量,Exp1表示“民生性”公共服务,由地方政府民生性公共财政支出来衡量,此处包括:教育、文体传媒、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四项民生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Exp2表示“经济性”公共服务,由地方政府经济性公共财政支出来衡量,此处包括:交通运输和资源电力信息两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Tr和Urb是解释变量,Tr表示财政转移支付,此处以中央对各地区政府补助中扣除地方上解中央支出后的人均净转移支付额来衡量;Urb代表城镇化率。Control为控制变量,为更加客观地反映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因素,本文选择了以下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共同考察:政府一般预算收入(PTax),它是地方政府用以提供公共服务的自有财力,此处以地区人均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来衡量;政府行政性支出(GExp),在有限的财力水平下,政府一般行政性支出过多,可能会影响政府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供给,此处用地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预算内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地区人口密度(Dens),地区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会对辖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产生影响,较大的人口密度既可以分担公共服务供给成本、提高利用效率,也有可能增大社会安全隐患,其作用是双向的;城乡收入差距(Ingap),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来表示,根据瓦格纳定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需求会相应增加,由于我国发展战略偏向于城镇的发展,城镇居民的需求也会影响政府的支出结构和方向。ε是随机扰动项。进行模型估计时,为了克服可能产生的异方差问题,提高估计效果,各变量均采用原始数据的自然对数。

1.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2010—2015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中央转移支付和各类财政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年鉴》(2010—2016年);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化率、人口密度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2016年)。文中涉及的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利用静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时,通常采用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FE)和随机效应模型(RE)进行估计,在进行实证检验时,为了改进增加变量可能产生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得到可靠的估计结果,本文采用了逐步回归法,具体回归估计时,首先利用F检验判定模型是否存在个体固定效应,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间进行选择,然后利用Hausman检验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间进行选择,从而最终选择恰当的模型进行估计。利用上述方法,本文根据线性方程(1)和(2),分别将被解释变量Exp1和Exp2对其他变量进行估计,F检验的结果均在1%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随后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模型(1)的4个回归均选择了固定效应模型,模型(2)的4个回归均在1%显著水平上接受原假设,选择了随机效应模型,表2、下页表3分别针对模型(1)和模型(2)给出了最终的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当被解释变量为“民生性”公共服务(Exp1)时,回归(1)仅将财政转移支付(Tr)和城镇化率(Urb)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估计,组内拟合优度达到0.9104,两个变量均对被解释变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回归(2)在前面基础上将控制变量政府一般预算收入(PTax)纳入模型进行考察,模型组内R2有所提高,达到0.9447,三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回归(3)中进一步将政府行政性支出(GExp)这一控制变量也纳入估计模型中,各变量均对被解释变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模型拟合优度增加到0.9602;在回归(4)中,将所有控制变量纳入考察体系进行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有所提高,各主要解释变量仍然对被解释变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表明模型的估计是相对稳健的。根据回归(4)的结果可知,转移支付在5%显著水平上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有正向影响,中央对地方人均净转移支付每增加1%,将促进地区“民生性”公共服务财政供给增长0.1623%,表明转移支付能够促进地区“民生性”公共服务的供给和发展,但其影响弹性并不大;城镇化率在1%水平上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弹性为1.0444,这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公众“民生性”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从而使得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相应增加;控制变量中人均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PTax)对被解释变量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弹性为0.5005,表明随着近年来各省自有财力的增强,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财力安排本地公共事务,这有利于增加对本地“民生性”公共服务的供给;而政府行政性支出规模(GExp)则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3129,表明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规模制约了其在“民生性”公共服务方面的有效供给;地区人口密度(Dens)对被解释变量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在我国现有公共服务水平下,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对“民生性”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较多;城乡收入差距对被解释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表2 城镇化背景下中央转移支付影响地方政府“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计量结果

从表3可以看到,当被解释变量为“经济性”公共服务(Exp2)时,通过逐步回归,4个回归模型的组内拟合优度均达到0.8以上。回归(1)仅将财政转移支付(Tr)和城镇化率(Urb)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估计时,模型组内拟合优度为0.8313,两个变量均对被解释变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回归(2)将控制变量政府一般预算收入(PTax)纳入模型估计时,模型组内R2大大提高,达到0.8808,三个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均有显著影响,但人口城镇化率(Urb)的影响弹性系数变为负值;在回归(3)中,在前文基础上将政府行政性支出(GExp)这一控制变量也纳入估计模型中,回归结果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政府行政性支出对被解释变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变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回归(4)中,当进一步将所有控制变量纳入考察体系进行回归时,结果显示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有所提高,为0.8938,各主要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仍然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系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表明模型的估计是相对稳健的。根据回归(4)的结果可知,转移支付在1%显著水平上对“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有正向影响,其影响弹性为0.491,中央对地方人均净转移支付每增加1%,将促进地区“经济性”公共服务财政供给增长0.491%,表明转移支付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供给;城镇化率在1%水平上对“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影响弹性为-0.6823,这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对“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供给,这可能是由于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供给成本,从而使得政府在“经济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相应减少;控制变量中人均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PTax)对被解释变量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弹性为0.7953,表明地方自有财力的增强是促进地方政府增加对本地“经济性”公共服务的供给的重要因素;其他各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表3 城镇化背景下中央转移支付影响地方政府“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计量结果

根据表2和表3所给出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解释变量中,我国转移支付对于地区“民生性”和“经济性”两类公共服务供给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0.1623、0.491,能够促进地区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但从其影响弹性来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民生相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弹性并不大,其发挥的效能是非常有限的。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民生性”公共服务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城镇化促进了地方政府民生性公共服务的供给,这对于民生类相关公共服务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从其对“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影响来看,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减少了地方政府对“经济性”公共服务的财政供给,这表明城镇化发展的集聚效应有利于地方政府节约经济类公共服务的供给成本,这对于地方政府从整体上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是有利的。在控制变量中,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地区“民生性”和“经济性”两类公共服务供给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弹性分别为0.5005、0.7953,表明地方政府自有财力水平是影响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因素,促进地区各类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必须提高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能力。政府行政性支出对地区“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没有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用于行政性支付的增加导致其在民生性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资金一定程度上被挤占,从而减少了相应支出,而在经济性基本建设支出方面,由于“粘蝇纸”效应的存在,地方政府行政性支出的增加并不影响基本建设方面的财政供给。

4 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中央转移支付对于我国地方政府“民生性”和“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均有显著正向性影响,但相对而言,其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影响弹性仅为0.1623,影响效应仍然非常有限。其二,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能够有效的促进地区“民生性”公共服务的供给,尽管其对“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是负的,但从公共服务供给整体结构来看,总体上有利于公服务结构的优化,这是符合新型城镇化注重质量全面提升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的。其三,无论是“民生性”公共服务,还是“经济性”公共服务,地方政府的自有财力始终是影响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能力是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环节,这对于省以下市、县基层地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解决也具有一定借鉴性。其四,地方政府行政性支出规模增加使得地区“民生性”公共服务的供给有所减少,因此,要改善地区民生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应防止地方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被其他支出项目挤占。

参考文献:

[1]Break,G.F..Financing Government in a Federal System[M].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80.

[2]Breton,Albert..A Theory of Governmental Grant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1965,31(2).

[3]Oates,WallaceE..An Essay on Fiscal Federalism[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9,37(3).

[4]尹恒,朱虹.县级财政生产性支出偏向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1,(1).

[5]卢盛峰.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基于中国地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3).

[6]范子英.非均衡增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经济性公共服务民生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探讨与分析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