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2018-04-10易华丽
易华丽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开展数学学习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积极的采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让班级学生喜欢上数学,进而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更为自觉高效的开展数学学习,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将就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讨论,希望可以为数学教师的高效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激发;探索
随着新教学理念逐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越发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效的激发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唤醒了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热情,但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对此进行积极的改进。本文将从创设有效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开展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入手,就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探索。
一 激发学生兴趣,要创设有效情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一些学生在学习起来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而通过良好的情景创设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的形象与具体、更加的具有趣味性,从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浅显易懂的理解数学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小节内容时,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几个包含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电动伸缩锁门、可伸缩衣架、扑克牌中的菱形等等,并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图案,让班级学生在有趣的实物情景展示中激发对《平行四边形》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借助PPT课件向学生展示该节课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如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性质?如何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来解决一些问题?等等,让学生在有启发性、概括性与指引性的问题情景中激发学习的欲望,唤醒求知的热情。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模块化微课视频的形式对以上的问题进行全面化的分析和讲解,并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促进学生较好的学习和理解《平行四边形》小节内容。
二 激发学生兴趣,要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学科起源于生活,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存在的,将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學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不断地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小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生活化的小案例,数学老师第一次去北京,当汽车进入到A地高速公路上后,老师观察路牌上标示的里程碑,发现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千米每小时,现在知道从出发地到北京的总路程为500千米,数学老师现在想知道汽车从A地驶出后,距离北京的路程是多少以及具体的路程和汽车在高速上行驶的时间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根据这些内容来估计自己目前和北京的距离,从而让这个生活化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问学生是否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过关于一次函数的生活化案例,以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期待感。最后,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案例对一次函数进行全面化的讲解,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案例和讲解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该节课的印象,不断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 激发学生兴趣,要开展合作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数学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班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致低下,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高,自然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需要数学教师积极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成功的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内容时,首先,数学教师可以按照互补性、自愿性的原则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并选出本小组的组长,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其次,数学教师可以为小组的探究精心布置任务,而任务要具有概括性和指引性,如探究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探究矩形的性质定理;探究用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的方法等等,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全面的投入到对这些具体内容的探索和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开放的形式中激发学习的热情,较好的学习和掌握《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内容。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法运用,积极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效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渐的喜欢上数学,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之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壬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3.
[2]林迎军.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2019(1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