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人文素养的培育策略
2018-04-10江旭婵
江旭婵
摘 要:美术教学要通过优化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完善品性人格。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方法
一、展现初中美术教育价值
(一)体现美术教育的文化功能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通过使用美术形式传递思想情感。在初中教育中要从系统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并运用视觉语言加强学生关于艺术信息的交流。美术教育是建立在视觉形象基础上的,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化学生的學习感受。美术教育要从人文素养入手,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传递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第一,发挥文化传承能力。以美术传递情感,不仅可以实现思想的传递,而且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要从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方法出发,借助常见的载体表达自身的情感。第二,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感受生活的同时体验人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感受、内化等方面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强化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形成真实的情感,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体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人文素养教育价值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取向,要从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出发,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确保教育的先进性。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创新艺术形式,而且要做好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发挥教育功能。美术教育要从有效教育出发,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在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初中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素养与品格,人文素养教育要从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出发,加强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做好教学设计
(一)做好目标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要从教学目标与内容等方面出发,确保设计的合理性。且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出发,保证设计的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可以实现视野的开阔,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第一,文化性。在美术教育中要从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入手,借助文化情境提升学生的美术感受,展现出美术的多样性特点,确保教学设计与内容的合理性,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目标,确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通过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感受,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第二,差异性。在美术教育中要从以人为本入手,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第三,体验性。通过开展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形象。
(二)做好教学策略设计
教育要从教学任务与学生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之相关的教育内容,确保组织形式与方法技术的合理性。通过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既能够实现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又能够展现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在教育中要从科学设计出发,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实现审美教育目标。第一,做好欣赏教育。在美术欣赏教育中要给学生展示出不同的美术作品,在组织学生欣赏与品位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体验。且在欣赏中学生可以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第二,情境教学。情境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具体教学中要从教学环境与内容出发,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变化,以此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真实的情境氛围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育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第三,开展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点环节之一,要从审美教育出发,借助自然、社会与艺术美等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在教育中要从陶冶学生情操入手,在美化学生心灵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做好教育指导工作,确保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受到美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提高道德品质。在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特点,保证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实现美术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春燕.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2):153.
[2]刘长春.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98.
[3]刘钊.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07):21.
[4]郭伟.浅析初中美术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