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与实践
2018-04-10周道健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理解小学生的想法,结合小学生真实的学习进度与需求来设定教学方案,给予每一个学生公平、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语文教学进度,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点的快乐,师生之间共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本文针对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与实践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为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同时,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出“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一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权威式”“主导式”的教育模式,而是要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应试教育过渡为素质教育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比如,在讲解《充气雨衣》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思考: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穿雨衣的时候出现打湿裤腿的情况,但是小林却解决了此问题?通过学生的共同探讨、思考得出答案,这样既能够加深对文本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PPT来呈现简短的小动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文章学习中,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实现课堂结尾高效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较多的人生哲理,而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展现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而是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生字、生词,而只有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是回顾文章、总结思想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实现课堂结尾的高效化,做到因“文”而异、以人为本,深化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讲解《掌声》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遇到苦难的时候,通常他人是如何帮助自己的?”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探讨这个问题,并且再次投入到文章阅读中去,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学会感谢他人,即使自己身处困境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他人,共同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其次,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感官区”,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比如,在讲解《二泉映月》的时候,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二泉映月》這首二胡名曲,让“月光似水,静影沉璧”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鼓励学生放飞心灵与想象的翅膀,拥有独特的学习体验,改变以往沉闷、单一的语文教学结尾模式。
三 实施绿色评价语言运用
小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实施绿色评价语言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消除学生存在的学习自卑心理,挖掘学生的学习闪光点,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误之后,教师不要急着批评、否定学生,而是要先表扬、鼓励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然后再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下一次还愿意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赞美、鼓励,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为这个学生鼓掌,发自内心去表扬这个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倾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最后,教师一定要尊重小学生的“价值偏差”,有的学生的回答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所偏差,如果是积极的思想观念教师要加以肯定,但是对于一些偏激、错误的思想观念,教师这时候不能够一味给予赞扬与鼓励,而是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为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导向。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来设定语文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主、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逐渐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宁桂梅.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8):55-56.
作者简介:周道健(1976.01-),男,四川达川人,一级教师,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