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契合性研究
2018-04-10祁少华吴小霞张瑞军
祁少华,吴小霞,张瑞军
(1.武夷学院 旅游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山悦华酒店,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近年福建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正逐步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1]。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撑,近年福建省旅游教育基本形成一个涵盖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中职生的教育体系,为旅游企业培养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人才。但福建省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还不相称,存在错位现象,主要存在着旅游专业人才的供给还不足、质量还不高、流失率较大等问题。如何实现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同步,需要旅游教育部门深入思考。
一、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
(一)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数量要求
2016年福建省全年入境游客680.79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6.26亿美元;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0864.3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95.21亿元;旅游总收入3935.16亿元[2]。旅游经济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入境游客人次跃升至全国第五位,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三大行业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多,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0家A级旅游区(5A级景区9家10处、4A级93家),10个国家地质公园,新增29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16个全国和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50个国家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共有星级饭店396家,其中五星级51家、四星级153家;全省共有旅行社905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93家,新增出境游组团社11家(其中赴台游组团社5家)、新设立旅行社58家[3]。旅游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多。参考福建省旅游协会和黎明职业大学以采用GM(1.1)灰色模型对2016—2020年福建省旅游人才需求总量预测和旅游教育毕业生人数预测,获得2017-2020年福建省旅游人才需求缺口数,在不考虑低层次人才和人员流失的情况下,数据结果(表1)发现旅游专业人才的缺口还较大,如果再考虑到福建省当前大力发展旅游政策导向,未来五年旅游行业的态势更为良好,所需的专门人才也将更多。
表1 福建省旅游专业人才2017-2020年缺口额预测Table 1 Gap prediction of Fujian’s tourism professionals for 2017-2020 years
(二)福建省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
旅游产业是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变化的行业。近年,福建省旅游产业受经济、政策、技术等影响,正在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新业态、新形式不断出现,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兴起;旅游新技术、新思维不断应用,互联网+旅游、共享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旅游行业间、区域间不断融合,全域旅游、旅游+出现,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人才教育进一步跟上步伐,注重培养不同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加快构建旅游人才体系,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持续推进 “百千万旅游人才培训工程”,围绕旅游产业出现的新兴行业,调整专业设置或人才培养方向;吻合行业岗位需求变化,重点加强策划、营销、创意等类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以全域旅游、国际旅游发展契机,重点培养一支具有旅游发展大局意识、国际视野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适应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同时以提升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一批热爱旅游行业,能吃苦、服务意识强、职业素养高的人才队伍。
二、福建省旅游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不适应的表现
(一)旅游教育总体规模满足不了旅游发展总量需要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和福建省旅游局提供的《2016年福建省旅游教育培训统计》(表2),截至2016年底,福建省共有本科院校21家,高职(专科)院校33家,旅游中等职业学校27家,旅游在校生规模21757人,同比增长6.3%;当年招生人数为7631人,同比增长7.0%;当年毕业生人数5762人,减少22人。在人才层次上,硕士以上研究生专业人才增长幅度较大,增长1.76倍,本科生增长1.16倍,中等职业生增长1.2倍,而专科生则有所减少,降低了10%。福建省旅游类专业在校生规模总量偏低,仅占全国旅游类专业在校生总规模的2.64%,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规模占全国旅游专业在校生规模约3.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旅游经济大省不相称。同兄弟省份安徽省相比,当年专科层次招生人数少3255人,相差一倍多,中职院校在多于9所的情况下,招生数却少4038人[4]。福建省旅游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专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这从近年酒店行业的用工荒、招工难就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企业迫切希望与旅游院校合作,用实习生顶岗来缓解员工短缺问题,根据调查,目前酒店行业旅游专业实习生都占较大比例,有的达到一线服务员工的40%以上,另根据对武夷山一家星级酒店调查,该酒店正式员工接受过旅游专业学历教育比重还不到10%,专业人才缺乏现象较明显。
表2 福建省2015-2016年旅游院校基本情况表Table 2 Basic situation of Fujian’s tourism colleges for 2015-2016 years
(二)旅游教育专业设置还跟不上旅游发展的新形势需要
目前福建省旅游院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仍然是传统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其次是会展管理,其他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则非常少,如导游、旅游英语、旅游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公布,福建省开设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3个院校,旅游管理13个院校,酒店管理专业7个院校,会展经济服务4个院校,旅游管理与教育3个院校;专科层面开设旅游类专业较多的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导游,分别有28个、19个、6个和5个院校。传统旅游类专业综合性较强,方向性较弱,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作方向性模块或选修课程教学,培养得针对性较差,专业性程度较低,无法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目前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都呈现出许多新的业态[2]:在“餐”方面出现以追求体验、享受为特点的主题餐厅、单品餐厅、体验餐厅;在“住”方面出现以温馨、舒适为特点的民宿、客栈、农庄;在“游”方面出现以新奇、休闲为特点的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在“行”方面出现以豪华、便捷为特点高铁、邮轮,而这些新业态所对应的专业人才还都相当匮乏,培养这方面专业和方向的院校非常少。
(三)旅游教育人才结构与旅游企业岗位需求不对称
旅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行业特点来看,主要需要的是大批从事一线服务的技技能型基层员工,其次才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一线基层员工的需求量远大于对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而目前旅游教育培养的层次结构与行业需求还不一致,以2016年为例,中职、高职、本科以上三个层次的招生规模比例为26.9%、34.7%、38.4%,中高层次的人才比例较大,而以培养一线员工的中职招生则较少。随着近年高校扩招,普通高中扩招,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数量逐渐下降,且这部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习惯比较差,工作后给旅游企业带来较多的困扰。高职、本科以上旅游人才培养在目标定位又多是培养所谓的中高层次管理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以理论课学习为主,实践课比例还不高,缺乏行业的认识,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实际工作时“眼高手底”,流失率大。因此旅游教育在学历层次调整,加强内涵建设上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四)旅游教育对口就业率、行业留职率低与旅游产业期望差距较大
近年来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流失率不断攀升,已成为旅游教育、旅游企业的最大痛点。旅游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的越来越少已是个不争事实,企业对旅游专业学生则是又爱又恨,“爱”由缺人,“恨”由流失。问题的症结在于旅游行业就业门槛低、技术性含量不高,低层次用工和外来用工较容易,使整个行业一线员工薪资水平较低,根据调查,福建省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工资范围在1500-2000元,转正后工资范围在2000-2500元,即使是工作1-2年的员工,一般工资水平在3000元左右,远低于2015年住宿餐饮行业在岗平均工资39738元/年,更低于社会平均工资58719元/年(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此外旅游行业工作三班倒,时间较长、强度大,90后学生普遍反映辛苦。流失率大的另一因素是旅游教育问题,主要原因是旅游专业在招生时,第一志愿录取率不高,大部分同学是专业调剂,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学习兴趣以及毕业求职意向,再加上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思想、职业素养教育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专业思想不扎实,从业意愿低。2017年7月,课题组选取四个不同层次的旅游院校进行专业对口率与一年后的留职率调查,结果统计如表3,两年的专业对口率在一半左右,一年后留职率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流失率更大,留职率更低。
表3 2016-2017届旅游专业就业对口率与留职率抽样调查表Table 3 Sampling questionnaire of tourism employment match rate and retention rate
三、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契合性的措施
(一)制订旅游教育发展战略规划,适应行业发展人才总量需求
福建省旅游教育应主动融入、配合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围绕“清新福建”主题品牌,全面实施“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必须制定福建省旅游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要加大旅游教育资源投入,在资金、政策、机制上加大对旅游相关紧缺专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相关专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加大优秀旅游师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台湾师资;扩大旅游招生规模,特别是中等旅游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设立专门的奖励、优惠政策,吸引学生报考旅游专业。旅游行政部门与旅游教育部门、旅游企业应加强沟通与联系,成立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发挥福建省旅游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依托旅游协会及下属旅游教育分会,开展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推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政策建议,方案讨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长效性,助推福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拓展区域特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多类型人才需求
福建省旅游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旅游院校的办学特色,将现有区域特色鲜明的专业办成有影响力的拳头专业,而不是走大而全的办学道路。华侨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厦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福建农林大学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厦门高职院校开设的邮轮管理、空乘服务、会展管理等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办学特色,应强化这些特色,发挥引领作用,培养高质量旅游专业人才。针对酒店、旅行社、景区等行业紧缺的一线服务人员,中等职业学校应扩大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服务、景区管理等专业的招生规模,之外,技能型专业如中西面点、烹饪管理、中餐服务、烘焙管理、旅游商品设计等专业也应增加招生。为适应旅游新业态的发展需求,要在高职层次增加邮轮管理、会所管理、高铁乘务、空中乘务、航空服务、休闲服务、观光农业等专业的招生,依托福建省独有的生态环境,可将旅游养生专业人才作为重要培养方向,培养既懂旅游,又懂医疗、康复保健的跨专业人才。针对福建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格局,可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教育,设小语种+导游服务、小语种+酒店服务等专业或培养方向。而对于本科层次旅游类专业,可在现有专业基础之上,建立通才基础上专才教育体系,通过设置专业方向、专业模块、选修模块等培养多方向、多类型的专业人才,将不同爱好、不同职业生涯定位的学生输送到旅游行业的不同部门。
(三)加快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
现代旅游业在新环境、新技术、新思维的带领下,发展速度很快,需要学生不断的更新理念,掌握新知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旅游教育要紧跟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了解市场需要人才的特质,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培养出真正应用型、创新创业型的旅游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要系统科学地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实践教学体系。当前急需改革的是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改革方向,着力将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在办学资金、师资力量、科研平台上共享,采取“订单式”“工学结合”“师徒制”联合培养运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当前旅游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创新性越来越强,旅游+、共享经济又促使更多旅游新业态出现,为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应该将旅游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合,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创业方法以及创业的基础能力,带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四)重点做好毕业生职业发展指导,提高行业对口就业率和留职率
针对旅游类专业毕业生专业就业意向低的问题,重点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在校期间,通过专开设一门心理辅导类的课程,重点帮助解决90后毕业生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克服怕辛苦、心理脆弱、面子薄等从事旅游行业的心理障碍;通过校内实训的认知体验,社会实践的勤工助学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邀请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到校进行成长励志讲座,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提高专业对口率做好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关键,避免实习前信心满满,实习结束后愤愤不平。实习期间,学校要与企业密切沟通,校企指导老师要关注实习生的心理变化,深入加强思想沟通交流,做好更人性化的关怀,做好实习初期的身心适应引导,实习中期的专业发展引导,以及实习后期职业成长引导,增强职业认同感。在经济上保障实习生的权利,利用待遇和成长空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体现职业价值,增强职业幸福感,提高实习期结束后的留职率和行业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谢建东.福建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86-91.
[2]福建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2016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EB/OL].(2017-02-23)[2017-02-24].http://www.fujian.gov.cn/fw/zwgk/tjxx/tjgb/201702/t20170224_1502910.htm.
[3]陈敏华,黄远水.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5-2016)[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
[4]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6年全国旅游教育与培训统计[EB/OL].(2017-07-11)[2017-07-11].http://www.cnta.gov.cn/zwgk/tzggnew/201707/t20170711_831302.shtm l.
[5]杨懿,田里,王桀.旅游业态演变综合模型研究[J].经济论坛,2014(10):68-71.
[6]方敏.打造福建旅游强省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3(6):112-114.
[7]张丽娜.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J].中国商贸,2010(29):175-176.
[8]冯晓兵,宋子千.旅游本科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契合性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1):47-56.
[9]王晖.基于现状调查的高等旅游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创新[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8(3):137-142.
[10]杨晨鹏,吕梦醒.福建省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7(2):15-19.
[11]张琼.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5):243.
[12]程晓丽,胡文海,左仲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3):141-143.
[13]张笑薇.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及旅游人才培养研究[J].当代经济,2016(1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