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自贸区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2018-04-09刘宇驰

中国市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贸区创新区域

[摘 要]为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中国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年内又批准了十个自贸区建设,辽宁即为其中之一。依托大连和营口的港区优势,沈阳的装备制造特色,在区内积极招商引资,加速市场经济发展,提升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力。辽宁自贸区建设和东北经济振兴离不开人才资源,全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如火如荼的自贸区建设需要综合应用型人才支撑,如何在这一背景下,解决优秀人才短缺以及如何培育人才聚集的良性循环?文章从辽宁的实际情况出发,剖析了自贸区人才需求并提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贸区;人才;创新;企业;区域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067

1 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特点的日益突出,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优势互补,纷纷设立自贸区。世界四大自贸区(迪拜港、汉堡港、纽约港和阿姆斯特丹港)在建设自由港的同时,还在港区或邻近区域大量吸引外资,发展进出口业务,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在成功设立了上海自贸区后,又设立了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自贸区内免征外国货物进口税,取消进口货物配额。为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带动更大范围的经济发展,中国又推出了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贸区建设。七个自贸区本着不同的区域定位,将发挥各自区域优势,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辽宁自贸区是东北唯一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着提升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任,加快市场取向改革和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力争成为引领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试验区。大连、沈阳及营口三个片区都应以推进市场化为主,改革行政体系,对接国际标准,转变服务职能,优化营商环境,进而全力推动航运、金融、物流、制造、科技等产业的发展。

2 自贸区人才需求之迫切

推进自贸区建设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加快创新步伐,争取发展优势的重大举措,其实现的核心是人才。从已经运行的自贸区情况看,当务之急并不是政策不够灵活,服务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而是各类人才短缺。虽然各具特色,但11个自贸区大多是以港口为依托,以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加工制造、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某些领域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各自贸区猎取的重点,如专业技术人才(如航运物流、港口管理等);营销贸易人才(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法律金融人才(如国际法、国际金融等);综合管理人才(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及帮助企业开发、维护平台系统,推广网络市场的信息技术人才等。随着进驻企业的增加和已落户企业的升级与转型、整合与发展,有经验的金融、保险、商贸、电商等领域人才将炙手可热。企业入驻催生了各种工作岗位,而企业发展则创造了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避免人才数量和质量与产业发展失衡,各自贸区纷纷出台灵活的人才政策,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

辽宁自贸区所面临的人才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专业化国际化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人才支持政策不灵活,人口补充不足和人才外流加速等因素,使得如何吸引和培养人才成为摆在辽宁面前的重大议题。事实上,只有资源配置合理,人才供不应求,自贸区才能呈现无限生机与活力,辽宁经济才能具有创新能动性,东北才能再现辉煌。

3 辽宁自贸区人才供应之我见

3.1 广纳天下英才

与上海、广东等自贸区相比,辽宁在经济发展、地域交通、政策制定、社会环境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略逊一筹,走引入人才之路自然要另辟蹊径。首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思想,然后整合碎片化人事服务,建立灵活的人才机制。无论对于全球配置的国内普缺人才,还是国内可觅的中高端人才,主打亲情牌,重点引进海内外辽宁籍人才,吸引他们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毕竟家乡的繁荣和富庶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另外,自贸区企业可以联合政府部门进行人才组团招聘,这样既积累人脉,扩大知名度,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成功率。

3.2 输送人才充电

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如果说“引进来”解决的是当下人才急缺问题,“送出去”战略则是从长远发展着眼,为企业培养未来的中坚力量。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考虑选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员工到先期成立的自贸区对口部门进行岗位学习;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选派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极具潜力的员工到国内外的大学或科研院所研修,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会带着企业的实际问题去深入探究和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轮流充电模式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企业建设懂专业、懂规则、懂外语的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助力企业长期发展。

3.3 增强内部培训

与企业需求相比,各自贸区的人才供应都面临总数不足的情况,人才供给压力凸显。辽宁自贸区内企业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盘活本单位的人力资源,挖掘专业岗位上具有充分知识和经验储备的骨干,或邀请专家、学者或教授,进行新老员工内部定期培训,以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内部培训是员工培训的基石,不仅省时、省力、省钱,而且有利于培育企业精神,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同事沟通,营造学习氛围,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配合企业组织各种短训班,并形成固定机制,为企业提升和留住人才共同努力。

3.4 加强校企联培

辽宁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区域集中,且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具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有利条件。许多学校原本就是中央各部委直属高校,专业特色浓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专业优势,结合自身的生产优势,积极参与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制定,并通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的有效指导,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联培还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明确科研方向。这种资源共享的合作培养模式把理论知识、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才更具技术应用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接地气。同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满足人力资源需求,为辽宁经济乃至东北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5 注重高校培养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于自贸区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当然是责无旁贷。辽宁自贸区的设立和发展必将带动中外企业争相进驻的热潮,从而推动商贸活动的蓬勃发展,也为省内各高校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了解自贸区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师资配备。目前,适应外语工作环境,熟悉商业规则,具备合作力和领导力,并熟悉相关软件的人才在自贸区最为抢手。所以省内高校应注重加强学生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强化学生专业结构和应用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利用此次契机大力完善实验室、仿真室和实训基地等的建设,为自贸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4 结 论

在以知识经济主导的时代,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為配合自贸区建设,辽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要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力争把自贸区建设变成拉动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郑秋锦,孔德议,许安心.福建自贸区人才培养研究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87-192.

[2]罗亮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南沙自贸区人才吸引机制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26-29.

[3]王佳.天津自贸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与思考[J].天津经济,2016(7):36-38.

[作者简介] 刘宇驰(1970—),女,汉族,广西北流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自贸区创新区域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