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2018-04-09王禄刘秀梅
王禄 刘秀梅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内蒙古的农业生产效率情况,选取2000—2015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内蒙古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出缓慢波动增长趋势,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看,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技术效率。
[关键词]农业生产效率;Malmquist指数;内蒙古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051
1 引 言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而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农业作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内蒙古整体的经济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全区人均占有耕地0.24公顷,是我国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好这一土地优势,只有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充分发挥耕地面积大的土地优势。
对于内蒙古农业生产长远发展而言,发展农业不仅要依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也要依靠农业科技的提高,但最终取决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水平,只有不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农业总产值也逐年提高,但是农业总产值提高的背后,究竟是投入的粗放式增加,还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未可知,因此对内蒙古农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2.1 相关概念
第一,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在固定的投入量下,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的比率。可反映出达到最大产出、预定目标或者最佳营运服务的程度。任何生产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投入量和必要的产出量,投入量的不同就会导致产出量的差异,用来描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即为生产效率,因此生产效率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经济学意义上衡量生产效率的变化对经济増长的贡献用综合生产效率来表示,即投入量与产出量的比值,用它来表明产出的变动和全部投入数量变动的关系。
第二,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率是生产效率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是农业投入量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用来表明农业总产出的变动和全部农业投入要素变动的关系。而内蒙古的农业生产效率则是农业生产效率在内蒙古地域范围内的应用,用来测算内蒙古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
2.2 理论基础
第一,投入产出理论。投入产出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投入原材料和产出产品的平衡关系。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于1936年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各部门之间平衡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
第二,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按照投入要素的数量可以分为单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只考虑一种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只能反映投入水平的某一方面,例如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等。而全要素生产率是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是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它能全面、综合地反映所有要素的投入产出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两部分,而技术效率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2.3 Malmquist指数方法
Malmquist指数方法(莫氏指数)作为一种非参数方法,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Malmquist 于 1953 年首先提出,用来分析不同时期的消费变化。Caves 等(1982)首先将这一指数用于生产率变化的测算,随后与 Charnes等(1978)建立的 DEA 理论相结合,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生产效率的测算与分析评价。Malmquist指数方法不仅可以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逐期动态变化,同时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3 内蒙古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现有耕地1.3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5.46亩;全自治区有效灌溉面积共4517.85万亩。内蒙古粮食种植主要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为主,经济作物则主要以葵花、胡麻等油料作物为主。初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点和优势的农业种植生产基地,如河套、土默川平原、大兴安岭岭北地区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等。内蒙古作为国家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内蒙古农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提高,种植的内部结构也有所调整,农业种植的机械化、土地的水利化都在不断提高,同时政府也对农业生产进行积极的鼓励与支持,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完善水利设施,对农民了一系列的惠农补贴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快了内蒙古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内蒙古农业发展不断向现代化迈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集约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仍然维持着粗放式生产,农业种植内部比例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等。
4 内蒙古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以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盟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盟市种植业生产效率进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因阿拉善盟、乌海农业资源禀赋缺乏,而且数据不完整,因此将内蒙古的其他10个盟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来自《内蒙古统计年鉴》《内蒙古调查年鉴》 2000—2015年内蒙古种植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为基础数据。产出指标为农业总产值(万元),投入指标主要考虑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机械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共5个方面。
4.2 模型结果分析
通过运用DEAP2.1对内蒙古自治区10个盟市2000—2015年的种植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2000年为基期的Malmquist指数整体值的变化及其具体分解,通过其分解可知,从2000—2015年内蒙古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整体呈现出缓慢波动增长趋势,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结果看,技术进步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呈现出较大的相关性,二者波动趋势较为一致,2000—2015年,技术进步的动态变化均值为1.024,改善提高了2.4%,而技术效率值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值的变化则无明显关系,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均出现了小幅的下降。这说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技术效率的作用,内蒙古在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进步。
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如下图所示,下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看出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两条曲线走向趋势与波动方向较为一致,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大,也能体现出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没有体现出明显关系。
2000—2015年内蒙古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趋势图
从整体来看,2000—2015年内蒙古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缓慢增长趋势,这说明内蒙古农业发展稳中有进,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而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这与内蒙古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有一定关系,从2000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倡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率,而内蒙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又积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同时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的科技化,为内蒙古农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5 结论与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内蒙古农业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缓慢提升的趋势,技术的提升是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则并未起到明显效果,根据以上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抓住主要问题,努力补齐短板。
技术效率是目前制约内蒙古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意识,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全要素的增长不能仅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因素,而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总体提高。要注重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只有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才能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提高技术效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持内蒙古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國农村经济,2009(9):36-47.
[2]孟令杰.中国农业产出技术效率动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0(5).
[3 ]Rozelle Scott,黄季焜.中国的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化工业国之路[J].经济学:季刊,2005(4).
[4]李尽法,吴育华.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J].农业技术经济,2008(2):96-102.
[5]范丽霞,李谷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科学,2012(1).
[6]石慧,王怀明,孟令杰.我国地区农业 TFP 差距趋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8(3).
[7]周端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2):70-82.
[8 ]蒋飞,历伟.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江苏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2):167-170.
[作者简介]王禄(1990—),女,汉族,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刘秀梅(1964—),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技术经济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