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2018-04-09宋光彬

考试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意义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物理的教学应当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意义;对策

如今,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时代教育的焦点。如何改革创新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思维、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现状,提升学生的各项关键技能,是教师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影响深远。而“纸上谈兵”式的初中物理学习模式,已经和时代教育的发展格格不入。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提出,让教师开始将教学的目光从传统的应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上来,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夯实基础。本文中,笔者立足自身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一、 初中物理学生核心素养的构成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物理学知识博大精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等都具有关键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一) 掌握科学的知识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才能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成才。因此,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还是现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夯实学生的知识储备,都应当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并能够通过理论化的知识,分析自然界的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不仅仅要给学生讲解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是相一致的。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如学生的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等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探索、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 实践与运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运用,即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点还是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学生取得适应社会未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项关键能力。而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唯考试而论,而是需要考核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等等,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只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忽视学生的其他能力培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的教学将不再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目的,而是会通过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提升。

(二) 有利于改革创新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关键点在于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现状,将知识的培养与技能、方法、价值观等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各项“关键能力”,有利于让教师将教学的重心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来,为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三、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 立足核心素养,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应当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培养,重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在这样的教学框架下,物理学中的概念、知识、公式等的讲解将会更加简化,不再会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而是通过一些科学的方式,让学生探索和理解知识。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凝华的相关知识时,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知识,学生将会很难掌握与运用。而如果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凝华现象发生的过程,之后再给学生讲解凝华的概念;或者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凝华的知识,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改变说教式的物理教学模式。

(二) 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物理能力以及物理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物理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发现問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和剖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探索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确定拉力大小?如何平衡摩擦力?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在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实践模式,和传统的直接背诵答案和结果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的教学不应当再采取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式、知识灌输式,而应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汤伟,张静.基于“5E”探究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以“液体的压强”为例[J].物理教师,2016,37(8):32-35.

[2] 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31-36.

作者简介:宋光彬,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第五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意义核心素养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