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工程学院师范类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2018-04-09刘晓迪

文教资料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投入师范生

刘晓迪

摘 要: 针对徐州工程学院师范类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现代量表测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师范类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大学生的学习投入除了在年级因素方面影响不大以外,在性别、专业和地域户籍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看中等偏低。在相关分析研讨的基础上,围绕测试结果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师范生 学习投入 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背景概述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原徐州教育学院)是从事专业师范教育的二级学院,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设有教育学(语文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个专业(本科),在校学生近千名。由于师范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般自控能力比较强,学生学风正,勤奋刻苦好学。因此对此类学生的学习投入方面,主要反映在学校和学生两大因素的影响。师范类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专业具有专业认同感,深知自己以后为人师,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更好地增强学习效果。另外,作为师范生,老师的榜样作用和同伴的影响密不可分。但是,就是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学生结构的特定因素,导致学习中的认知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譬如:与其他专业相比,性别上、数量上就有相当大的差异,男生女生的比例仅为1:10,学生中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比例几乎为1:2,这些因素都是在大校中与其他专业不对称的。近年来,众多学者在各类高校专业学生中均进行了学习投入度的理论探讨,但专门对师范类学生进行学习投入研究与探讨的甚少。所以,笔者就此类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剖析与研究,并针对其测试结果谈一些看法与体会。

二、研究方法选择

(一)研究对象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设有教育学(语文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个专业(本科)。现有四个年级,22个班,941名学生。研究对象基本结构信息见表1。

(二)研究工具

近年来,从事此类研究的学者很多,研究方式有所不同,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文献法、测试法和调查法。在认真拜读一些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结构特点,经过反复比较、筛选和鉴别,认为:方来坛、时勘所翻译的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UWES—S)比较简洁,不仅易于操作而且更加贴切实用,方法是问卷、访谈等。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方法和量表是从西方出版资料翻译而来的,尽管经过了权威学者的信效度检验,但难免存在东西方学者的认同差异,为使测题更加准确和简洁,在结合访谈结果的基础上,保留原量表基本思想原则,对部分章节内容、项目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确立了师范类学生学习投入量表中测试内容,由17个题项修改为15个题项,三个维度。结合使用Likert5点问卷自评记分法,把不符合情况的项目删除,改为5个评定等级(如“5—非常符合”到“1—非常不符合”等)。

(三)数据处理

问卷采取各班分散发放填写、集中统一时间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941张,实际收回904张,有效问卷为813张,有效回收率达86.4%,数据研究采取SPSS17.0和A-MOS18.0进行统计,然后分析比较,为了确保问卷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準确性,针对个别数据处理存在的疑问,选取富有针对性的12名大学生做相关访谈调查,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三、研究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投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问卷因素分析是根据各项目在因素上的具体实际和要求进行的标准化系数调整和指数修正。简单地说,就是将原量表特征题项共计17个经删减后为15个,三个维度方面的活力、奉献和专注等,在活力和专注中各删减不太切合实际要求的1个项目,这样活力、奉献和专注三个因素均为5个项目,各项目的因素载荷均在0.470以上。该问卷结构表现出来的拟合指数分别为:X2/df=1.53<3,RMSEA为0.083<0.1。通过数据和模型可以看出,问卷的拟合情况良好(详见表2)。问卷内部一致性a系数Cronbachs分别为:0.81、0.86、0.75,测试后整体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19,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信效度分析

1.学习投入的信度分析

运用Chronbachs alpha 的测量指标检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分析判断调查问卷的吻合性和可靠性。经过测试得出:学习投入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13,其中三个维度的活力、奉献、专注的α系数分别为0.82、0.86、0.78。通常信度系数在0.65—0.7为很小的可接受范围,0.7以上应为相当好,0.8以上应是非常好的接受范畴,因此,本问卷的信度应该是较高的定位。

2.学习投入的效度分析

一方面问卷应用的UWS-S量表是中文版的,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一种测试工具,信效度较高。为了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测试结果又增加了对部分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访谈,有针对性地对该问卷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同时还咨询和请教了相关心理学、教育学专家教授对此调查问卷结果的确认。力求这次问卷及项目比较准确又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真实情况,确保这次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靠性和良好的内容效度。另一方面认真地检验问卷结构效度,核定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630—0.733之间,为中到高度正相关,说明两两相关较为明显,各因素既有所差异又方向一致,不可相互取代;而因素与总分的相关在0.863—0.931之间,为中到高度正相关,与前所述类似,说明各因素与总体之间概念一致。

(三)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的实证分析

1.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问卷和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从测试的平均数据结果分析,问卷平均分为2.76,比临界值3分稍低。而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指标由高到低显示顺序为:活力、奉献、专注。但是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的趋势,其中在活力指标上显示相对最高,而在专注指标显示上相对最差。

2.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比较分析

(1)性别差异。该学院男女生的学习投入在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如表4所示,尤其在活力、奉献和专注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别,总体特征是女生高于男生。与社会上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符合院校师范类学生的基本特征。

(2)年级。如表5所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总分、活力和专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p<0.001)。通过分项指标可以看出:在活力项目上,大一和大二学生比大三和大四学生明显偏高;在专注项目上,大一和大二学生比大三和大四学生明显偏高。从参数上讲,两两配对t检验显示,在学习投入总分上,大一学生明显比大三学生偏高;这也许是因为大一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大学的生活、学习充满好奇和新鲜感,甚至一段时间里还延续着中学时代的生活与学习等惯性思维,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因此他们的学习投入及学习活力和专注相比其他年级反应明显,指数较高。而到了大三尤其是大四以后,学生经过三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倦怠,同时随着即将步入社会,某些学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职场找工作或如何应对社会等方面,因此,大三和大四学生活力、专注维度都相对较低,整体水平反应较低。

(3)专业差异。总体看,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在不同专业类别上的反应,没有较大差异,在各个维度的表现上没有明显不同,如表6所示。没有完全一致的原因,大概是由于小学教育、教育学和学前教育等三个专业的微弱区别而已,并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真正因素。另外,每个学生对专业的偏好因人而异,因此,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学习投入上略有不同或者指标出现少量差异也是正常的。若仍存在小的疑义,只能说是因为本问卷设计的专业类别范围太过粗略和宽泛,若经过总结经验后,设计更为实际或测试项目更富有针对性的话,可能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区别,当然这需要经过实践进一步检验和论证。

(4)户口地籍差异。通过调查可看出,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总体学习投入包括各维度的指数平均略高,且差异较为显著(p<0.001),如表7所示。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学生更加珍惜专业学习,懂得大学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学习相对比较发奋;相当部分城市学生家境生活条件比较富有,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如农村学生,学习投入总体自觉性会相对较低。

四、研究结论

第一,鉴于以上综合分析、论证,可以看出本院校师范类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中等偏下,学习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力—奉献—专注。

第二,性别不同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分析论证可以明显看出,师范类女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比男大学生要高,特别是在活力和专注两个指标维度上,占有明显优势。

第三,从年级差异看,师范类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中,大一学生比大三学生的学习投入整体水平要高;大一、大二学生比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活力明显要高;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专注则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的学生。

第四,从专业类别的角度看,各个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上的整体水平或各维度指标差距甚小,而且随着年级的变化发生变化,总体相近,区别基本可以忽略。

第五,由于户籍地域环境上的差异,尚存在学习态度上较大差距。总的来看,农村户口学生学习投入整体水平及活力、奉献、专注维度略高于城市户口学生。

五、对策与建议

在高等院校中,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不仅仅反映学生的学习精神和状态,而且同时反映一个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经过问卷调查分析与论证,测试结果总体为: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为中等偏下,且有逐步下滑的趋势。欲想在此有所提高,还需在各个方位上进行综合性的加强和提高。特别是在上述测定数据存在差异较大的问题上狠下功夫。下面针对此次项目论证中存在差异较大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针对性别差异特征的对策建议

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尽管本院师范类学生中男女的数量比例悬殊较大,但是从总体上看,女生的学习投入普遍高于男生。对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男生的整体状况,有的放矢地引导和培养他们补足短板,提高男生学习投入整体水平。第一,男大学生必须从心里克服长期以来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小教、幼教都是女同志的事,不应该是未来男同志施展的工作阵地。目前从事并选择了这个专业,要敢于面对,勇于挑战,积极尝试,认识到男大学生具备的诸多优势,端正学习态度,发挥特有专长,增强自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豪感。第二,增强男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对男生的学习期待并给予积极鼓励和支持。譬如加强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期待,对男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注重引导和激发男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热情,增强其学习投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平时应注重学科兴趣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应针对男生这个群体,适当准备有针对性的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男大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我调节情绪能力,提高学习专注程度。由于男大学生天生具有粗犷豪放的性格,有时不够细致且不够稳重等,因此男大学生要注重加强自我情绪的调节,以保证自身注意力集中,确保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虽然女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略高于男大学生,在要求提高男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同时,对女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同样不可忽视,且不可顾此失彼。

(二)针对年级差异特征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测试数据结果,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投入总体水平普遍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我们分析可能与产生环境、兴趣、生理、心理及意志等诸方面相关。针对相关方面内容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一,院校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环境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尚未走向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自控力和自制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历练过程。一方面学校可以增加和改善学习硬件设施条件,如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教室等硬件设施上加以改善。另一方面在学习软环境方面,倡导良好学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注重学生寝室学习文化和氛围的引导等。第二,教师要强化课堂内外教学内容与质量的提高,注重激发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调查访谈得知,高年级学生因为觉得大学学习内容枯燥、缺乏新鲜感等,对课堂失去兴趣。另外高年级学生因为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会变相抵觸。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要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紧跟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新内容,讲求新方法,增强新效果,应在教学创新上下功夫,适应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第三,高年级大学生还应注意增强自身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一个健魄的体质,才能保持旺盛精力,才能在学习投入中更加有活力,更能够专注。第四,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大一学生为什么比较勤奋刻苦,因为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充满憧憬;而到了大三、大四以后,学生即将毕业,就业压力增大,前途、命运和有可能遇到的挫折等,学校和教师都要做好相关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面对人生和未来,排忧解压。

(三)针对户籍地域差异的学生的对策建议

数据结果显示,农村学生学习投入整体水平要略高于城市学生。针对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第一,学校要加大对城市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与引导。访谈发现,部分城市学生谈到将来毕业后要去当教师,认为不是自己人生定位、目标,有的感到失落或沮丧。以致部分学生在某一方面明明具备天赋,但因为不能如愿导致无法进入喜欢的专业。一旦失去兴趣和爱好,便产生纠结或者抵触情绪,对下步学习投入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院校和教师必须掌握好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耐心说服,正确引导。结合学生的特点,创新专业化、理论化思想辅导,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投入水平。第二,加强对城市学生兴趣的引导和激发。城市学生见多识广,虽然对新学校学习、生活充满好奇,但是适应比农村学生快,随着年级递增,易失去兴趣,并感到厌倦。院校应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活动,让学生始终保着知识的趣味性和兴趣点,经常鼓励他们对新知识产生新鲜感,并一直带着这种激情,坚持不懈地投入学习中。第三,经常加强对学生刻苦奋发精神锻炼。农村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有着坚而不摧的毅力和韧性;相反城里学生普遍感到生活优越,安逸享受,因此,学校要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

参考文献:

[1]佟丽华.未成年人法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20.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998,634,1063.

[3]胡金平从学校组织类型的变化看我国教师身份的变迁[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38-43.

[4]刘清生.评“受教育消费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1):10-12.

[5]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44-47.

[6]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六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7.

猜你喜欢

学习投入师范生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