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角下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

2018-04-09杨玉倩李阿杰

考试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多模态微课

杨玉倩 李阿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一地以文字为主要手段的信息获取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本文从多模态视角出发,探讨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提出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有层次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微课的独特优势等策略。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教材二次开发;微课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信息技术的共同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多模态研究应运而生。Charles Forceville从社会符号的角度,认为模态是可以被感知的具体的社会符合系统,如声音,图像,文字,味道等。多模态即多种模态,如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味觉模态,触觉模态等。多模态理论就是指除语言文字外,其他符合系统也可以在意义的建构中产生效果,不同模态可以表达同一含义,也可以辅助其他模态系统强化概念的传递。多模态教学抛弃了传统以读写为主的教学方式,弥补之前英语教学理念的不足,承认其他社会符号在意义建构中的作用,符合人类学习的本质,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 英语教材多模态二次开发的必要性

现实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交流方式的多元化,依赖语言文字的单模态信息交流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声音,图像,空间,布局,颜色,甚至人的肢体语言等符号系统都可以在意义的建构中发挥作用。因此,现代社会意义交流的多模态化,传统的以读写为主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变,有必要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多模态识阅读能力。然而,由于成本,技术,以及其他现实原因,教材无法提供与教材相配套的多模态资源。因此,有必要利用多模态资源,充实英语教材,促进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

其次,多模态地开发教材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人类在认识世界,与外界进行互动时,是依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的。例如,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玫瑰花的形状,颜色;通过嗅觉闻到花香,这些信息通过工作记忆稍做加工,以图示的形式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当下一次再次看到玫瑰花,或者闻到花香,人们会回忆、提取在长时记忆中关于玫瑰花的信息。通过多模态的互动,人类获得关于某一特定对象多方面多角度的知识。利用感官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也是人类学习的过程,学习就是通过记忆收集外界多模态的信息,并进行编码、加工、存储、提取的过程。

一般来讲,工作记忆面对新信息,能够加工,处理7±2个信息组块。由于工作记忆还需快速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比较,合成或者加工,实际上人们同时只能记住2-3个信息组块。因此,有必要利用多种感官记忆通道,增加工作记忆的信息处理的容量,提高学习效率。简而言之,多模态教学既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又能充分利用多种记忆通道,提高学习效率。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教材的立体化,多模态开发,丰富教材内容,充实英语课堂,创造多种语用情境,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迁移能力。

最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英语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者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导致学习者没有接触充足的语言材料,没有足够的输入。仅仅依靠课本提供的语言材料是不远远够的。例如,在课本中,一个词汇所使用的语言环境是有限的,还需要了解在其他情况下,该词汇是怎样应用在句子中。其次,从心理词汇的角度,储存在大脑中的词汇信息,包括词的语音,词形,也包括句法,百科知识等信息。与该词联系越紧密,心理距离越接近,词汇提取越快。由此可知,單模态的语言教学不能满足学习需求,有必要提供多模态的教学材料来改变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

二、 多模态视角下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研究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首要出发点是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系统或记忆通道参与学习过程。英语教材以语言文字为主,其他通道没有完全利用,教师在二次开发过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系统,如图表,音乐,视频等。利用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重点选择多媒体资源,富有层次,循序渐进。分清知识的新旧难易,针对新内容,有难度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补充,或者改进教学设计,降低认知负荷,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设计有层次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成为语言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英语课堂活动注重反复操练句型,短语,使语言课堂完全变成了语言项目的操练课。因此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层次化,避免单一,模式化的操练,开展多模态的教学活动,层层深入,有计划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知识习得与情感体验。

发挥微课的独特优势。微课集声音,视频,文字于一体,动静结合,是多模态的典型代表。微课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详细地讲解,以短小精悍著称。因此,微课可以被英语教师利用,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知识的应用。微课资源的开发,既可以以教材为纲,选取教材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全面了解知识点,弥补知识的盲点,加深记忆,巩固练习。又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和格局,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行系列开发。一方面,可以利用微课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梯度开发。

参考文献:

[1] Forceville C.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J]. Cognitive Linguistics Current Applications & Future Perspectives,2009.

[2] 王惠萍.英语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10(5):20-25.

[3] 张舍茹,闫朝.多模态教学与学习内化律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外语,2014(2):74-79.

[4]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46-455.

作者简介:杨玉倩,李阿杰,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猜你喜欢

多模态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话语中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