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宇 一杯茶承载千年文化

2018-04-09白姜江

中华儿女 2018年4期
关键词:刘宇复原茶道

白姜江

当今大家总在说,要推广和弘扬传统文化。但究竟何谓文化?文化是一个大的社会范畴。传统的中国文化不是玄之又玄的精神,独立学者刘宇认为:人而文之,文而化之,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80后”刘宇,是将唐宋饮茶与传统服饰、礼仪相结合,致力于将茶文化溯本清源的首批实践者之一。自打从上小学起,刘宇就没当过一天“好学生”。经常被老师“请家长”,却不是因为打架闯祸,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甚至请来刘宇的父母,让他们带刘宇去医院检查智商。天知道,孩子只是对教科书的内容不感冒。

他只喜欢钻在课外书里。小学期间就开始阅读父亲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而后自己又到处搜罗《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目来读。小时候的习惯为刘宇所从事礼仪与服饰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帮助。遇事主动思考,不喜欢断章取义的评论,一个观点总想去在别的地方得到论证。直至今日,他所看的古籍都是没有注解的那种,不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别人所影响。

国学热的兴起与误区

2008年,刘宇开始从事传统文化研究。那时正逢“国学热”的起点,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开始被广泛重视。一种被称为“经典诵读”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诵读?一些经典诵读推广者的观点是让孩子从小读经典,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待到长大自然就明白了其中意义。有的学校甚至组织儿童去读《老子》、《易经》。成年人都难以钻研经典内容,又怎么能够指望孩子理解?在刘宇看来,“经典诵读”使人们走进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误区。

其实在古代,读书人能够读到的书籍不多,所以将遇到的书籍或背诵或抄写,是一种对知识的珍惜。可当今社会已获得信息更为容易更为便捷,去死记硬背这些文章没有根本意义。

诵读的模式简单可复制,人人都可以从事这类“教育”事业,所以这种模式才会在大江南北迅速推广开来。

在研究的过程中,刘宇发现对传统文化过程的理解误区还有很多,比如在传统服饰的研究方面。

东方剪裁和西方剪裁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什么?东方人是靠穿着来表现衣纹的线条美,靠穿起来飘逸的感觉来体现线条。西方是禁锢,剪裁得很塑形,靠衣服来体现人的线条。

“我们看陶俑衣带飘飘的,其实衣服是非常肥大的,现在人们是不能穿出当时的效果的。咱们现在最大的误区就是用现在的习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古代,其实古代的东西特别的简单,应该把服饰文化还原到当时的环境中去研究。”

最早的人们是穿兽皮,先护住下体,逐渐发展到开始把男女之别通过衣服来表现出来。“现在很多人总是在探索衣服有什么文明,其实文明是衣服的衍生品。我们肯定是先有衣服,然后再考虑它代表什么,而不是我们先考虑它是应该代表什么,再去制作衣服,这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先有衣服,而不是先有这套理论。”

传统服饰与传统礼仪

说到礼仪,刘宇对于现在家长们很关心的如何教育孩子懂礼的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要让小孩知道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在这个基础之上,要让孩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能让孩子都跟大人一样,跟军队一样统一。整齐划一的教育,就把孩子天性给抹杀了。

“古代有《大学》,其实还有《小学》,是在《孟子》里写的,孟子教学孟子教小学,小学是什么?教三个,进退、应对、打扫。所谓进退,就是教孩子在各种场合怎么行走,什么场合见什么人应该怎么做;应对就是长辈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不能爱答不理自顾自地在那儿玩;打扫就是教孩子自己可以做自己的劳务。其实现在的孩子也一样,教育他做好这三点,其他的就让他从心所欲去玩吧。”

2010至2013年,刘宇被孔庙邀请入职担任北京孔庙祭孔大典的礼仪顾问与副总指挥。从举办传统节日活动,到传统入学里、拜师礼、成人礼以及释奠礼(祭祀孔子),都由刘宇一手策划实施。在这些活动里,释奠礼最为复杂,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包含了各种礼仪。祭祀官、执侍、乐舞生,每一個仪式角色都要进行培训。因为没有专业人员,所以每个角色都由从大学中招募的志愿者来担任。

前来参与的学生们都帅气又有活力,但当他们穿上传统祭祀服装时,问题出现了——古时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称号,正式场合服装多为宽袍大袖,在服饰的约束下,练就出人的行端表正。而现代人在服饰自由的环境下,早已经没有了古时的约束,散漫随意,穿着传统服装后行状邋遢。以至于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要用两天以上的时间训练这些学生站立与行走。在这之后,才是礼仪动作的培训。

其间还发生了些趣事,一次祭孔前,有三天集中彩排,刘宇竟然在三天里每天跑坏一双袜子。第二年祭孔开始时,馆里为了让刘宇少走些路,给配发了一辆专用自行车。

也正是在那段日子里,刘宇和几位朋友开始共同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复原中国的传统服饰。

在2008年奥运会前,民间兴起了一股要恢复汉民族民族服饰的风潮,“汉服”这个名词逐渐被大众所知晓。但是随着更加严谨的思考与研究,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传统服饰不等同于民族服饰。中国的传统服饰历史悠久,却也伴随着各个历史时期更替而变化着。

中国的传统礼仪和传统服饰以及当事人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场合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官员上朝时穿的朝服;宽胖大袖为了便于骑马转变成短衣长袖;习武之人拱手作揖之后要将手腕外翻以证明手中并无暗器……

从2009至2014间,复原小组分别制作了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晚明的各类男女装束。由于服饰越是久远,可参考的实物越少,近代复原古代服饰通常只能参考出土实物、古代绘画以及陶俑石刻等可以看得到的“服饰形象”,而后只能通过设想来完成复原服装的制作,制作出的实物往往只是复原了样子而实际上无法真正穿着。所以要想像将古代服饰复原的完成,就要将“古代服饰复原”一词由“看”,变成“穿”。这当中,需要将大量关于社会制度、宗教、审美文化、典籍知识相关联实践才能完成。 复原虽然遇到种种困难,但从未有人妥协。

其间,复原的服饰作品被《中华遗产》杂志专题报道使用,刘宇也受邀协助北京服装学院参与中日韩三方传统服饰展的服装制作,并参与中央电视台《服饰里的中国》记录片的拍摄。

由传统文化的思考到茶文化的实践

在2008年到2014年,传统服饰与礼仪培训成为了刘宇的主要工作,因为从事服饰与礼仪的缘故,使得那些年的工作非常轻松。但于此同时,他也在发现,真正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远不止眼前寥寥。

于是,2014年,刘宇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文化苦旅”。他与朋友在北京的胡同里做了自己的工作室,一起交流、探讨、论证各自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中的感悟与心得。

通过研究刘宇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中国的传统里,学习知识是以触类旁通的方式进行的,而西方人们则是术业专攻地进行学习。中国的文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分科而学就造成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解甚至是歪曲。于是,刘宇选择以传播饮茶文化的方式,来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随着茶叶经济在近代中国风靡,茶叶也被硬冠以本不属于它“文化”内涵。有些茶叶的价格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试想,数百元一斤的茶叶与数万元的茶叶之间的差别能有多大?

记得一位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学员跟刘宇说,她在参加一个“茶道”活動时,问主办方究竟什么是“茶道”?怎么算是好茶?得到的答案就是等你喝得起几万元一斤的茶的时候你就懂了。

难道所谓的“茶道”,所谓的“茶文化”就是靠价格来衡量的吗?现在市面的茶艺、“茶道”,都是在从外在上,学习古人,模仿了外在却依然不懂文化。而刘宇做的茶课是从内在让人懂得古人喝茶所蕴含的文化。所有外在的形式并不是他讲课的主题,他希望给大家带来内在文化的建立。“这个方向大不同于大众茶艺课。”

所谓“茶道”乃是“舶来品”

传统的饮茶方式,可不像当今的泡茶,一把壶、几只小杯,配上干果蜜饯,海聊半日。传统饮茶是件奢侈的事,讲究好的天气,好的水与器具,尤其要有懂茶的客人,这才饮茶。在饮茶之余,或吟诗作赋或挥毫泼墨。而民间百姓喝茶,则像老舍的茶馆一样大碗解渴而已。

要将茶带回到文化的层面,就要了解古人对饮茶究竟是什么态度。刘宇认为,这还要从茶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理解。

茶在发展过程中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唐以前的煮茶、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明以后的泡茶。

在唐朝以前,人们的饮茶方式简单,将新采下来的茶叶直接放入锅中,在加入各种食材进行烹煮,之后饮用,有点像在煮汤。

到了唐朝,由陆羽首次将饮茶的形式进行了规范的描述与评价,并将茶从食饮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一个门类。当时的饮用方式是将茶制作好的散茶或者茶饼,在饮用前将茶叶进行烘焙,之后捣成粉末投入铁釜进行煎煮。宋代人评价: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的人们又改变了饮茶的方式,是将茶叶研磨成极细的粉末,放入茶盏之中,在使用一个竹制的工具“茶筅”进行击打,而后饮用。在宋代这种饮茶方式被王侯将相、文人士大夫玩得如痴如醉。就连徽宗皇帝也为其著书立说,书写了《大观茶论》。而这种形式在南宋时期被日本的僧人荣西禅师带回了日本,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现在的日本茶道。而我们却在南宋灭亡之后,这种饮茶形式也就随之消失了。

到明朝,人们改变了唐宋以来的制茶工艺由蒸,转变为现在的炒。

“汉语里面有没有一个字和道组成的一个名词,叫什么道?没有。中国有武术,有医术,有剑术,艺术,而偏偏没有道,因为中国人讲术。”

近代“茶道”一词在中国盛行,众多学者为“中国茶道”一词立言。“茶道”一词其实是个“舶来品”。在日本,道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为文化差异,日本便有了茶道、花道、香道、剑道等等道。而在中国的文化里,并没有用道作为名词的习惯。古人讲:技,近乎道。将技艺达到极致,才接近道的追求。

什么样的饮茶形式可以又具备技术,又能表现出一整套的仪式感?刘宇的脑海里浮现出可宋代的点茶。“宋代的饮茶方式被日本带走并发展到今天,让世界知道了抹茶,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我们传统的饮茶方式带回到今天的生活呢?”

在这个想法下,刘宇设计了宋代点茶的课程,也希望在未来能够将宋代的服饰以及礼仪融入到点茶课程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拥有一套如同日本茶道一样的饮茶形式,能够展现给国人,乃至世界。”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会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上。“如果要想更好的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首先应当纠错,让想了解传统文化的人群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而后是释疑,让有用的信息能够解答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解;最后是立言,这样才能让文化爱好者在正确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文化本位。”

猜你喜欢

刘宇复原茶道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寻迹万里茶道
你一定没发现
变幻莫测的守恒问题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爱的“习作”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