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的奶酪
2018-04-09黄晓军
黄晓军
我打算做夜啤,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2点。”
桌子对面正在开第二瓶啤酒的朱皓,是一个有4家私房菜馆的老板。这家新店位置有点偏,附近的串串店、火锅店抢了不少生意。就算是晚上高峰时段,翻台率也很难上2次。
延长营业时间,多卖一些毛利较高的酒水,他想通过业务扩展寻找市场增量。
从开张那天起,朱皓就忙于揽客,正如大酬宾期间每晚的酒局。他请来了一些有人脉的朋友喝酒,希望以后通过他们的转介绍,每晚能带来一两桌包间订单。
朱皓的老婆认为这个方法不靠谱。“这个时代,不在手机上玩出点花样,怎么有搞头?”
注册微信服务号、上架美团点评、去当地影响力较大的贴吧写软文……这个女人俨然成为了连锁店的CMO。
最近,CMO参与了两场关于小程序的推广会。自张小龙当着4 000名观众,将“跳一跳”玩出967分后,不少商家开始观望小程序电商。微信在2018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天使用小程序的用户已达到1.7亿人,58万个小程序涉及交通出行、电商购物、工具、生活服务、IT科技等方方面面。
小程序到底值不值得一试?朱皓和她老婆都拿不准。
作为中小商家,他们不像小门店那样,有零售通、中商惠民等快消品B2B平台的供应链扶持;也不像大品牌那样,随便就能拿出9位数的资金去转型升级。
任何试错的成本,对于他们来说都极高。更何况,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论”大行其道的现在,朱皓还不敢肯定“小程序将带来的增量市场”是否真的存在。
春晚与15个“双11”
2月15日,春节联欢晚会以31.46%的收视率布满千家万户的电视。凭借6亿元红包,淘宝买下了电视屏幕的右下角,打算通过亲情账号等玩法吸引更多增量。
这一晚,淘宝卡住了。恐怕连马云也没有猜到,淘宝靠一个春晚引来的流量,是2017年“双11”的15倍。
之后的一周里,客服中心被攻陷。
客服小妹妹们接到大量的问题,几乎都是怎么付款、怎么还没到货……春晚前夕,回家过年的儿子是给母亲下载了淘宝,绑定了亲情账号,但并没有教她怎么用。下单四五天后没收到货,只能拨通客服。
这是一群淘寶的新用户,在此之前他们从没在专门的购物App上买过东西,以至于连下单后没付款都不知道。毕竟,以往少有的网购,都只发生在微信。
OPPO、vivo在三四线城市的深度营销,让全国人民用上了智能手机,而手机中最常使用的App则是微信。有时见到朋友圈里那件花棉被还不错,直接私信发个红包,人家就寄过来了;或者长按二维码拼个团,他们喜欢那些9.9元包邮的不锈钢盆子,以往要拿2个旧手机才能换到。
目前,微信和WeChat合并的月活用户数量超过9亿,每天有8亿笔微信支付订单。相比于传统电商市场近4亿的用户,需要儿子绑定亲情号的中老年、玩快手的小镇青年、把压岁钱存进手机钱包的少年构筑了5亿增量。
以移动社交为轴心的增量市场悄然而至。加上那些忧于假货而转移到向微信社交电商的高端用户(1亿人左右),这个市场近乎传统电商市场存量的2倍。
去微信淘金
增量已来。诸多市场参与者早已按捺不住,急切赶往微信淘金。
拼多多最先在这里淘到第一桶金。通过爆款和低价,吸引用户分享链接凑单拼团,以老用户带新用户的模式,拼多多在微信里滚雪球。目前,拼多多宣称其用户量已经超过了2亿。
这是一群怎样的人?有投资机构的调研显示,拼多多用户覆盖三类人:未曾网购过的用户、有过网购却未形成习惯的用户,以及在淘宝迭代中溢出的用户。可以说,淘宝和支付宝未曾覆盖到的大批人群,通过微信钱包和拼多多首次接触到了网购。
用户的快速累积,所带来的是交易额猛增。2016年末,拼多多月成交额不过20亿元;1年之后,其月成交额就超过了100亿元。达到这个数字,京东电商可花了6年。
当然,作为在微信里挖掘商业的最典型工具,小程序是拼多多所重用的。
不只拼多多。过去的一年里,去微信淘金的京东收获了大约1 000亿元的市场;出逃淘宝的众多流量玩家(淘宝客)收割了近4 000亿元。曾有微信生态从业者预估,整个微信生态电商的市场规模,已被挖掘到至少10 000亿元。
但它们的成功,并没有证实微信生态电商的蓝海属性。没有研发技术人员的中小商家,在这个增量市场中依旧彷徨。
在大品牌、大平台的喧嚣下,朱皓经营到2点的夜啤显得格外冷清。知晓了市场的广阔,却还未下注小程序,迟迟未能走到线上的他还有不少苦衷。
数据的打通是刚需。像朱皓那样的连锁餐饮店,要求用户在A店拿到的消费券能够在B店使用。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小程序,他都没能找到这样的功能直接打通4个门店。
第4个店开业期间,不少人拿着另外3家店的宣传单过来打折消费,朱皓专门派人记录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他觉得,这些人大部分是因为距离近才来的,很可能产生二次消费。他要时不时和他们联系,就算是发条优惠短信也好。
资金打通更为急切。异店核销的过程中,每个店的租金、物流等成本不一样,A店的券到D店消费,毛利要高于到B、C店消费。这样一来,店长的分成也就有差异。复杂的分成机制能够提升门店矩阵联动的积极性,但也同时提升了对账的难度。
他需要一个工具,帮他实时分账线上线下的每一单生意。
SaaS试验场
市面上提供类似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SaaS)一直都有,叫得上名的有点点客、微盟、有赞等。
朱皓家CMO参加的小程序推广会,则是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商举办的。他们以2万元、1万元,甚至四五千元的年费,为中小商家提供小程序的开发、运维服务。
价格悬殊,市场如混沌初开,朱皓不敢盲目抉择。而在服务商方面,他们对于小程序电商的技术开发,也确实是在混沌中爬行。“微信小程序基于社交逻辑,在电商交易方面会有诸多不适。”有赞CEO白鸦曾这样表示。
超过800万商家入驻,2017年交易额近250亿元,并实现规模化盈利,有赞在移动零售SaaS服務中早已跻身第一阵营。但在应对小程序上,它则只是将原有App上800多项功能移植过来。
这些功能中,有赞对于资金问题的解决已有些经验了。早在2017年11月末,白鸦就讲到连锁店单笔收入实时分账的场景,并在餐饮、美妆等领域开始试用。
但数据同步,依旧是个麻烦事。拥有4万粉丝的于小戈花了800万元自建后端,但只要流量超过1 500万就会崩溃,他们常常手工导单,以至于货品错配错发频现。接入有赞系统,于小戈提出希望数据同步。但从近期于小戈的分享来看,这个问题几个月都还没来得及落实。
可以想象,那些手写在本子上的用户信息,要录入SaaS系统该有多麻烦。
小程序电商化进程中,更多在社交场景中产生的问题还亟待解决。一位女老板在于小戈“大眼睛买买买”小程序商店里获得了一张优惠券,她让助理帮她购买一下相关产品。
助理苦恼了,优惠券在老板的微信账户里,用她自己微信购买还是原价。多么常见的场景啊,但有赞在这之前却没有想到要设计优惠券的赠送功能。
遇到一个问题便解决一个。商家们更像第三方SaaS服务商的试验场,只有商家在实践中发现了Bug,他们才有机会去修复、迭代。
拥有500万用户的小程序电商“黎贝卡Official”,在客单价1 000元的情况下,首次上新7分钟破100万元;第二次上新,59秒交易破100万元。爆棚的生意也有苦恼之处,用户经常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选购商品,但每次都抢不到货,这将激起他们的怨气。
为此,有赞为黎贝卡开发了“提前加入购物车”功能。在产品还未开售时,用户就可以将选中的商品加入购车,当产品开售时,就可以立刻完成下单、付款的操作。
相比于拼多多、京东的大品牌,黎贝卡、于小戈确实没技术或资金优势。但是,她们至少都是自带流量的商家,小程序对于她们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网红张大奕推出了小程序电商“张大奕说”,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大动作,但每次上新的交易额照样破100万元。
据白鸦所言,“电商平台进来了,品牌进来了。2018年,至少50万~100万个皇冠电商卖家要做小程序,100万个门店类区域品牌要做小程序,只有个体商家还在观望”。
因为中小商家们什么都没有,手中攥着的几万元、几十万元资金可能是全部的身家,他们必须慎重。而全国2 400万家中小商家,是第三方SaaS服务商最重要的客户。
后市场
显然,对于这些服务商来说,谁能撬动这一群观望的中小商家,谁就能在这场小程序红利中领先一步。
有增量市场,有技术服务,中小商家还在犹豫什么?通过有赞每周、每半个月的回访发现,很多处在焦虑边缘的商家都购买了技术服务,但一直没有产生交易数据。究其原因,是有赞提供的800多个功能中,这些商家大部分都不会用。
有工具不会玩,这是商家的痛点。售后的商家培训、运营指导,成为了服务商在这场竞争的关键。
有赞商学院、商家社区、地方商盟……两年以来,有赞在“后市场”的动作频频。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以及有赞“客户成功经理”的日常运维,紫燕百味鸡在少有互联网基因的重庆上演了逆势反弹。
紫燕百味鸡在重庆有150家店。2017年9月末,重庆天气转凉,卤菜行业业绩下滑20%~40%。通过有赞“拼团+到店自提+社群营销”的工具,它以“1元拼团10只鸡翅尖”的活动,一共只花了200张海报的钱使其业绩增长超过30万元。
当然,这个数字背后是活动前紫燕百味鸡供应链的筹备,以及有赞操盘手与其良好的协作交流。为什么参与活动的SKU是销售排行榜第11名鸡翅尖,而不是TOP3的鸭头?因为1个人不可能吃完10只鸡翅尖,他会分享给朋友同事一起吃,有分享就有用户裂变,有用户裂变就有销售额。
紫燕百味鸡一个店主直言,参与培训和接受客户成功经理指导的过程中,诸多运营细节都令人瞠目结舌。在此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鸡翅尖和鸭头的选择可能影响整个促销计划。
最后的数据是喜人的。活动3天,4.6万人在线拼团,29 043人到门店自提。通过实体门店POS机付款统计,到店人流二次消费达到9 504单,客单价约35元。
小程序的火热,以及不少商家的成功案例,都在做着市场教育。只是现阶段,市场喧嚣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商家那里,正如凌晨2点一样安静。
凌晨2点的朱皓,放下酒瓶,他起身走到柜台准备对账。
“2万元,要不要试试?”4岁的小孩熟睡在朱皓老婆的怀里,这是一个工作家庭两不误的CMO。
“买不买得起是一个问题,用不用得来又是一个问题。”朱皓没有醉。只是那个要价2万元的小程序服务商,还没有打消他的犹豫。
犹豫是最大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