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模式 成就生命精彩
2018-04-09谢清田
谢清田
按照《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让每一个生命挺拔如峰”为核心,以培养“品体如岳、才智如峰”的“岳峰少年”为目标,找准德育课程的切入点,夯实学科课程的融合点,把握传统文化课程的渗透点,拓宽实践活动课程的生长点,积极探索基于“三主体”育人策略的德育一体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基于学生主体发展,形成德育自觉
陶行知曾提出“德育靠自治,智育靠自学,体育靠自强”的观点。品德和习惯的形成源于自觉,这种自觉形成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学校力求通过自主管理、生本课程、实践体验,促进德育自觉化。
1.自主管理打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努力搭建各种平台,以少代会为依托,建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不同岗位的负责制,实行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制和校长助理制。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制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主动性,更是让每一名学生通过班级管理,学会了必要的服从、增强了自律。由大队委在各班选举产生一名校长助理,轮流值日,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维护办公区域的正常管理,并和值日校长一起对大课间、升旗等活动,以及上学、放学的秩序与安全,还有各时段的卫生情况、课间主题活动的落实等进行检查,次日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反馈。在岳峰小学,人人都是小干部,人人时刻有事管,事事处处有人管。
2.生本课程架支点
学校本着活动课程化的宗旨,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搭建支点。如利用升旗仪式,激发各班学生的创造力,展现班级风采,成为学生素养展示、班级凝聚力提升、德育引领等方面的平台;为一年级新生设置的“新生攀登足迹”,通过学长帮带、趣味闯关和即时评价等形式,规范新生入学教育,确保新生尽快熟悉环境、了解教师、融入集体,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奠定了基础。
3.实践体验拓平台
亲身体验是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为此,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体验的平台,引领每位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阳光的心态以及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本着“日行一善,积小善而成大德”的宗旨,实施道德储蓄体验活动,即建立层级评价体系,为学生建立“道德储蓄卡”,以“习惯养成和品格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登峰奖励、荣誉兑换”为手段,以“榜样引领”为途径,以“日行一善”为目的的品德积累发展历程。让学生从慢慢积累的实际行动中体会道德的价值所在,将“日行一善”的种子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学校把传统文化体验作为教育的根本点,分不同年级编印《国学经典》校本教材,通过开笔礼、成童礼等活动,在庄重的仪式教育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落实“晨诵、午写、暮读”工程,开发“听书”课程,在培养学生专注力的同时,向其渗透传统经典教育。利用大课间开展的传统文化诵读和礼仪操活动,使校园内时时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书香、响彻着朗朗的诵读声。
二、基于教师主体引领,提升德育实效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引领作用,抓好全员育人、学科渗透、课程跟进、登峰评价等工作。
1.全员育人心连心
学校设立“家长心声诉求中心”,向每位家长发放“家校连心卡”,将所有教师的联系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实行“首问答复”和“限时回复”,成为家长们教育孩子的好“助手”。全体教师从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導、行为训导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确定辅导对象,指引学生发展的方向,真正形成“人人都是教育者,时时处处皆教育”的良好局面,开展全员育人工程。
2.学科渗透重实效
每学期初,学校会通过专题化、集慧式的备课活动,确定每个学科在学期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和延伸点,找准学科之间的德育连接点,整合、优化课程的实施,以“核心素养发展周任务单”为载体,给各年级的习惯养成要求、知识点建构、感知体验活动等方面制订明确细致的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有目标,行有方向,做有动力”,同时也为家长对学校的监督评价提供了依据。
3.课程跟进成体系
在登峰德育实施过程中,学校把课程的开发和整合作为实现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形成了“447”课程体系,其中第一个4是指国家、地方、校本、家本四个级别,第二个4代表德育课程、人文课程、社团课程、研修课程四类校本课程,7是指开发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艺体节、科技节、生命节、读书节七种学科节课程。“447”课程体系贯穿于全学年的始终,细化为日课程、周课程、月课程和学期课程。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力求让每个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精通一门乐器、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具有一项持久的爱好、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以下重点介绍四类校本课程。
一是以习惯养成为主的德育课程。该课程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发《文明礼仪教育》教材并构建相关课程体系,深入开展小公民教育活动。从学生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出发,以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规范学生行为。该课程还专门设置了“文明礼仪十二步走”评价专栏,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是以素养发展为主的人文课程。本着“育德、健体、促智”的宗旨,围绕打造“艺体岳峰”的目标开发艺体素养教材及课程。如《小足球大世界》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协同力;《少儿武术》《太极拳》《跆拳道》等课程让学生体悟到习武先做人的道理;《棋如人生》三棋教材及课程警示学生三思后行、落子不悔;《快乐口风琴》《趣味葫芦丝》《快乐剧场》《趣味剪纸》《陶艺》等课程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是以特长培养为主的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47项社团课程套餐,新增设STEM、创客实验、茶艺、陶艺、戏曲等课程,实施“快乐星期四”选课走班制,实现了“提供最适合的、选择最喜欢的、争做最优秀的”社团课程目标。
四是以实践体验为主的研修课程。学校本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自然即课堂,体验即成长”的原则,已经形成了三个层级的研修课程体系:其一,以片区联谊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家本课程,如爱心课程、公益课程、环保课程、阅读课程等;其二,在学期中组织开展的定时、定向、定学段的校外体验课程,如参观蒙牛公司、走进规划馆、体验科技馆、岱庙知传统等;其三,由社会机构组织开展的以寒暑假为时段的社会研学课程,引导学生既要读好万卷书,更要行好万里路。
4.登峰评价促内驱
教育离不开评价,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校以“发现学生闪光点,赏识激励促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行“登峰卡”激励式评价,并结合登峰争章工程(包括基础章、发展章、特色章),形成了以“赏识评价”为导向、“扬长教育”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同时,与岳峰好少年评选、星级班级评价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发展的信心,激励着每一名学生自觉向“岳峰好少年”的标准迈进。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培养“岳峰好少年”,设置“峰之德”道德银行和“峰之翼”红领巾自助超市,实行荣誉申请、奖励兑换,增强了评价的可靠性。学校的“卡章杯,两档案,一兑换”登峰评价机制,激励着每一个學生努力攀登高峰。
三、基于家长主体参与,助推德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低级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为此,学校遵循“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家长代表大会,打造“四级管理,区域联动”家校共同体模式,以校级为引领、年级为组织、班级为核心、片区小组为主体,形成了“上下联动,组织有序,职责分明,覆盖整体”的家长管理网络体系。
在家长参与管理的基础上,学校实行家长积分制管理,作为评选优秀家长的重要依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四个一”活动有机融合,形成德育合力。
一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驻校”活动。该活动由家长自愿申报,每天都有二至四名驻校家长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地参与学校活动,深入了解学校办学细节,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每学期一次家长评教、议教活动。由家委会设计评教内容和标准,通过微信评教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的重要依据。
三是每学年一次示范家庭评选活动。目前,共评出300个书香家庭,162个文明示范家庭,120个爱心公益家庭。
四是每学年一项家本课程开发。学校充分发挥片区小组的作用,探索开发家本课程,拓宽学生实践体验的空间。如“社会公益体验课程”,主要是救助白化病孩子、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图书、参加公益义卖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双重幸福,从而懂得孝敬父母、帮助他人、爱护环境、关心社会。近年来,各片区共开发家本课程100余项,组织开展片区实践活动360余次。如“亲子快乐健身行动”“21天习惯养成计划”“书途同归读书会”等,已经成为各片区的常态活动。
教育是行善,是激发,是引领,是共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以德育一体化实践为契机,切实发挥“三主体”育人作用,努力实现让每一个生命挺拔如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