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8-04-09王一童
王一童
摘要:近年来,由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政策导向,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逐步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加注重“协调东中西、平衡南北方”的整体协调发展思路,全方位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推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区域之间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而达到各区域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过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受自然资源、经济政策、承载能力、政府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区域发展出现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发展较慢,经济总量比重比较低,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较大
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不断推进,但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城镇化结构不合理带来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城市发展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明显高出中西部地区。中国目前仍有一半以上人口生活在农村,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中国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差别的过程。
(三)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
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间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市场体制不健全、产业集中程度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重要产业的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低、协作化程度不高,很难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成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恶化了资源配置,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三、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整体平衡发展
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点要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要素合理分配和流动发展,大力发展各地区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一要积极支持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增强东部地区的竞争力,带动和帮扶中西部地区发展。东部地区继续坚持对外开放,保持全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对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二要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注重发挥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勢,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西部要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国家政策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三要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进一步加强同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实行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路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坚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相关配套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形成以城市群为主导、以“节点城镇”为枢纽、以广大农村为“神经末梢”的城乡一体的发展格程。二要城际之间合理分工协作,走城市与农村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促进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调整优化行政区划,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发展战略与现代化战略相衔接。三要建立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区域规划,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作为重点,推动区域合作,提升东部城镇化发展水平,以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不同区域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有序健康发展,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布局。
(三)构建经济协作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强地区间经济协作,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一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功能,进行资产重组,让生产要素充分流动起来,促进优胜劣汰,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加快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二要充分利用国家区域性政策扶植和引导,进行宏观利益调整,形成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展技术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三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天津市蓟州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