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2018-04-09◎王箐
◎王 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滑。1978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由2.5亿人减少到2.23亿人。和以往相比,中国的持久性贫困已经减少很多,主要的贫困类型为暂时性贫困。所以,在当前,我国应积极调整应对农村贫困的策略。在应对暂时性贫困时,金融支农就是非常有效的路径。
农村小额信贷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手段。对于贫困者来说,其更需要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除了贷款方面外,还有保险、储蓄与资金结算等方面的。Beck等人在研究的过程中选择了52个国家1960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来对金融中介发展和贫困减缓展开关系研究,其借助贫困-增长-不平等三角性分析框架最终发现贫困的减少是因为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变动而产生的。金融的发展不但能够提升整体的经济水平,还能够显著地改善贫困者的状态。杨俊等学者提出在既定的时间内,农村金融发展可以减少农村的整体贫困状况,然而就长远角度来看,其将使得农村的贫困状况更严重。学者杨小玲则提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市场化可以缓解农村贫困,然而农村贫困难以消除的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发展结构产生的抑制作用。学者苏基溶在研究的过程中依据省际板面数据分析而发现我国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地降低收入不平衡,使得贫困家庭的收入有所提高,可以说,在贫困家庭收入增长中,有31%是金融分配效应所产生的,另外的69%则是由于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所产生的。从国内研究的整体状况来看,学者们关注的多是整体层面的金融发展与贫困关系研究,很少有学者从区域角度展开研究。本文恰恰弥补了该方面的空白,从区域角度探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产生的减贫效应。
二、金融发展产生减贫效应的机制
金融发展之所以能够产生减贫效应主要是其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水平。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本质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多。金融的发展还会使得不同技术层面的劳动力需求出现变化,导致出现不平等的情况。倘若金融发展可以使得低技术层面的劳动力需求量增大,那么则意味着贫困者将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的情况得以改善。贫困者基于此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降低收入差距。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具有才能的贫困户能够获得资金支持,使得他们能够承包土地或兴办农业企业等,改变贫困的局面。
金融发展能够直接作用于贫困缓解,产生减贫效应。这种直接特点表现为农村微型金融服务可以促使贫困家庭直接参与到金融活动中,使得预期收入增加,从而改变贫困的状况。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微型金融服务带他们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平滑消费;二是促使家庭能够创建起小型企业;三是给家庭资产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四是给家庭成员的职业选择带来诸多影响;五是改善家庭收入;六是降低其对高利贷的依赖程度。英国国际发展部曾明确谈到,金融服务作用于贫困改善时是通过如下渠道的:一是金融机构面向贫困者提供储蓄类服务,通过储蓄使得其能够积累一定的资金,从而使得其能够应对收入不稳定所产生的风险;二是金融机构能够向贫困家庭提供信贷服务,使得其能够拥有生产资料,或提升其受教育水平。这样贫困家庭拥有摆脱贫困的能力。
除了直接作用外,金融发展还能够以间接的形式来缓解贫困。对于贫困家庭,其间接的作用路径为:一是经济增长;二是收入分配。上世纪60年代,学者Bhangwati率先提出了Bhangwati假说,提出经济增长是贫困消除的重要动力。这一假说被后续的研究所证实。学者Klasen提出经济增长以两种路径对-贫困者产生影响,一是其能够向贫困地区与贫困者提供生产要素;二是其能够实现收益的充分分配,使得穷人获得更多的投资。Anderson提出摆脱贫困最好的依赖工具就是贸易自由化,其能够显著地推动经济增长,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贫困人口的就业,使得贫困人口产出更多的溢出效应。世界银行提出贫困消除和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分配有很大关联,贫困者应该获得更多的分享机会。
然而倘若金融发展产生危机,那么将会出现更多的贫困人口,甚至出现对其人口资本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由于贫困者很少被覆盖到公共社会保险中,所以当雇主出现经济问题时将难以获得报酬。对于我国的贫困者来说,金融危机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一是个别贫困区域的优势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对于很多贫困地区来说,其优势产业还不够成熟,特色农产品多是面向国际市场,用于出口的。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二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产品的价格会不稳定。对于初级产品市场来说,其会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降低,很多农户有可能再度陷入贫困。三是金融危机会影响到农民外出就业。我们大量的劳动力都会聚集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密集性企业会停产,很多农民工会失业。
三、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在减贫工作中,金融发展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其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减贫效应:一是政府财政收入提升,从而使得政府更有能力去开展扶贫工作,二是给贫困人口带来更多的收入及就业机会。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运用金融机构存贷款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之比来对我国各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度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为FIRit。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贫困线的时候依据国家设定的标准,贫困发生率用Pi来表示,最终所构建的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作用的回归方程式为:
在该方程式内,省份为i,年份为t,γi指的是相关年份的固定效应,β指的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倘若,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可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那么β呈现出负值,其能够体现出农村贫困发生率给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弹性值。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β绝对值非常大,则意味着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降低贫困人口数量。
针对这一公式,笔者运用了大量的省级面板数据展开了回归分析,最终表明:一是2001年至2010年,我国各地区贫困发生率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弹性小于0,这意味着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地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二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滑1.58%。这意味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贫困发生率之间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地降低贫困程度。除此之外,不同区域下,农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减贫效应是不一样的,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为不同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会对贫困者的收入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程度。
四、提升农村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惠普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在中国农村金融减贫中,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完善惠普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使得其能提升减贫效应。相关部门应从当前经济发展规律入手,优化农村金融组织,提高其竞争率,使得其能够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相关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与职能等应在法律上更为明确,针对特殊领域的需要,应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使得金融组织在农村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我国还应该加强政策性金融立法,使得相关主体的责任更为明确。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应实现金融主体的多样化,使得其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应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入驻条件,实现农村金融组织的增量。
(二)强化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推出更多的农村信贷产品,如信贷种类、信贷投放方式等。另一方面应促进业务方面创新。依托于现有的业务模式,可以将城市金融业务中的部分成熟内容复制到农村市场中。针对农村市场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可以推出新型农产品期货产品,有利地推动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农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这导致农村金融也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十分脆弱。基于此,必须提升农村金融的风险防控水平。一是针对现实状况构建起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在整个监管体系中,政府为核心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的自律功能,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的内控水平。从政府监管方面来看,现有的监管格局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存在非常大的出入,《商业银行法》与《保险法》等就只从金融主体的市场进入方面加以规制,未涉及到退出机制。针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快立法,使得监管体制得以完善。二是金融机构本身的内部机制也应完善起来。在此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提高对金融活动的监控力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
(四)健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农村金融机构应科学定位,从小微企业入手,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针对小微企业构建专门的部门,实现小微企业一站式的信贷服务,并加大信贷供给力度。另一方面,应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持续创新,逐步构建起全国覆盖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减少小微企业的代偿损失。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针对农村市场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使得农村地区的客户能够更顺畅地获得信贷支持。
[1]郝依梅,夏咏,范宏民.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和减贫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6(4):50-53.
[2]闫述乾,范武迪,丰中静.甘肃省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对农村减贫效果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6(5):156-162.
[3]付兆刚,张启文.基于PSTR模型的农村金融渠道减贫效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3):78-86.
[4]陈丽贞.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减贫效应门槛特征与地区差异——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分析[J].环球市场,2016(35):1-2.
[5]傅鹏,张鹏.农村金融发展减贫的门槛效应与区域差异——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当代财经,2016(6):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