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2018-04-09李子君
◎李子君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产出持续增加,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耕地质量持续退化,水资源短缺及污染问题严重,环境资源制约等问题凸显,单纯依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扩张难以实现农业产出的可持续增长,因此,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迫在眉睫。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截至2015年底,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为28.6%,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068.6亿元,农业发展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评价辽宁省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寻求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途径,对于辽宁省更清楚地了解自身农业发展现状,制定三农政策,有效提高农业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来评价辽宁省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
DEA也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是评价同类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DEA通过数学规划建立评价模型,根据决策单元(DMU)的投入产出数据,做出一个数据包络,确定生产前沿面(包络面),效率反映的就是DMU达到生产前沿面的能力。如果DMU达到了生产前沿面上,则说明它是技术有效的,反之则为技术无效。本文基于可变规模报酬假设下的DEA-BBC模型,可计算出各DMU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据此可以判断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
传统的DEA模型(CCR和BCC模型)可以将DMU分为两类:有效和无效,但是却无法再进一步区分出有效DMU的投入产出效率。超效率DEA模型可以弥补经典DEA的局限性,这种方法可以将有效DMU排除在生产可能集之外,允许综合技术效率的值大于1。[1]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可以得出各DMU的综合技术超效率值,进一步对有效DMU的效率进行分析。
(二)评价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在参考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数据可得性,确定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为投入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和粮食总产量为产出指标。上述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2015》和《辽宁统计年鉴2016》。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生产效率分析
根据辽宁省 14 个地级市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本文利用DEAP2.1和MyDEA软件测算了2014和2015年辽宁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具体结果见表1。
结合综合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第一,2014和2015年DEA有效的地区相同,分别为大连、本溪、盘锦、铁岭共4个市,说明这4个市投入产出处于生产前沿上,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最佳状态。第二,在DEA无效的10个地市中,沈阳和辽阳在2014和2015年都是技术有效的,但是它们的规模效率不足,说明这类地区同样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但是需要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DEA有效。第三,其余技术无效的8个地市中,抚顺和营口两年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大于0.9,说明二者短期内农业生产技术和规模容易改善。鞍山、丹东、锦州、阜新和葫芦岛五个市两年规模效率都大于0.9,但是2015年纯技术效率都小于0.9,这说明这五个市DEA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朝阳市连续两年的纯技术效率都在0.9以上,但是2015年的规模效率低至0.848,且规模报酬递减,说明朝阳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规模相对过大。
由超效率DEA结果可以获得辽宁省各市农业生产效率的排名,2014年和2015年的前8名没有变化,由高到低依次是:大连、本溪、铁岭、盘锦、沈阳、抚顺、营口、辽阳,说明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领先地区的区域差异性的排序具有一定稳定性。此外,从综合技术超效率值可以看出,DEA有效地区的生产效率是遥遥领先于DEA无效地区的。理论上说,在农业生产技术、资源配置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四个DEA有效地区对于DEA无效地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从超效率DEA结果可以看出,最值得借鉴参考的DMU是连续两年生产效率第一的大连市。
从辽宁省整体来看,全省规模效率平均值比较接近1,纯技术效率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说明辽宁省综合技术效率的不足更多是由纯技术效率导致的。所以要想提高辽宁省的农业生产效率,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纯技术效率上,即改善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率。
表1 辽宁省各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结果
(二)要素投入优化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无效率DMU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对2015年辽宁省的14个DMU进行投入导向的DEA投影分析,发现鞍山、抚顺、丹东、锦州、营口、阜新、朝阳和葫芦岛8个市的各项要素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投入的冗余量即为无效DMU到达生产前沿面所需的调整量。投入导向的要素投入调整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径向调整,指的是对所有要素进行同比例调整,即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时,为达到生产前沿面,找出所有要素投入所需减少的最小比例,然后按照这一比例同时对所有要素进行调整;其次是松弛调整,即因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在径向调整之后,还需要对个别要素进行缩减调整。根据DEA投影分析,分别得出无效率DMU的要素投入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比例,结果见表2。
由松弛调整结果可以得出,地区之间要素松弛调整的重点存在差异。考察调整比例达到10%的要素,鞍山松弛调整的重点是劳动力(24%);抚顺松弛调整应以劳动力为主(40%),其次是土地(21%)和化肥(17%);丹东松弛调整的重点是机械(26%)和劳动力(25%);锦州的调整重点为劳动力(10%);营口松弛调整以化肥(41%)和劳动力(40%)为主,其次是机械(31%)和灌溉(26%);阜新松弛调整以机械(46%)为主,其次为土地(33%)和化肥(31%);朝阳松弛调整以劳动力(43%)为主,其次为土地(29%);葫芦岛的调整重点为劳动力(20%)。
将径向调整比例与松弛调整比例相加来看要素投入总体冗余情况,冗余度越高反映出要素利用率越低,辽宁省各要素投入冗余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劳动力、机械、化肥、土地和灌溉。其次,考察各要素投入冗余达到25%以上的地区,劳动力投入冗余度较高的地区依次为:葫芦岛(63%)、朝阳(47%)、营口(42%)、抚顺(41%)、丹东(41%)、鞍山(39%)、锦州(33%)和阜新(28%);机械投入冗余度较高的地区依次为:阜新(74%)、葫芦岛(43%)、丹东(42%)、营口(33%)和锦州(27%);化肥投入冗余度较高的地区依次为:阜新(59%)、葫芦岛(47%)和营口(43%);土地投入冗余度较高的地区依次为:阜新(61%)、葫芦岛(48%)和朝阳(33%);灌溉投入冗余度较高的地区依次为:葫芦岛(43%)、营口(28%)和阜新(28%)。
表2 辽宁省技术无效地区农业生产投入优化调整情况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DEA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影响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为纯技术效率,辽宁省区域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不平衡,各市之间综合技术效率(超效率值)差异较大。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只有大连、本溪、铁岭、盘锦四个市是DEA有效单元,沈阳、抚顺、营口和辽阳属于短期易改善的生产单元,鞍山、丹东、锦州、阜新和葫芦岛DEA无效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朝阳市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规模过大。通过进一步投影分析得出,技术无效地区均存在较多的投入冗余,不同决策单元的主要冗余指标也存在差异,投入冗余问题最突出的要素是劳动力,其次是机械、化肥和土地。
为提高辽宁省的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强化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使土地经营权有序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优秀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尤其注重节肥、节药、节水等技术的推广,注重提升农户合理配置生产资料的能力。三是积极解决辽宁省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的劳动力冗余问题,有效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政府部门应完善城乡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四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不仅要增加农机推广数量,更应注重通过引导农机户联合作业,通过加强农机部门的农机技术培训和维护保障服务等方式,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五是大连、本溪等农业生产高效率地区应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葫芦岛、阜新等农业生产低效率地区应参考要素投入松弛分析结果,调整农业生产投入结构,建立效率主导型农业。辽宁省各市应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同时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绿色生态等新型农业,增加农业发展活力。
[1]蒋萍,王勇. 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73.
[2]李幸子,马恒运. 粮食大省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及经济效果估价——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6(1):82-89
[3]周腰华,张广胜. 辽宁省农业生产效率的DEA分析[J].农业经济,2010(2):12-13.
[4]王丹,王征兵,李双元. 青海省农业生产效率动态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6(3):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