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及其指导意义述论
2018-04-09余池明
余池明
1 研究背景: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城乡发展和发挥文化自信提供深厚文化积淀。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逐步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目前我国已公布了13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在此基础上完善建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制度,截至2014年3月评选了六批共25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276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截至2014年12月公布了三批共2555处中国传统村落(据调查,中国的传统村落数量大约1.2万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负重前行,取得了难得的成绩。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存在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也迎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1.1 城市文化遗产破坏严重,文化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在长期以来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下,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对于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现象屡见不鲜,成片的历史街区被推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先后出现山东聊城、舟山定海、南京老城南等一批影响恶劣的事件,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2 乡村空间被城市蚕食,文明根基逐步消解
城市拓展对于乡村空间的蚕食态势加剧,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2000年时拥有363万个自然村,但到2010年时只剩271万个,2012年我国现存村落缩减为230万个,作为文明根基的传统村落在迅速消失,面临着乡愁无处寄托的尴尬局面。
1.3 城市特色风貌的缺失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城市,将历史文化遗产当成了经济发展的阻碍,使众多城市风貌陷入了“千城一面”的境地;另一些城市,片面追求城市建设风格的新、奇、特,“贪大求洋”,建设了大量奇奇怪怪的建筑。城市特色风貌的缺失,一方面源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危机,即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速扩张,城市建设失去个性,特色文化出现断裂;另一方面归因于城市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危机,也就是全球文化话语和工业化、标准化的产品对中国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4 中华文化复兴引发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对城市文化的自省,契合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整体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从上个世纪初步提出儒学复兴论,到上个世纪90年代国学热和大陆新儒家的诞生,再到19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两个双重复兴的大局面即将到来,传统文化迎来复兴的机遇。社会各界对中国特色、历史文化、乡愁的关注持续提升。这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广泛的文化动力。
1.5 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上迎来更好的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设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意见指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这表明顶层设计上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观是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既是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又是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 习近平在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曾分别在河北正定、福建厦门、宁德、福州以及浙江杭州和上海等大城市工作,无论作为副职还是党政主要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包括文物保护和名城保护,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形成与其处理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是分不开的。
2.1 挖掘文化人才,修复正定文物古迹
1982年,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时,正定有九处国家级文物,在全国各县屈指可数,但却长久失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正定作家贾大山土生土长,熟知正定历史文化,对古建及文物情况知之甚多,人称“正定通”。习近平拜他为师,常去他家拜访长谈。在习近平推荐下,正定县打破党外人士不任正职的“规矩”,任命贾大山为文化局局长。习近平在《忆大山》一文中说:“在任期间,大山为正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护、维修、发掘、抢救,竭尽了自己的全力。隆兴寺大悲阁、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县文庙大成殿的修复,无不浸透着他辛劳奔走的汗水。”习近平多次找到河北省委,详细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思路,省直有关部门随后拨出古建修缮专用款172万元。正定利用这笔钱对隆兴寺方丈院、天王殿、戒坛、弥陀殿等进行了修缮和彩绘,并建设了停车场。正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在经历十年“文革”对传统文化全面颠覆,城市建设者普遍缺乏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意识的背景下,习近平具有比较超前的文物保护意识并采取保护措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2 创新文保制度,注重福州遗产保护
习近平在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福州古厝》一书所作的序中说:“我曾有幸主持过福州这座美丽古城的工作,曾为保护名城做了一些工作,保护了一批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加强了文物管理机构,增加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衷心希望我的后任和全省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者比我做得更好一些。”
习近平在福州拍板确定的“四个一”就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1991年3月10日下午,习近平主持召开福州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议。会上决定四项重要事项:
一个局。那次现场办公会确定,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增加事业编制10名。1994年11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市委常委会又议定,健全文物管理工作机构,在机构改革中考虑设立市文物管理局。1995年6月,福州市文物管理局正式成立,作为市直二级局,人财物相对独立,定编20人。福州在全省最早成立文物局。
一个队。1991年3月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建立福州市考古队,1991年6月正式成立,定编8人。这为提升福州文物考古水平,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颗印。1991年3月现场会明确提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现有使用单位,都要与文物主管部门签订‘使用保证合同’”。由此延伸,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92年开始,城建项目立项时还需要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加盖市文管会(后改为市文物局)的印章。增强了文物保护的权威性。
100万元。过去,福州全市每年的文物修缮经费只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8万元,1991年3月现场会议定,从当年开始,此项费用每年市财政拨款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
这次现场会还提出,在全市开展一次全面的文物普查;对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挂牌立碑,对名人故居、遗址等分别采取立碑纪念、挂牌昭示等办法加强管理,并一律建立档案。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对市内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普遍作了政府挂牌保护,创设的“福州瓷牌”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保护林觉民、谢冰心故居,亲自当讲解员。1989年,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林觉民故居部分建筑,准备建设商品房,福州市政协委员张传兴立即写信给刚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习近平,并撰文《林觉民、谢冰心故居不容再拆》,发表于1990年12月1日的《福建日报》,指出“如此不顾社会效益,不免使人失望”。习近平看到来信后,立即让市文管会核实,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暂缓拆迁。1991年3月10日下午,福州市委市政府在林觉民故居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习近平亲自主持。1991年11月9日,在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并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习近平书记除了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
父子合力保护林则徐遗迹。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包括林则徐故居、出生地以及纪念馆在内的系列遗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房舍被侵占等突出问题。1990年5月,《人民日报》“情况汇编”发表《林则徐故居及墓地现状》,反映了保护林则徐遗迹存在的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作了重要指示。1991年7月,习近平在有关汇报材料上批示:抓紧修复林则徐故居及做好墓地开放。此后,在市委常委会等场合,他又数次研究林则徐遗迹修复等事宜,包括议定收回林则徐出生地。福州市有关部门迅速与开发商协商,以1200万元的补偿收回了这块地。一个月后,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修复工程开工典礼举行,1997年6月竣工。
批示保护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2000年1月1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一直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同时,决定由省财政拨款50万元,用于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
2.3 提升西湖开放水平,三提建议
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总结出了城市、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相结合的路子。
2002年,作为杭州市地标景点的西湖开始了综合保护工程。西湖彻底打破了景区的围墙,拆除了西湖边违章建筑,修复重建了180多处人文景点,恢复了历史上西湖西部水域。同时相继取消130多个景点门票,还湖于民,使景区与城市融为一体。这一行为使杭州的旅游收入10年间翻了4倍多。期间,习近平曾经对西湖公共厕所开放、游船磕碰和座椅间距三提改进建议。
2003年9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栏目发表《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一文,文内强调:“西湖的周围,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2005年,习近平考察西湖博物馆建设时也曾提过,西湖是“主人”,建筑是“丫环”。西湖博物馆的建筑形式符合西湖特色,要进一步坚持“浓抹自然、淡妆建筑”的理念。
3 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思想
3.1 关于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
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以及思想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习近平除了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外,从五位一体文化建设以及文化自信的角度,十分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价值。
1991年3月10日下午,在福州三坊七巷召开的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上,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2001年10月,部分省政协委员赴泉州、漳州两市视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了调研报告,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习近平阅后做了批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欣然为福州市知名文物学者、曾任福州市文物局局长的曾意丹所著《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他在序中写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这些批示显示保护文化遗产的首要价值是保存历史,传承文脉。
历史价值是文化遗产的首要价值,2013年8月,在一份关于河北正定古城情况的报告上,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里站在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看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2014年9月,习近平对一份反映辽宁阜新“万人坑”遗址遭破坏的报告作出批示指出:“明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主管部门责任,对国家确立的抗战纪念设施进行一次排查,有类似阜新情况的,务必抓紧进行维修,切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这里强调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2016年4月,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里突出文化遗产的思想文化价值及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3.2 关于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
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在总则中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习近平赞同这一方针,并进行了阐述。2016年4月,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这段批示对文物保护的理念、工作方针、利用原则、目的、保护管理手段和途径做了系统阐述。
3.3 关于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难点,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习近平的基本观点。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阐述了保护、传承与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保护优先,防止建设性破坏。1986年1月10日,在厦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就提出,需要警惕对历史文物的“建设性破坏”,“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指建设性破坏)来换取其他方面发展的”。2013年11月,习近平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作出批示:“在城市工作中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
其次,要把古城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1992年1月24日,福州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习近平在《福建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处理好城市建设中八个关系》,高屋建瓴地论述了推进城市建设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妥善处理好的八个关系:上与下、远与近、旧与新、内与外、好与差、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其中,“古与今”着重论述的是如何处理传统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习近平说:“我们认为,保护古城是与发展现代化相一致的,应当把古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不是不准动,而是要合理利用。2003年9月27日,习近平在考察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指出:“我们强调保护,并不是对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捂得严严实实的,一动也不能动,而是要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通过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来实现更好的保护。不能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要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意识,把保护与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拓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第三,要活化和合理利用。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到陕西省西安市调研时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第四,创新性转化,服务当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4 保护古建筑彰显城市个性特色
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还特地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2014年9月,在一份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缺失的相关材料上,总书记批示指出,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3.5 完善体制机制,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赖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理顺管理和经营体制,习近平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进行了宝贵的探索。1999年12月底,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2000年1月1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一直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指出:“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加大立法和保障力度,理顺遗产保护的工作机制,增加投入。要鼓励文博单位拓展经营,完善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制度、公众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单位的作用,共同开展保护工作。”
3.6 习近平的乡愁论
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这句话,引起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激发无数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忽视文化遗产保护的软肋。“记得住乡愁”的含义就是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所谓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山水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祖辈的生活记忆,只有妥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才能让我们和后人记得住乡愁。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3.7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名城城市党委、政府的责任
2002年4月,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指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者,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专题调研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应该说这些年来,大家的认识在逐步提高、逐步到位。现在的各级领导,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都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背景。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3.8 遗产保护是每一个人的事
文化遗产保护要走群众路线,发重视市民参与。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指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今天(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凸显出文化遗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借此机会……倡导珍爱文化遗产的文明之风,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4 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中的地位
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是在他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也是在他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的,既是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组成部分,又是习近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是文化自信的要求。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其中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工作角度来看,新时代城市工作要坚持一个规律五个统筹,包括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以图表示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地位(图1)。
图1 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图
5 习近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新实践与文化的民族主体性的理性自觉。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下定决心,舍得投入,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该修则修,该用则用,该建则建,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
习近平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对于新时代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三点指导意义: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助力文化自信和“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习近平指出“浙江是文物之邦,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名人群星璀璨, 文化精品琳琅满目, 文化样式异彩纷呈, 文化传统绵延不绝, 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有利地促进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在政策并无特殊、 陆域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 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省份之一,其深层原因, 就在于文化的力量, 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于浙江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传统。”
三是有利于推进历史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文化遗产跟生态环境一样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只有加强保护,传承下去,才能永续利用,造福子孙。
参考文献:
[1]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南[N].人民日报,2015-01-12(12).
[2]隋笑飞,吴晶晶,周玮.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EB/OL].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5-01/09/c_1113939176.htm,新华网,2015-01-09.
[3]年轻时的习近平怎样保护文化遗产——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几个小故事.[EB/OL].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106/ c385474-26333305.html,人民网,2015-01-06.
[4]学习小组.习近平的“七城记”[N].中国青年报,2015-12-24.
[5]学习小组.习近平文物保护简史[EB/OL].http://news.cnr.cn/ native/gd/20150111/t20150111_517380830_2.shtml,中国广播网,2015-01-11.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