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弦和鸣
——汉族四胡音乐叙事(下)

2018-04-09谢姊媛中国音乐学院100101

大众文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配器王成大件

谢姊媛 (中国音乐学院 100101)

三、走入田野:四胡在二人台牌子曲表演中的进行时

王成是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四胡首席。郝华曾是团里吹笛子(枚)的台柱子,从团里退居二线后主要负责团里剧目编创工作。1在郝华家,他与王成为我亲自讲解示范了二人台四胡的演奏代表性技巧。二人台四胡左手代表性演奏技巧回滑音,康保称为“啾驾”,呼市称作“丢嗲(diú-dià)”。“官儿”在这里并无与之对应的“拟声词”,而有较为学术的表述,即作拉弓起的特色装饰音。在与两位老师的交谈中得知,剧院没有演出时,他们经常午后在一起演奏牌子曲。

笔者:平常要好的朋友会在一起“耍四胡”2吗?

王成:当然会。

笔者:一般都在哪里呀?

王成:一般约到某个人家里。

笔者:不怕扰民吗?

王成:一般下午玩,不扰民。因为当地人从小听惯了,就分外喜欢,并不觉吵。就是不很喜欢,也不会反感。

郝华补充:政府特意在每个小区修了惠民活动室,专门供喜好二人台的人们演奏排练,以防扰民,很接地气。

在当天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王成下午随剧团到呼市南部托克托县的西云寿村演出,连演三天,特别邀请我去现场感受。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笔者欣然前往。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院下乡演出记实】

时间:2017年3月17日14:30至17:00

地点:托克托县西云寿村广场

3月17日12:00笔者与父母一行三人,驾车跟随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院两辆大巴车,从呼市市中心出发,沿绕城高速一路向西,经过县道005直奔呼市西南50公里的西云寿村,用时大约一个小时。

可能是午后抵达,村里非常安静,又赶着天气西边日出东边雨乍暖还寒,春耕还不到时候,所以都没有人外出行走,气氛并不像有大戏将要上演的状态。继续随团向村内深入,演出地点据说是村委会所在地。一个转弯,看到一位大娘手里拎着小板凳,不紧不慢朝东南方向溜达。车顺着她的方向继续深入村子50来米,又遇急转弯,转过弯去,人就越来越多。道路两旁是摆摊卖蔬菜瓜果的,也有日用百货、小吃摊位,还有租售电动游戏机的。这里俨然是村庄定期的集市。在集市的十字路口处豁然开朗,正南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内设有整齐排列的基础运动器材。村里的大喇叭高高的竖在广场东西两边的电线杆上。信息来源最广泛、最多元的“大槐树下”既视感迅速印入脑海。广场正南是名为“人民剧场”的露天大戏台。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的流动舞台车及演员大巴停在戏台东侧10余米的宽阔处。

趁着演职人员搬卸道具、用餐化妆的空当,王成嘱咐我演出快开始时会奏牌子曲,让我上台坐在他旁边,以便可以更加直观给我现场示范讲解。我从后台小门穿过,进到舞台里,寒风直面扑来。可能舞台坐落在广场最南端,前面空旷,舞台建造得又高又深,像翻斗一样,刮来的东北风全部冲向舞台,幕布不停地晃动,寒风从两边缺口处灌乎而入,不禁感叹这里可比台下冷得多。三天演出的节目单贴在进门右侧墙壁上,下面整齐摆放着一些道具。再往里左手边是用道具箱垒砌搭建的临时墙,为演员们的休息区,兼顾化妆室。虽然,人员嘈杂、东西繁多,但是仅仅有条。堆砌的道具箱正前方是一块LED屏幕,上面有今天将演出的大型二人台古装戏《兄弟俩》的桌面背景。顺着夹在幕布和LED中间的过道,来到舞台西边矩形拐角处,乐队老师们就坐在这里,二人台“三大件”四胡、扬琴、笛子(枚)顺次坐在前排,打击乐坐得最靠台边,以司鼓为指挥兼打四块瓦。后排依次坐着三把二胡、一把三弦、一把大提琴与一把笙。

随着台下老乡从四面八方越聚越多,司鼓示意大家开始演奏牌子曲。第一首牌子曲演过后,稍作休息又奏一曲。因为今天表演的是大型二人台古装戏《兄弟俩》,故而开场的牌子曲也是围绕《兄弟俩》的音乐演奏。据笔者观察王成所用曲谱,并没有特别将此首牌子曲单独命名,而是在这部戏一个音乐主题的基础上采用牌子曲的风格特点创编而成。从现场听觉感受到,“三大件”与打击乐的乐音最赋特色,音量也较其他乐器更为嘹亮且具穿透力。乐队后排所坐乐器只是以陪衬或低音声部出现,虽然有三把二胡在乐队中但几乎很难听见它的存在。仔细观察,四胡与笛子(枚)依然打破按部就班原则,并不依谱面进行演奏,加花甚多,但仍可听出旋律走向。可以确信的是,四胡的加花因人制宜,既有规定的套路,又以个人风格的差异而转移。

演出两点四十开始,大概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了下午的演出,演员有两个多小时休息时间,稍作调整,晚上八点第二场大戏接续上演。这样的演出将要持续三天,且每天的节目尽都不同。

四、跳出藩篱:四胡之于“三大件”在二人台牌子曲中的有效表达

二人台中的四胡作为“三大件”之一,在乐队中呈现出怎样的状态,经过杨校长的讲解与示范,已然得到明确的答案。下文将从 “自然配器”、谁奏主旋律、及程式化三方面进行详实论述,如此排序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梳理,以便清晰解读。

1.“自然配器”

“自然配器”是指传统二人台乐队经过长期配合所形成的默契协作模式,并发挥其独特的伴(演)奏手法,产生各自的织体特点,这是一种民间的单线性、即兴式的编配方法。3在二人台中,完整的牌子曲旋律是由笛子(枚)、四胡、扬琴共同完成。笛子(枚)和四胡围绕乐曲骨干音随意发挥各自的演奏技巧,相互让路,繁简对比,互相烘托。扬琴则围绕骨干音以四、五、八度和音衬托。固有“枚保字,四胡拖腔,扬琴兜底”的说法,“三者不受旋律的约束,密切配合,各显其长,可谓民间‘自然’配器法”4。杨存旺所提出“自然配器”即为,“自然”个人演奏风格的差异;配器指相同乐曲、或乐段分别由三个人演奏,相互间的处理各自不同,达成一种“你来我往”的竞奏表演状态及音响效果。例如:

谱例2 民间“自然”配器法

四胡在上述三种关于结尾的处理上,都是正确且完善的。故而“自然配器”演奏较之严格按照乐谱进行演奏的模式非常不同。在前文中笔者提到“四胡的加花因人制宜,既有规定的套路,又以个人风格的差异而转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认证。评定“自然配器”水平的标准,在于“三大件”相互配合的和谐程度,这就需要高超的业务水平,以确保演奏技艺的纯熟与精湛。另一方面,则需要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会受到先天乐感强弱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受制于曲目积累与经验丰富等后天成分的影响。所以,在二人台小乐队中,“三大件”的配合就显得极为重要。

杨存旺解释道:“如果这三件乐器都奏主旋律就没有主次了,用俗话说‘就没听头了’。现在的大乐队是一定要配器的,不配器都奏一样的肯定没听头。传统乐队也是这个道理。实际上,二人台哪个是主旋律呢?就是你们的二胡、琵琶、三弦呀,你们是主旋律。这些乐器把握住主旋律,使得‘三大件’发挥他们各自的特点。如此组合各司其职,这样的牌子曲才是完整的。在传统小乐队中,只有三大件能体现二人台的特点。琵琶、阮等等这些,他们奏甚呀,他们奏的就是主旋律,他们不能自由发挥进行变奏,要为三大件让路,这才是准确的、融洽的。”

正是因为这一点,传统乐队在队形排列上也有讲究。其一,乐队以器乐形式呈现时,乐队分为前后两排,前排坐“三大件”,笛子(枚)与四胡坐在扬琴两侧,要保证四胡的琴筒朝向观众,其余多件乐器半月形围坐在 “三大件”后方,打击乐站在乐队斜前方两角处,以呼应乐队的节奏变化。其二,乐队以伴奏形式出现,“三大件”同样位于乐队的最前面,以观众的视角多排列在舞台的右侧,同样是为了使四胡的音窗朝向观众。

杨存旺回答说:“坐位安排,三大件是头起,其他都坐在后边。我们传统乐队使用的小总谱5就是这个感觉。听上去是陪衬的乐器是主旋,三大件发挥二人台的特色。这是二人台的演奏法。如果说这个人四胡拉得好,就是拉四胡的人家自身的感觉好、乐理好,与枚、扬琴配出来是和谐的。”

2.乐队程式不能变

传统二人台乐队程式的侧重主要有三点:其一,掌握好速度变化,即要为速度转换节点留出提前量,以及在日常训练中培养相互之间的默契感。其二,在演奏中,注意避让声乐进入,隐蔽特色乐器之锋芒,器乐独立段落可即兴互动,这是“三大件”的演奏者对音乐默契表达的共同诉求。其三,二人台音乐常用四大调式,脱离这四个调,笛子(枚)将无法演奏。6

在牌子曲演奏进行中,“三大件”加花变奏因人制宜,既有规定的套路,又以个人风格的差异而转移,展现着文化当事人此时此地的音乐表述。四胡之于传统二人台乐队中的表达从来不是独立的,它以对话为核心,随着乐手之间的相互诠释彼此倾听、彼此交流、彼此释放。

注释:

1.康保二人台新编大戏《泥土情》的音乐就是由郝华老师创作而成。

2.内蒙人称“玩”为耍。

3.武兆鹏:《二人台音乐概论》(二人台研究丛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第149页。

4.杨红:《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39~140页。

5.杨校长所指小总谱,是他即将出版的《中国二人台牌子曲汇集》谱面呈现形式,用以突出“三大件”在乐队中的有效表达,从上至下排列主旋律:枚、扬琴、四胡。

6.枚,北方笛子的一种,是二人台特色伴奏乐器。笛身开平均孔以区别于北方梆笛。故而,一枚可以演奏F、降E、降B、C,其他调不能演奏。

参考文献:

[1]武兆鹏.二人台音乐概论(二人台研究丛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2]杨红.当代社会变迁中的二人台研究:河曲民间戏班与地域文化之互动关系[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配器王成大件
“南京大件”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奇妙的大自然
只往坏处想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悦读之苑
悦·读·之·苑
大件生活垃圾的归宿在哪里?
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