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 组诗 寻根

2018-04-08刘璕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组诗古诗文诗人

刘璕

中国古诗文语言优美精炼、朗朗上口、感情丰富、内涵隽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小学语文教科书针对低、中、高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编了不同的古诗文。以部编语文教科书为例,教科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文的编排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5首古诗词外,还选入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近40首,总数量为129首(篇)。其中,古詩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节选3篇。可见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不可轻视。学生在每个学段都有其学习特点与目标任务。古诗文教学在不同学段的侧重点也有不同,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基于语文核心素下的古诗文学习活动如何设计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激趣促积累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要呵护和引导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让学生对古诗文产生亲近感,培植起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有兴趣,才能乐于读;反复读,才能促积累;积累多,语言自然就建构起来了。

在入学前很多学生对古诗已不陌生。部编教材一年级《天地人》是学生正式学习语文的第一课。一些听过或读过《三字经》的学生可在“三才者,天地人”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影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出示这部分内容,将这课蕴含的文化背景与学生的认读经验进行链接。学生在似曾相识的学习内容面前能够感到轻松愉悦,面对课堂上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也会乐于参与。

有趣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将古诗文本身的趣味挖掘出来,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产生乐于探究的动力,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单元识字5的《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朗朗上口的小韵文,语言工整,节奏轻快,极富音韵感。拍手诵读,师生对读,生生合作读,多样的诵读方式不仅反复与生字见面,夯实了识字任务,学生还可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对韵歌的特点,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再把学生诵读的乐趣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补充诵读《晨读对韵》中其他简单的韵文,为学生建立更开阔的学习空间和积累平台。再如,教学《江南》时,可设计“情境想象”的学习活动,结合诗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引导学生想象:鱼儿在莲池中会做些什么?它们是怎样游戏的呢?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描述头脑中出现的景象,再结合课文插图和学生的课间生活丰富对“自由自在”的理解。当诗句与学生产生共鸣时,这些变“活”的诗句就会让学生产生美好的阅读感受。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在渗透古诗文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时不需要刻意为之。关注儿童心理,重在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别忘了有一种更好的学习途径——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可以有效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从而传达出古诗文语言的美感。学生从朗读的直观感受中还能获得审美熏陶,从而爱上古诗文。以激发兴趣为根本,促进古诗文积累,实现积累量的增长既是实现语言发展与建构素养落实。

二、组诗以“得意”

小学中段学生有一定古诗文阅读经验,在此基础上,以“组诗”的形式展开学习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一类古诗文理解的方法,提炼一类诗词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触类旁通。

组诗即在古诗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选择同一类古诗文进行教学。很多专家在古诗文的分类上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可以参考来看。王立先生在《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一书中将中国古典诗歌划分为惜时、相思、出处(仕隐)、怀古、悲秋、春恨、游仙、思乡、黍离、生死十大主题。东北师范大学陈向春教授则从民族心理、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入手,将诗歌分为时间、生命、情爱、别离、求仕、忧患、隐居、从军、怀古、娱乐十大主题。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分类在参考专家提出分类方法的同时,也应站在儿童立场去考虑,以儿童学习需要为依托,使古诗文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中。有些古诗文可以教材中古诗文为载体,用课内学习带课外拓展。这种组诗的方式已有教师实践出很多成型的课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时拓展《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山中送别》的“送别诗”一组,组织学生发现古诗题目和内容的秘密:“送别诗”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送别诗”内容有写夫妻、亲人、友人、同僚之别,也有写匆匆过客之别。再放手学生探究诗中景物与离别之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对诗人分别时入目且描绘的景物做一次梳理,发现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柳树、夕阳、酒等。“送别之诗,长于抒情;诗中之景,传情达意。”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这些出现在古诗文中的物象和实景所带有的文化意味将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还有些古诗文的“组诗”方式可以打破课堂界限,关联现实生活。如,春暖花开时节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和“春”有关的古诗,感受古诗文中“春”的美丽及诗人对“春”的赞美与怜惜;佳节来临时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和“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品味诗句背后的离愁之情;假期将近之时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文或是体现儿童生活情趣的古诗文……

通过组诗的学习活动,可使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通过比较归纳等阅读方法,领悟诗词中字词的精妙之处,发现古诗文的秘妙之处,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得以发展与提升,更获得了审美的体验。

三、寻根承经典

步入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学习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们更乐于在探索中、在实践中进行深度学习。为了不缺失古诗文本应具有的深远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方式,从多角度了解某一方面的古诗文。让学生感到古诗文内容的丰富,激活古诗文课堂的生命力。

诗人的性格、阅历决定着诗的风格、内涵。古人以诗言志,项目式学习可以从追寻诗人入手。如主题为《走近诗人李白》的项目式学习。学生自主开展以了解诗人的性格、诗人的经历、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解读诗人的情怀的项目组学习。每个项目组在确定研究项目之后还需要有计划,有分工。通过收集和整理,学生了解了李白是唐代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善于以诗会友,以酒会友。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历”,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在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对诗人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名字上,而是将诗人立体化、人性化,让诗人代替教师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古诗文的写作背景是一首诗的灵魂,了解诗的背景可以丰富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项目式学习活动还可以从追寻历史入手,如开展主题为《真实的南宋》项目式学习活动。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及大量的阅读,学生再去读诗人陆游的诗句便不再对他即将终老仍然不忘国事而大为不解,也会更加了解辛弃疾是怎样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

古诗文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在小学高段不能局限于学生自己搜集和阅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补充显得更为突出;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智慧的启迪中更是尤为重要。

追寻历史的足迹,探寻古诗文背后的故事,传承中华文化之经典。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古诗文学习活动,实现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整体融合,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文化的根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花园小学 )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组诗古诗文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诗人猫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诗人与花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