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2018-04-08王子立
王子立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此相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破坏生态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故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议题。对此,绿色经济理念的提出和发展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本文将在分析经济新常态和环境问题现状和两者间的矛盾的基础上,从绿色经济出发,探讨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关键词:绿色经济 环境保护 经济新常态 协调发展
2015年3月29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明确其所处的阶段,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由此,我国经济发展着力于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在此基础上,促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环境问题也日益不容忽视,其一方面打破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带来了诸如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土地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对威胁了人类生存:例如近年来日益严峻的雾霾在较大程度提高了人们感染肺癌的几率。
结合以上两种情况,人们提出了绿色经济概念。其首先由皮尔斯,英国的一位环境经济学家于1989年提出,意为:经济活动 一定要在环境和人类的承受范围内进行,不再一味追求生产增长,不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主张立足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构建种“可承受的经济”。
虽然,探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文献有很多,也有一些文献着重讨论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但明确将以上三者联系起来的文献相对较少,故将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经济新常态与环境问题现状
经济新常态,即为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其着眼于结构稳增长,而非总量经济;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而不仅限于GDP、人均GDP或经济规模的最大化。而之所以将经济现在的状态称为常态,也就意味着正常状态,无需过度紧张。
而经济新常态主要特点,则具体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改变以及动力来源变化这三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放缓,从高速逐渐变为中高速增长,2017年的经济增速据社会科学院预测,仍然保持在6.8%左右。该速度与全球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相比,仍处于领跑状态。对于经济结构,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逐渐替代为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科学发展。在动力来源方面,在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下,生产结构中第一、二产业占比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渐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
在经济新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通过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之所以导致这种现象,如前所述,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经济还是依赖于粗放型的增长,即各地区都选择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例如目前许多地区,仍以传统经济为主体经济,将发展重心放在能源产业、化工产业、电子产业,同时忽略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传统产业相较于第三产业与新兴产业,同等GDP条件下更倾向于对环境造成更大的负担。
除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以外,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资源掠夺无限扩张等问题。例如,某些企业管理者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拒不承担企业应尽的责任,环保方面投入力度不到位,未经处理就排放大量不达标污水、废气,污染环境的同时,有的还造成道路扬尘、噪音等诸多影响,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二、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互相制约
(一)经济增长制约环境保护
1.单位经济增长耗能大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各国GDP数据显示,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14.84%;与之相对,中国在2016年消耗的重要能源、资源占全球总量比重高达23%,远高于GDP比重14.84%,即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比较多。长期以来,部分地区过度依赖能源产业,支柱产业单一,产业链无法延伸,导致能源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与第三产业或新兴产业相比,同等的经济增长消耗更多的能源资源,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2.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到位
根据《2016环境经济政策年度报告》,“十三五”期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占我国GDP比重约为1.30%。这个比例与我国实际环境需要相较,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众所周知,环保项目所需资金较大,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国家没有很多资金能投入到环保中去,加深了环境保护不到位的问题。
3.GDP核算方法的错误引导
传统GDP指标的核算只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纳入计算范围,而不考虑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能源资源和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这就直接错误引导人们偏向经济增速,从而制约了环境保护。
(二)环境保护制约经济增长
1.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了资源开发
由于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某些地区,尤其是生态保护区或主打旅游业的地区,划定区域禁止进行开垦种植、开矿采石、大规模的畜牧放养、水产养殖等等生产建设活动。受限于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范围小,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同时,其工业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在无法利用能源资源发展产业的时候,其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阻碍工业发展
近年来,污染较重的工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关闭、搬迁或整顿,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不允许发展或限制发展。在我国绿色无污染高新工业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当下,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大大缩小了重污染型工业发展的空間。此外,现有政策也强调工业废弃物的高标准处理方法,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绿色经济理念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演变
早在2012年6月,在巴西召开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提出了未来20年深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其中就包括倡导绿色经济这一重要内容。既绿色经济概念诞生后,其已经具有全新的意义。不同领域学者对绿色经济概念有不同的解析,对于环境学家来说,绿色经济的发展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必须要关注污染的最终治理环节。
(二)绿色经济的组成
绿色经济主要包括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主要指能源意义上的绿色经济,要求利用清洁能源,同时逐渐提升传统能源利用效率,吸收经济过程中的碳排放,力求降低环境负作用。循环经济是从物质意义出发看绿色经济,主张减少自然资源的投入,并强调废弃物在经济输出端的资源转化再利用。
四、基于绿色经济理念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开拓绿色市场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绿色市场通常意义上是指将绿色理念融通于经济指标的考核过程,力求在促进发展工农业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倡污染产品的回收和资源的再利用。从实际出发,我们应鼓励企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同时大力支持其对核心技术的创新优化,特别是环境治理、生态产品开发、新能源等绿色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加快核心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进程,继而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科技的尝试中,建立绿色市场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并谋求未来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
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从政府层面看,要加大对绿色产业乃至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从企业角度,着力扩建人才队伍,提高绿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扩大绿色投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从行业层面,又涉及到可持续农业、可再生能源、节能建筑、生态基础设施等多种行业,着眼于当前技术改造和发展最实用新技術。
(三)基于环境定价,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核算方面的法规制度
首先政府通过环境定价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标准,以便排污者确定其污染治理程度,进而买卖排污权。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最终确定环境的价格。为了让企业能在实际过程中遵守这样的规则,就要建立健全与绿色经济核算相关的法规制度,使得企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四)全社会着力构建绿色消费模式
当前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理念逐渐融入社会主流文化,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政府应准确认识并把握这种趋势,考虑将绿色文化纳入到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去,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公众对于绿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可。在实践中,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并采用绿色消费补贴等形式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构建绿色消费模式。
五、结论
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经济将会是引领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两者之间再次达到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重视经济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环保。习主席也指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道理,保护环境就是替我们的子孙后代谋求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也能使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全民应共同行动,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构建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