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立体几何中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2018-04-08程琬婷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立体几何高中数学

程琬婷

[摘要]高中数学把空间向量引入到立体几何中,使几何常规问题坐标化、符号化和数量化,将复杂的推理转化为代数运算,从而降低了思维难度.探讨平面法向量的求法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平面法向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5002902

平面法向量的定义:如果n⊥α,那么向量n叫作平面α的法向量.

一、方程法

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构造三元一次方程组.但由于有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所以要设定一个变量的值才能求解.要使法向量简洁,设值可灵活(注意:取值不能取“0”),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取一个就可以.

【例1】已知向量a、b是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a=(1,2,3)

b=(2,1,-1)

,求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解析:设n=(x,y,z)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由

n⊥a,n⊥b得

n·a=0

n·b=0

x+2y+3z=0

2x+y-z=0

,令z=1,则

x+3y=-3

2x+y=1,

x=53

y=-73.

所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53,-73,1

.

【例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分别是A1C1、A1D和B1A上任一点,求证:平面A1EF∥平面B1MC.

【证明】以点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如图1,则

A1C1=(-1,-1,0),

B1C=(-1,0,-1),

A1D=(1,0,1),

B1A=(0,-1,-1),

设A1E=λA1C1,

A1F=μA1D

,B1M=vB1A(λ、μ、v∈R

,且均不为0),

n1

=(x1,y1,z1)

n2

=(x2,y2,z2)

分别为平面A1EF与平面B1MC的法向量,

n1·A1E=0

n1·A1F=0

,可得

n1·λA1C1=0

n2·μA1D=0

n1·A1C1=0

n2·A1D=0

.

解之得n1=(1,1,-1).

n2·B1M=0

n2·B1C=0

,可得

n2·vB1A=0

n2·B1C=0

n2·B1A=0

n2·B1C=0

解之得n2=(-1,1,-1).

∴n1=-n2

,n1∥n2,∴平面

A1EF∥

平面B1MC.

二、行列式法

利用二階行列式:

M=

ab

cd

=ad-cb

(交叉相乘再相减).

设向量a、b为空间中两个不平行的非零向量,且a=(x1,y1,z1),

b=(x2,y2,z2)

,则平面α的法向量

n=

y1z1

y2z2

-

x1z1

x2z2

x1y1

x2y2

.

【技巧】首先把向量a、b的坐标竖方向对着写,接着要求n的哪个轴的数据就在竖方向相应划掉向量a、b哪个轴的数据,然后交叉相乘再相减.注意y取相反数.

【例3】如图2,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CD,∠DAB=90°,PA⊥底面ABCD,且PA=AD=CD=12AB=1

,M是PB的中点.

证明:平面PAD⊥平面PCD.

解析:以A点为原点,分别以AD、AB、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3.则

A(0,0,0),D(1,0,0),C(1,1,0),P(0,0,1)

.∴AP=(0,0,1)

DC=(0,1,0)

,AD=(1,0,0)

,DP=(-1,0,1).

设m=(x1,y1,z1),

n=(x2,y2,z2)

分别为平面PAD与平面PCD的法向量,则由平面法向量速解法求得

m=(0-0,-(0-1),0-0)=(0,1,0)

,n=(1-0,-

(0-0),[0-(-1)])=(1,0,1),

∴m·n=0

∴m⊥n

,即平面PAD⊥平面PCD.

图4

【例4】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以点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为x轴、y轴和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zyz,如图4所示,则

D(0,0,0),A(1,0,0),B(1,1,0),C(0,1,0),A1(1,0,1),C1(0,1,1)

.∴A1B=(0,1,-1)

,AD=(-1,0,0)

,A1C1=

(-1,1,0),

AC=(-1,1,0)

.

n1=(x1,y1,z1)、

n2=(x2,y2,z2)分别为平面A1BC1与平面ABCD的法向量,则

方法一:由

n1·A1B=0

n1·A1C1=0

n2·AD=0

n2·AC1=0

可解得

n1=(1,1,1)

n2=(0,0,1).

方法二:

n1=(0-(-1),-[0-(-1)])=(1,1,1),

n2=(0-0,-(0-0),-1-0)=(0,0,-1)=-(0,0,1),

n1=(1,1,1)

n2=(0,0,1)

.∴cos=

n1·n2

|n1|·|n2|

=33

.

因此平面A1BC1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点评】用法向量的夹角求二面角时应注意,平面的法向量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取的方向不同,求出来的角度当然就不同,所以最后还应该根据这个二面角的实际形态确定其大小.

(责任编辑黄桂坚)

猜你喜欢

立体几何高中数学
基于全国高考改革的立体几何备考复习教学建议
新课改下高中立体几何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析“向量法”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