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基础教学的调研观察分析方法研究
2018-04-08吴聪
吴 聪
(中原工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设计作为一种有理可依的活动,往往基于对海量信息的观察、分析和提取之上。设计调研作为设计的先期准备工作,正是这个观察、分析、思考过程的再现,是设计的源点,记录着初期调研到创作过程的流程集合,展示设计初学者的思想过程及设计雏形(如信息分析、预想效果、局部细节、色彩情绪板、工艺小样等),也是探索设计思维方式方法的过程。设计调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推动设计,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设计初学者的设计能力。
事实上,无论是造图、造物、造景还是造境,设计观察作为设计调研阶段必不可少的环节,着眼于由表及里,由静及动,由时间到空间,层层剥离观察世间万物,通过视觉刺激、创造性的交流、质疑、理解和分析万物,洞悉事物本质,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寻找设计灵感火花的触媒。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1]”换言之,设计观察是解决设计初学者在调研过程中怎么“看”的问题,仰“看”,俯“看”,选择性聚焦“看”,无限放大“看”,“看”的越多,了解的越多,知道的越多,眼界自然开阔,视角亦随之多变。随着信息量的占有,“看”的角度多了,“看”的层次更为丰富,进行设计时的切入点也就越多,设计创意能力也随之增强。本文从设计观察的类别入手,着重分析设计观察分析的方法和表达手法。
一、设计观察的类别
设计观察从物象的状态角度来看可分为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2]。静态观察立足于“看”物象的造型、结构、细节、色彩、肌理、纹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信息,通过静态观察强化观察者对物象的进一步剖析,并理解物象的差异性,如整体和局部的构造关系、结构的比例尺度等;观察者的视角可以进行空间移动,如从正视、俯视、仰视等角度全方位旋转观察并发现物象与众不同的特点,提高观察效果。
动态观察要求观察者敏锐地捕捉运动状态中稍纵即逝的物象信息,或生活中的各种形象和场面的过程。这些物象信息可以是凝固的瞬间动态,也可以是运动的过程物象形态变化或动作的流程变化,由此分析、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基于动态的观察还可以以时间为坐标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变化,一日,一季,一年……时间的跨度取决于观察者的耐心和坚持,由此获得的观察信息亦是不同的。美国女摄影师布列塔尼·莱特(Brittany Wright)的作品《食物梯度》(Food Gradients)(图1),在纯白色的背景上记录了同一种水果从成长初期到成熟的色彩、形状变化等信息。美国女艺术家克拉丽·瑞思(Klari Reis)的摄影作品《细菌培养皿》(图2),也是基于观察自己的血液样本与不同药物的反应而产生的创作。
图1 布列塔尼·莱特的作品
图2 克拉丽·瑞思的作品
二、设计观察的方法
设计观察的方法很多,可以从宏观角度观察,也可以由微观角度观察;可以单维度观察,也可以多维度观察[3]。这些方法的积累取决于观察者对于周边事物的好奇心,对于探索新材质、新技术的兴趣,对于海量信息的敏感度和分析过滤量以及思维的活跃度,等等。观察者可以由细节观察开始,然后转换观察视角,由空间和时间展开深入,由浅入深地帮助自己开拓思维,培养观察之道。
(一) 细节观察着手
细节观察作为促进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基础,要求观察者从观察日常生活着手,以小见大,以精细见长,通过点点滴滴的细微观察,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以此积累大量的表象信息,寻找典型性细节,进而解析事物本质,为设计师感知设计、发掘创意奠定基础。正如老子在《道德经》所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设计观察亦如此。
图3 泰国设计品牌Qualy产品
细节观察,一方面,可以从物象本身出发,敏锐地发现物象的造型、结构、色彩、材质、工艺等细节美感,捕捉“会说话”的形象,如叶脉的走向、蝴蝶的翅膀、岩石的纹理、水面的涟漪、海豚的动态等。同时,在进行观察分析时可放大物象的表象信息,探索发现物象异于平时的形态。如微观镜头下的动植物世界呈现出的非凡景象,帮助观察者快速地调整、锁定调研素材的细节或特定部分,改变视觉经验、审美意识。另一方面,观察者可从生活细节着手,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习惯、动作等,用心思考,参悟规律,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例如,观察者可打破纽扣与扣眼相对应的传统观念,将错系纽扣作为一种设计表达方法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泰国设计品牌Qualy设计的家用分类垃圾桶、可翻转的漱口杯、插座钥匙坠等(图3),其设计灵感皆是源于生活细节。
(二) 视角转换进阶
视角转换要求观察者以非常规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象,打破惯有的思维方式进行解析。视角转换呈现多方面性,观察者可以将物象原有的造型或结构进行分解、拆卸和打散,再以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以获取全新的视觉形象或抽象的形态。如服装设计师玛吉拉在其作品中以实际服装作为创作灵感,通过对现有服装的分解,形成新的设计理念,诠释新的结构细节。在解构分析过程中,观察者通过聚焦原始素材中的细节元素获得抽象的创意。观察者从具象走入抽象,打破传统的规则重组构成,拓宽思维,发挥创造活力。观察者也可以将规整的物象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通过对物象进行弯曲、卷曲、折叠等方式使其形体发生扭曲旋转,产生夸张变形的效果。例如拧毛巾、叠衣服、折纸等生活现象就是将平面形态转换为曲面、凹凸面、褶皱等形态的方法,这种观察分析方法易产生丰富的空间形态,将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图4所示的作品是学生将博物馆里看到的青铜剑进行扭曲折叠产生的新的物象形态,这些形态为后期成熟的造型、结构等设计提供了初步的创意概念,设计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推敲,逐步完善。错位也是一种观察视角转换的常见方法,物象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或者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观察者运用错位的概念使物象发生位置偏移或功能变化,或者在不同物象甚至是跨物种之间进行形态错位、替代,从而产生新的物象信息。平面设计师兼摄影师罗伯特在其作品(图5)中将错位的概念广泛应用,创作出一系列超现实作品。
图4 亚太国际学院纺织产品设计2014级学生作品
图5 罗伯特作品
(三) 多维度观察
多维度观察要求观察者从空间角度出发,摆脱观察的局限性,多维度、多角度地观察物象的形态。观察者可围绕坐标点旋转进行变化观察,旋转的角度(方向)存在多种可能,既可将原有的物象围绕坐标作二维360°旋转,也可从空间角度出发进行三维旋转,观察获得的物象信息,分析其可行性,或与原有物象相互组合进而产生新的形象。如湖面倒影是日常生活所见的镜像旋转观察方式。荷兰双人设计组合Viktor & Rolf设计的“倒置”的超现实风格店铺木地板成为天花板,树枝形的吊灯则从地面冒出来,提供给客户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4]同样,观察者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地球,人如草芥。《庄子·天下篇》提及“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正是以缩放的角度观察世界,以宏观及微观的方法认识宇宙万物。
三、设计观察分析表达方法
记录是观察者获取一手素材的基础性工作,是观察者后期进行原创的基础[5]。记录记载了个人创作的过程,体现了观察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手绘
绘画作为记录现场信息的理想手段,是收集一手信息资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记录信息的过程也是分析信息的过程。记录是设计师常用的表现形式。设计师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工具,如铅笔、钢笔和颜料等,将作为灵感来源的物体、图片全部或部分画出来,利用从灵感素材中提炼出来的线条、肌理、色调和色彩探索其各自的特点和风格方式,进而帮助观察者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造型和形式,了解物象的比例关系,关注细节表现,使设计调研深入发展(图6)。
图6 亚太国际学院服装设计2009级学生作品
(二) 拼贴并置
拼贴是指从照片、杂志、海报以及网络打印图片等不同来源获得的“碎片化”二手资料中挑选出与主题契合的素材,运用剪切、粘贴等手段将其打散、糅合、重组、叠加在一起创造出新形象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将二手素材有效地转化为一手材料,可操作性较强。一张好的拼贴图探寻多种不同的元素、概念,组合在一起时呈现出的灵感走向。在对图片进行加工时,不拘泥于规则的造型,可剪出各种形状并以创造性的方式将其拼贴在一起。拼贴时需要注意处理好比例、位置以及图片选择等(图7)。
图7 亚太国际学院纺织产品设计2013级学生作品
四、结语
设计观察作为激发观察者潜在设计灵感、探知欲望和想象力的学习方法,由外及内、多角度、多层次对物象加以观察、体悟、分析、研究,帮助观察者寻找到灵感方向,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并加深对周遭世界的感悟、认知,增强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启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开启新的思维方向,使作品本身传递出设计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