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帮带式分组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2018-04-08张帅
◎张帅
面对一个班级,我首先观察的是这个学生群体的内部差异,主要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目标制定、方法选择、接受新知能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教师墨守陈规,采用传统的“大锅饭”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中“有人吃不饱,有人不消化”的两极分化局面,这样一来,一节课时间必定捉襟见肘,教与学都事倍功半。
基于这个问题,“帮带式分组教学法”应运而生,它不是简单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一个班级全体学生在这个学科的水平,将处于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均匀分配到各个小组,从而形成以优带弱,以快促慢的帮带模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课时较少、同时偏重实践的信息技术课而言,“帮带式分组教学法”显得尤为必要和有效。
“帮带式分组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要分步开展:
一、分组,分组的方法和原则
首先,经过一至两节课的观察,初步摸清每位同学的电脑基本操作水平,用电子表格做好统计,划分层次,均衡分组,然后建立小组作业成员发给各组,组长由老师指定,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各小组进行内部分工、填写各成员职责。特别说明,小组的核心成员应该是本学科的优势学生,由该同学担任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有效运转。组长并非“终身制”,教师应在小组运行时观察其组织能力、集体意识等,不能胜任者应该果断换岗。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磨合,所有组员角色都可以动态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
分组教学法有两个作用,一是独立制作作品时,在小组内形成以优带弱,以快促慢的帮带模式,促进小组全体成员高效完成作品。二是小组制作作品时,发挥团队作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提高小组作品的质量。
二、实施,实施环节与亮点
1.教学互动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这个模式下变成了教师与小组间的互动。比如问答环节,发给每组一个抢答器(或抢答牌),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各小组抢答,一名组员回答问题时,其他组员可作补充。为了提升小组的“战斗力”,大家都集中精力听题,积极抢答,开动大脑、集思广益,为小组争光。作为激励,可利用电子表格将每节课、各小组正确答题的次数做个统计,到学期末进行一次评比。
2.课堂练习,分工合作 在课堂练习环节,组长的职能突显,他必须统筹兼顾,督促、引领全体组员顺利完成作业。不同的课堂内容,有不同的练习要求。有时课堂练习,要求每位同学交一件作品,这就要求组长完成个人作品之后,检查其他组员的作业情况,避免有成员掉队,这对组长的要求较高。有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称为组作业。在组作业中,各小组根据组内分工,展开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环节,辅导必不可少。在传统的“教师巡堂”模式下,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换言之,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学生的答疑需求。“帮带式分组教学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疑问,无需排队等候老师解答,而是在小组内研究解决。当遇到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再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求助。
3.作品展示与评价 如果时间允许,每次做完作业都应进行评价,因为评价既是一种检验也是一种激励。个人作品,一般采用自评或互评。而组作业,则是小组之间进行作品评比,各组派一名发言人展示本组作品,阐述制作理念,然后由其他各组公开投票,得票最高的小组即为本节课的优胜组,一个学期累计获得“优胜”次数最多的小组,为本学期的冠军组,给予适当奖励。
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模式,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他们密切协作,共同努力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使“帮带法”的成效落到实处。
4.建立“学习手册”,加强学习效果 学习手册可以帮助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承前启后,因此它是一个简化的复习本。有了它,知识的“保质期”就大大延长了。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以姓名或学号命名的电子表格,用于保存他们每节课的学习要点。每上完一节课,学生就打开学习手册,新建一个工作表,命名为“第n节”,然后记录本节课的学习点滴。每次上新课之前,学生先打开学习手册,快速浏览上节课的学习要点,大脑内存瞬间被激活,新课进行自然顺利得多。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手册充实了,整个学期的主干内容承上启下,一目了然。
通过以上可以得出通过填写这个学习手册,学生得以及时的梳理新知识,总结心得,提出疑问并找到解决方案,最后还对教与学双方做出了评价。这样一来不仅夯实了新学的知识,还为下节课做好了参考资料,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
三、结语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在矛盾运动中得到发展。信息技术课时较少,而我们又迫切希望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采用“帮带式分组教学法”,结合“学习手册”,成功化解了矛盾,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说是得益于矛盾、成长于矛盾。因此,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并非坏事,解决困难的过程是磨练与成长的过程。当一个个困难被我们克服,回头再看,我们已收获一颗颗喜人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