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递民俗展览馆(胡氏祠堂)的艺术文化内涵
2018-04-08徐夏雨周小儒
徐夏雨 周小儒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00)
一、前言
西递民俗展览馆的前身是西递胡氏祠堂的一座分宗祠(敬爱堂),其坐落于安徽黄山的一个素有聚族而居特点的古老村落——黟县西递村内,整个村子的荣盛兴衰与胡氏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胡家经商成功后开始对艺术文化等心理需要进行追求,其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在最繁荣时期,村里有诸多华丽住宅、祠堂、牌坊等建筑建成。但是历经数百年社会动荡,村内原近30 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的仅剩4 座,其不仅为现代参观提供了资源,也为民俗艺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西递民俗展览馆的建筑之美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后于清乾隆年间重建,占地面积1800 多平方米,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西递民俗展览馆区别于其它展览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以胡氏祠堂为展示空间载体,其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展览馆遵循一惯的徽派建筑风格,青瓦白墙,镂空朱门,屋檐翘角,好生气派。端庄静穆的门楼墙体附有曲线优美灵动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气宇轩昂。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除了绝妙的建筑装饰作用外,是中国传统居民聚落用来达到防火作用的智慧产物。祠堂门口两侧墙体呈“八”字形展开,皆立有石狮,庄严威武,斜方两只石瓶,寓意平静平安。一进大门,首先要跨过高槛,门槛可以说是徽州人的脸面不可以随意践踏,所谓的“门槛高”这一说法便是从这里延伸而来。两边木门上绘有斑驳的门神图像,头顶倒璎帅盔,手持瓦面金锏,身披披帛飘带,依稀可以看出先前是多么的色彩艳丽、威武气魄。
入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下方有一只圆缸,有汇集雨水预防走火的作用;在风水学上体现出五行的相生相协;当地亦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中门高悬的“敬爱堂”牌匾端庄大气,启示后人敬老爱幼,族人互敬互爱。祭祀大厅分上、下庭,左右分设两庑,下庭两根6 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白果木相映衬,上庭正中悬挂着胡氏祖先的画像,画像上方立有“百代蒸尝”的牌匾。大厅房梁、房柱高而挺拔,粗而壮实,柱头雕有祥云,线条流畅柔美,块面整体规则,工艺精湛且大气磅礴。区别于村内民居装饰中通过浮雕、透雕、圆雕等雕刻手法在边框雕刻出种类繁多的纹理、在梁上刻有各种花鸟虫兽和祥纹图案的装饰特点,祠堂的雕刻装饰简单大方,端庄肃静。
整个祠堂无论从空间布局设计还是桌椅造型工艺都简明大方又不失精致,既有吉祥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有科学设计对实际生活问题的运用,是集艺术与人文精神为一体的伟大建筑。作为现“西递民俗展览馆”,除了对历史建筑设计及艺术品的重温,应该加强创新意识,创作结合现在时代特征或艺术元素的文化产品,进行展览和销售,让文化更广泛、生动地传播。
三、西递民俗展览馆的文化之美
《论语·学而》中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乃君子建道之本也,西递民俗展览馆的核心思想就是墙上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这是儒学的精髓,亦是古时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标杆。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总结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世人称之“朱子八德”。在展览馆内便悬挂着一幅朱熹所书的“孝”字,有趣的是此字造型形象生动,上部分像一跪地拱手作揖的后生,而下面则是尖嘴猴腮的猴脸,意为做人应当孝敬长辈否则和没有开化的愚猴并无差别。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同时可以看出现代的字体设计在当时便有所体现,虽然未成系统概念,设计的智慧却已经润色其中。
徽州楹联是历史长河中人们文化意识的智慧产物,如馆内的楹联之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用词巧妙,取字精道,由此可见胡氏家族一直以“孝”治家,并通过文字的方式代代流传。窗、梁、门口石头上面刻有寓意吉祥的图案,工艺精湛,无一不体现徽州人民追求和气、和平、和善、和顺之道。堂内静悬的画作是典型的新安画派风格,受到儒家“中和”思想的熏陶,其风格较为佛系,用色淡雅,冷静高洁,洗涤喧嚣软俗。
四、结语
“百代祠堂古,千村世族和”正是徽州强盛的宗族社会的写照。西递民俗展览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徽州祠堂,人们又赋予它新的内涵,这也是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中国人渗透于骨中的寻根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魂牵梦绕,不会改变的信仰。但是西递民俗展览馆的建设内涵也不得不让现在的教育引起反思,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过度追求物质却缺少了精神养分的浇灌,出现不少“歪瓜裂枣”,频繁出现的社会问题无一不给人们精神信仰培养的急需性敲响警钟。儒家思想不仅是展现于西递民俗展览馆中,也应该融于当代青年的教育当中,揉入现代设计师的设计当中,让受众再次领会“忠孝廉节”的道德修养,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