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初期山西农业合作化运动
——以平顺川底郭玉恩社为例

2018-04-08渠水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互助组全村劳模

渠水秀

(山西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一、前言

在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结束后,要不要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方针问题。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只有组织合作社,把农民引导走向集体化,才是实现了全部领导权”“合作经济四办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之一”。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对个体农业经济要“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要“组织生产德,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的精神①。

1950 年1 月山西省委在第一次代表会议上提出“把发展互助合作”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农民固有的经验与科学相结合”,使老解放区的互助合作走向了新的发展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树立了一批模范互助组,在全山西省范围内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1951 年春季,全省开始在长治老解放区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武乡县的窑上沟,监漳,枣烟,平顺县的川底,长治县的南天河,黎城县的王家庄等九个村,试办了10 个初级社。平顺川底村即为试办之一。②

川底为平顺县城南八里的一个小村,全村94 户,素称:山大坡陡石土薄,金木水火土五行具缺的一个村,但工作是全省全县的模范村之一,优秀的共产党员著名的劳动模范郭玉恩同志是该村的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94 户有88 户组织起来,现在生产量超过战前水平50%。1950 年互助组13 户超过战前61%,家家够吃,8 户余粮45 石改造了9000 年的贫苦现象。③以下为郭玉恩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具体过程。

二、边区郭玉恩互助组发展情况

郭玉恩同志1951 年为35 岁,贫农出身,幼年全家4 口,3亩土地,家累处债,200 余元生活所迫父子两人当张工,由于工资不付利息,全家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悲痛生活,郭玉恩感到整受一年未得一饱。1937 年参加公安警察,当时受着封建代表阎锡山的统治,穷人当了官兵,照样顶不住剥削,又回家养种地,他亲身经历了地主官僚的双重压迫,成了生死的仇人,1943 年参加了共产党找到了斗争的出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领导农民像地主讨债,发动了群众,打倒了封建地主翻了身,1944 年他先任了党支部书记。1943 年组织互助生产,1944 年选为全县劳动英雄,自此每选劳模就有他,曾先后两次出席前太行区群英大会,1950年在全省劳模会上选为模范,同年参加了华北(北京)农业牧大会。④

在全省农村推翻封建地主的土地占有制度,完成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后,党中央引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的初级形式,就是农业生产互助。这种生形式最早产生于抗战前夕。⑤在边区劳畜力困难,生产力低下等情况下,这种劳力互助起了很大作用。

平顺川底郭玉恩互助组,自1943 年以来,坚持8 年互助生产,较战前增产60%,全组战前每亩平均产1 石7 升,目前每亩平均产1 石7 斗3 升;现在正继续在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道路上迈进。该组于1943 年在生产度荒中组织起来,全组5 户即有3户有吃的,有两户塌岸过多无力修垒,有3 户地少每人仅达1 亩1 分;全组3 头牲口却仅有1 犁1 耢,因此群众迫切要求互助互济生产渡荒。1944 年全组集体开荒18 亩,种上油菜,蔓菁,秋后收获2560 担,并垒好地岸72 道。1945 年增至22 户,为便于领导划为3 个小组,玉恩组9 户。自1945 年来,群众虽经土改,生产,使生产条件获得改善,初步具有独立生产能力,但该组始终是紧紧的朝着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道路前进。事实告诉了大家: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提高技术达到增产发家。⑥郭玉恩组所以能坚持八年,获得了增产,并养成了初步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巩固提高与发展互助组打下了的物质与经验基础。

三、郭玉恩合作社发展情况

劳模郭玉恩1950 年出席省劳模会后, 领导全组13 户反美爱国政治自觉的基础上,向全省劳模农民提出了冬季爱国生产竞赛。经过3 个月的努力。1950 年2 月,总结评比,胜利地完成与超过计划,原计划秋地普耕1 遍,结果除春耕1 遍外,耕2 遍的32 亩达33%。原计划积肥85 担(每亩)实现了105 担,超过计划原计划1 石。改良土壤、增修农具均实现了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全省劳模农民提出了五一年爱国丰产竞赛挑战。⑦并发起了一系列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带动了全省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支援了抗美援朝。

川底郭玉恩社即在长治专区试办。该村劳模郭玉恩1951 年4 月召开合作社成立大会,共18 户,除2 组17 户外又吸收别组1 户,人口76 人,全部耕地面积152.765 亩,男全劳力20 个,辅助劳力1 个,女全劳力16 个,半劳力7 个,辅助劳力3 个,能下地妇女共有13 人,能用牲口牛6 头,驴4 头,主要农具犁6 张,耧1 张(坏的)耙0.5 个(同别组伙用),耢6 个。民主选出合作社干部,社长郭玉恩,副社长郭东先,又选出记工员,技术员各1人,小组长3 人,另选2 人分别负责代耕及与供销社联系事宜。⑧

川底村的合作社,在郭玉恩同志的积极组织领导下有了新的进展。社员占全村人口100%。社员郭石头说:合作社给咱谋的利益,社员生活生产资料90%以上依靠了合作社,因此全村18个互助组全都变成社员,与合作社紧密结合起来了。合作社的发展巩固和郭玉恩本人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全村民主化管理,有2个干部,理事7 人,社员代表26 人,每组都设有副组长,专门负责合作社工作。并有能调员与宣传员,理监事会每10 天一次代表会,小组每半月一次。现在川底的合作社已成为每个群众不可缺少的组织。⑨

四、川底村的新变化

川底村由于劳模郭玉恩的积极组织互助,全村经济上升生活走向富裕,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卫生上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出现了新气象。

(一)经济变化

1943 年前,即未组织起来时,全村94 户,有6 户地富1500户,中农六十19 户,贫农户数即占全村户数73%。土地729 亩9分,牲口63 头。由于土地集中、肥料缺乏、劳力涣散,全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痛苦生活,穿着千补刀纳的破烂衣裳,全家六七口人伙盖着一条破被子,更谈不到毛毡铺褥子。饭食早上糠圪塔。响午稀薄流害,夜晚清蔡汤。每天只吃一顿盐。1943 年以后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农民向封建斗争实行减租、土地改革。农民争夺回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又加响应中央组织起来的号召,郭玉恩首先响应以他领导的互助组发展到全村。到1946年以后全村94 户即组织起来91 户,从克服劳畜力困难到捉害技术扩大再生产的过程。1950 全村产粮已达到1505 石6 斗,每亩平均产2 石一斗5 升,全村农业收入超过组织起来50.7%。副叶总收入已达87 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由于购买力的提高增强了市场销售能力奠定了扩大再生产的基础。由于农民的经济上升,生活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他们的生活已达到早上黄圪塔,响午杂面捞饭汤,黑夜调和饭。平均3 天到7 天还要吃些面,锅饼每人每月吃盐1 斤,人人穿着囫囵衣裳,单袄棉各有一套。大部分还有几件市布新衣服走亲戚,成年人都有一被子盖,现在全村有80 多块褥子,31 块羊毛毡,愁吃穿的天已变成了好吃好穿的时光了。⑩

(二)政治觉悟

全村在抗美援朝运动的教育下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特别是抗美援朝总三大号召得到全村群众的热烈响应全村的各系统及十个互助组全部订立爱国公约先后进行过三次检查修订,捐献飞机大炮全村认捐洋123 万元已捐72 万元,并订出半年增订划年底全部交清。例如:两个自然村因土地起了纠纷,用爱护公共财物的爱国公约进行了检查,得到了彻底解决,村长郭秋魁说“开始订公约我想订了也不起作用,现在才知道只要爱国公约执行好什么事情都好办”;优待烈军家10 个互助组订立了代耕公约全部做到先军家后自己,群众的秧苗锄3 遍达50%,军家全部已达到普锄3 遍,郭石头组给军家张胖女把漏房补修好了,四月检查代耕时,军房郭玉考提出对水照顾不周到,代耕委员会进行公开检讨。代耕也是抗美援朝的一件重要工作,不抗美援朝好光景就保不住,捐献飞机大炮全村认捐洋一百二十三万元已捐七十二万元,并订出半年增订划年底全部交清,半年增产小米六千斤经过检查已达到四千斤由于三大号召切实执行订了三份山西日报青年报一份农民报有五个组定期读报大小黑板十七块天三一换写每天黑夜应播放政治空气西沟全村;由于三大号召切实执行订了《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山西农民报》。有5 个组定期读报大小黑板17 块,3 天1 换,政治空气充满川底全村。⑪全村人的生产与爱国热情紧密结合起来

(三)文化卫生

随着经济的上升,文化卫生的要求迫切起来。男女42 人全部参加识字到定期上课并有40 个壮年6 个老汉3 个老婆也自动参加共92 人,有82 人都有识字本,有60%的男青年识到100字以上,100%的儿童入了学,7 个村干及群众在工作中能看懂《农民报》,68 岁的李善存老汉还经常装着书本学习。5 里以外的小山庄还送子到学校学习文化。此外,卫生方面在村里成立了卫生委员会,现有72 户,每天能打扫1 次;有一半人每2 天要洗脸一次,有的一天洗一次;锅碗顿顿洗;70%的人种了牛豆牲口,都打了防疫针,打破了封建迷信思想疾病大大减少,现在达到了身体健康。⑫农民在文化卫生水平的提高与改善,从侧面显示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在边区,由于土改运动的推动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互助合作运动了有了更大的发展,在解决边区劳畜力困难,生产渡荒,提高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国后,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平顺川底村在郭玉恩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生产,组织起来与提高技术相结合,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民劳动积极性,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川底郭玉恩社在建国初期不断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发展生产,支援工业化建设。

注释:

①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农业合作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04):645.

②山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农业志[M].太原: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7:103.

③④⑦⑨⑩⑪⑫本厅1951 年关于李顺达, 郭玉恩互助组的情况报告.c77-04-04.山西省档案馆馆藏.

⑤山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农业志[M].太原: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7:98.

⑥⑧平顺川底村郭玉恩互助组.c77-04-02.山西省档案馆馆藏.

猜你喜欢

互助组全村劳模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柳青的创业史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全村唯一收件人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祖孙“互助组”创业温暖人生路
国际小母牛项目实施中农业综合服务探讨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