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与探究
2018-04-08王维明钱红飞
王维明,钱红飞,刘 越,虞 波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将有利于企业赢得顾客的青睐,占领更大的市场。目前,印染企业传统单一的以增加产量来提高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日益捉襟见肘,发展重心必须转向产品质量的提升[1]。然而,很多印染企业由不同人员担任工程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对彼此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熟悉,从而限制了印染产品质量的提升。为此,培养一批兼具专业技能与产品质量管理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对印染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很多设有轻化工程(染整工程)专业的学校开设了“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或类似的课程。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GB/T 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要求”可以由顾客、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如股东、雇员、债权人等)、政府部门、自然环境等不同的相关方提出[2],即评价产品质量优劣的标准不仅仅考虑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和顾客需求,同时还要考虑相关方的利益要求。由此可见,通过加工技术的改进与有效控制来提升产品技术指标的传统方法已不能对“顾客及相关方满意质量”实现全方位控制与管理。基于“顾客及相关方满意质量”的要求,本文以市场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一、 课程内容现状分析
通过检索与调研发现,至今没有以《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为名的书籍出版,与该课程相关的书籍主要有曹修平主编的《印染产品质量控制》(第二版)和吴卫刚主编的《现代印染企业管理》。《印染产品质量控制》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该书系统介绍了产品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知识,从练漂、染色、印花和整理四个工段对印染产品的质量要求、影响质量的因素和控制措施、常见疵病的控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关注重点是通过工艺控制来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现代印染企业管理》主要讲解了印染产品生产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管理知识,而关于染整加工技术方面的内容较少。这两本书在内容选择上各有侧重,因而,不同院校讲授的“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染整专业教师受专业背景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加工技术改进与有效控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 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求
“顾客及相关方满意质量”表明,产品质量的提升已不再局限于加工技术的改进与有效控制,同时受到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制约。为此,“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应同时包括加工技术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知识。
1. 加工技术
“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料化学”“纺织品整理学”“纺织品印染工艺”“轻化工助剂”和“染整设备”是必修的前期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已有印染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内容,因此很多学生对学习“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前期课程大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虽部分课程设有实验操作,但大多是验证型实验,因此部分学生虽记住了知识点,但不知其所以然。为此,在设置加工技术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内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避免简单地重复前期课程的内容,着重讲解染化料助剂、设备、加工条件等主要生产要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便于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应用;(2)设置一定量的探究型实验,通过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规律性知识点的理解。
2. 生产管理
高质量的产品不仅需要满足顾客对使用价值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企业及相关方利润、政府与环境的要求。为此,技术指标的高要求并不是评价产品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即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不完全依赖于加工技术的改进与控制,还与生产管理密切相关。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设置和运行的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其目的是提高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及产品质量稳定性,进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所以,该部分内容宜围绕降低成本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设置。
三、 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教学内容必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针对印染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现状,我们对“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续表)
四、 结语
“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以“顾客及相关方满意质量”为中心,指出印染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改进与生产设备改造,同时还取决于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由此引出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2)系统介绍加工技术、生产现场管理、能源管理、信息管理、精细化管理、产品创新与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结合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实现印染产品质量的全方位控制与管理;(3)结合理论讲解和探究型实验,讲解各工段生产要素对印染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既避免对前期课程的简单重复,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 臧勇,金晓东,孙兴梅.印染产品标准发展及质量要求[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14,34(2):21-28.
[2] 周书彦,高顾宁.浅谈质量的涵义[J].才智,2008(1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