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hinking Map与 Mind Map的基本概念及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08李一帆张志刚

解剖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班解剖学导图

李一帆 张志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长春 130117)

思维导图是通过视觉语言去理清思考的步骤,完善自我的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相对于国外的发展来说,国内的思维导图应用还刚刚起步。目前,国内把“Thinking Map”与“Mind Map”都翻译成“思维导图”,很多教师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工具,事实上2种“思维导图”来源不同,在理论基础、表现形式、使用方法、应用特点上均有较大差异。下面将Thinking Map和Mind Map的基本概念及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以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区分使用2种工具,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型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效果。

1 Thinking Map的基本概念

Thinking Map最早兴起于美国,是教育学博士David N.Hyerle在1988年开发的一种帮助学习的语言工具[1]。确切地说Thinking Map是用来进行构建知识框架,展现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1992年,Thinking Map被纽约、德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等地区的学校广泛应用于各年级的不同课程;2004年,美国已有接近4 000个学校使用Thinking Map进行教学。近20年来,Thinking Map逐渐被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引入,是被纳入教育改革的思维工具,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Thinking Map包含8种类型(图1A):圆圈图(Circle Map)用于呈现与某个主题有关的信息,表达一种最宽泛的关系—“相关”;气泡图(Bubble Map)用于详细描述1个主题;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用来对比2个主题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树图(Tree Map)用来对某个主题进行分类或分组;括号图(Brace Map)用来将“整体”分解为“局部”,显示1个主题的构成;流程图(Flow Map)用于展现1个主题的发展过程;复流图(Multi-Flow Map)用于分析、展现相关主题的原因和结果;桥型图(Bridge Map)用于进行类比、类推,识别关系之间相似性。

2 Thinking Map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主要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位置、形态及结构的科学,是新生入学首先接触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结构繁多复杂,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枯燥难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下[3],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选择适用、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Thinking Map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非常适合应用到人体解剖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内容,选择不同类型(图1B)。(1) 与某个器官或者结构相关的信息,都可以用圆圈图来表示,能够使学生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发现新问题,从而在整体上把握理论内容,这一过程可以拓展学生广泛的思维联系,增强联想能力,使思维更加开阔、敏捷。(2) 对于某一器官的形态、位置及结构的详细描述则非常适合气泡图,可以使学生更加详尽、全面的掌握特征性内容,培养学生细致、严谨思考方式及发散性思维模式。双气泡图则适合2个相似结构或者相似知识点查找异同,进行对比记忆,例如长骨的共有和独特结构、骨盆性差异、肌肉对关节的作用、实质性脏器的门通过的结构、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觉和浅感觉传导通路等等,逐渐建立多维立体思维模式。(3) 树图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相对比较少,比如骨、肌肉的形态分类、神经以及神经核分类中会用到,培养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某一器官或者结构性质的能力及分类思维能力。(4) 括号图是人体解剖学中应用最多的,所有的章节内容都会多次使用该类型,例如各个系统、器官的组成、分布以及全身血管的组成、分支等等,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构建系统知识框架,逐步提高概括分析事物能力。(5) 流程图适用于肝外胆道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房水循环、脑脊液循环、给药途径及药物代谢排出途径、传导通路等内容,帮助学生理清事件发生发展顺序、过程以及步骤,明确思路,层层递进,锻炼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6) 复流图用于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临床实际案例联系起来最为合适,例如颈椎病可引起脑供血不足、支气管异物容易坠入右侧、脑血管、神经损伤导致临床疾病或者畸形、足球运动员常见内侧半月板损伤原因、踝关节容易在下坡路损伤等等,不仅以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因”,分析产生的“果”,而且面对一些生活和临床案例的“果”,可以反向思考原因,从解剖学角度给予正确合理解释,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和思考病例之间多重的因果关系,对学生逆向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7) 桥型图有助于学生发现各结构之间的性质、关系,明确关联的因素,把具有类似相关性的结构进行类比、类推,例如神经系统中的名词术语等,极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 Mind Map的基本概念

Mind Map是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记忆力之父”的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了Mind Map[4-5]。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综合运用文字、线条、图片、色彩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使用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图像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利用图形技术,将发散性思维展现为视觉表达[6-7]。Mind Map(图1C)用于发散性思维梳理,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模式具体化的方法。中心圆填写关键词,以线条辐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建立记忆链接,利用图形、色彩将发散性思维呈现为视觉表达。

4 Mind Map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

Mind Map是基于大脑的工作机制设计而成的,在人体解剖学中,每一个知识点或者结构都可以利用Mind Map,以辐射形式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图1D),无限延伸,形成很多节点,同时又把各节点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和相关的层级图充分表达出来,建立记忆链接,呈现放射性立体结构,如同脑的神经元连接模式一样,有助于开发调动右脑潜能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图1 图例

5 Thinking Map与Mind Map的特点及异同

Thinking Map的基本特点:(1)关系固定,每种Thinking Map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2)体现思考过程,Thinking Map除了记录信息本身,还展现了人思维发展的过程,满足大脑对事物不断建立新的联系的需求。Mind Map的基本特点:(1)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像上;(2)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辐射;(3)各分支形成1个连接的节点结构。Thinking Map与Mind Map的共同点:两者都是可视化的、辅助思维的图形工具,都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都鼓励应用图形、图像、色彩、符号,以强化记忆,激发创造性。Thinking Map与Mind Map的不同点:(1)表现形式不同,Thinking Map包含8种类型,分别对应人在思考时的8种思维过程(联想、描述、对比、分类、概括、顺序、推理、类比),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思维形式,每一种类型表达相对固定的逻辑关系。Mind Map 只有1种表现形式,无论表达何种关系,都呈现出放射状树型图;(2)侧重认知与元认知,Thinking Map不仅帮助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获取过程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Thinking Map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方式的了解和优化(即元认知)。Mind Map侧重于对知识的整合与记忆,同时可辅助思考、表达。

6 Thinking Map与Mind Map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体会

随机抽取本校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个班级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同一位授课教师,同一学时,同一教材,分为传统教学班和思维导图教学班。传统教学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教学,思维导图教学班授课时,教师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适当运用Thinking Map和Mind Map,并指导学生使用这2种工具,进行课上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和自主学习。以标本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自主学习成绩、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和满意度测评情况这4个方面进行最终效果评价。结果思维导图教学班标本考试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成绩无论是平均成绩、优秀率还是及格率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差异显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思维导图教学班96%非常满意,4%满意,传统教学班42%非常满意,58%满意。以上研究结果说明Thinking Map和Mind Map应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兴趣、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对这2种教学工具也呈现了极大认可。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Thinking Map和Mind Map,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拓展思维,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通过笔者的使用体会,虽然都是辅助思维的图形工具,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应用过程中,两者有着明显不同的适用性。Thinking Map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使用,8种类型能够更明确引导学生分析、概况、归纳、总结、巩固相关知识,理清思路,可以将整个思维过程清晰准确的外化出来,可以更好的进行有效复习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逻辑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习效率。Thinking Map中树图与括号图看似很相似,却代表了2种迥异的关系;括号图表达的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树图常用于分类和分组,刚接触时很容易把两种类型混淆,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需仔细区分这两种图的用法。Mind Map 则更适合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课堂活动策划、激发创意、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管理等方面,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发散性,可以很方便地增补、修改,通过这种中心发散的开放式结构构思,收集细节,各归其位,一目了然的、直观的整理思路,组织繁多的知识点,使理论内容由点到面,分层次的呈现。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多应用图片、符号和色彩来丰富这些类型,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班解剖学导图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雅韵·智慧·健康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第6章 一次函数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