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提高在转型中增效
2018-04-08栏目主持陈祥森
栏目主持/陈祥森
■ 改革开放促进物流业发展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近日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见诸报端,我想这也是物流界比较关注的事情,大家都希望从政府报告中看到今年的政策走向,所以请三位专家谈谈你们的看法。
金玉其中:今年的两会看点很多,从政府报告中我们不仅看到上一届政府五年来所做的工作,办成的大事,也看到今年的目标。其中与物流业相关的有:去产能,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降成本,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投资,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左右。
夜雨观澜:这几项确实与物流业相关。钢铁、煤炭去产能后,这两个产业的贸易量减少,货运企业会受到影响。大宗商品贸易是物流业中货运、仓储的板块,现在大宗商品贸易减少,不是中国独家的景象,而是全球经济态势的写照,我们也无可奈何。不过,对于物流业来讲,两会还是利好消息多。譬如降成本,政府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这对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是一个最直接的推动,比企业里管理人员想破脑袋降本增效来得更快。今年投资铁路7320亿元、公路水运1.8万亿元左右,可以进一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推动我国物流效率的增长。
把酒临风: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下好改的都已经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前行的路因而也更加艰难,所以必须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进一步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政府报告中可以看到,今后要把改革开放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97次,可见党和政府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专栏小编:改革开放是我国不变的大政方针,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物流业也是如此。在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中,我国服务业比重逐年增大,物流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物流业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金玉其中:从国内生产总值看,五年前是54万亿元,现在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结构也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物流业是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增长速度总是高于GDP增速,而且每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都在回落,这说明物流业在发展中提高,在转型中增效。
把酒临风:确实是这样。从公布的数字看,2017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向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稳中有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所回落。从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234.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5万亿元,增长8.7%,提高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3.7万亿元,增长3.9%,提高0.8个百分点;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1万亿元,下降1.9%;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1.0万亿元,增长29.9%。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6.6万亿元,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保管费用3.9万亿元,增长6.7%,提高5.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6万亿元,增长8.3%,提高2.7个百分点。2017年物流业总收入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
专栏小编:两会成为关注中国经济的平台,成为关注我国物流的平台,那么你们关注到哪些热点了?
夜雨观澜:两会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肯定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看到媒体的报道,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有关物流的提案就很好嘛。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做出顶层设计,大力推动流通领域数字化升级,发展新型商业基础设施和品质化流通体系,加快适应新技术应用的制度创新,解决流通体系目前在技术能力、基础设施、商业环境、法规制度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他建议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智慧门店等流通新业态,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科技等在流通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另一方面鼓励互联网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赋能传统流通企业,推动“互联网+流通”全面升级。刘强东建议应积极研究建设面向智慧营销、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等功能的新型商业基础设施,加大对传统商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鼓励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利用新技术形成全链条高效协同;同时加快制度创新,为无人科技、金融科技等新技术新产品的进一步应用创造有利条件。让科技为物流赋能,这是一个趋势,今后的物流界,谁掌握领先的科技,谁就能引领物流的发展。
把酒临风: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的物流产业,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业内要加快进行的工作。去年以来,物流智慧化已成人们的共识,许多物流企业也在这方面投入资金研发并转化为成果,促进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专栏小编: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这也是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必然结果。在高质量发展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深化改革,特别是制度上的改革。那么,在与物流相关的方面,你们认为哪些需要进行改进完善?
金玉其中: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发展更加开放、高效、智能、绿色的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而建设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在消费端、供给端和流通环节做出全面升级。但由于流通主体数字化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不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现行的流通体系仍面临品质不高、发展不规范的问题,并且针对新技术催生出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仍缺乏法律法规及管理措施的具体安排。
把酒临风: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速为3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5%,比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而同期线下实体店零售额同比增长仅为7.6%,增速较2016年放缓0.9个百分点。新技术对提升商业流通效率作用明显,而传统商业在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略显不足。此外,由于现有商业基础设施主要基于传统商业建立,在设施布局、物流规划、仓储设施用地等方面,未能充分考虑线上业务及线下新业态的发展,缺乏对电商仓储等体现民生、高效、智能的新型物流中心的考虑,无法适应新型商业发展的需要。
夜雨观澜: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流通体系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更加精准,与上游生产者的联系和互动更加密切。流通环节能否把好质量关,事关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质量。近年来,流通体系在促进消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品质升级是消费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提倡品质消费,推动形成尊重品牌、注重质量的消费环境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专栏小编:政府工作报告是了解中国未来一年经济发展与改革的重要窗口,报告中有关税制改革的措施,将会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政府的行政改革。对此,三位专家有何看法?
金玉其中:在减税方面,从2012年开始在上海进行营改增试点,2016年全面试点推开,实现覆盖三大行业,链条抵扣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公认的难点领域金融业推广实施,使我国的增值税改革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五年算下来,政府减税近2万多亿元。除此之外,还出台了包括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享受减半征收范围等很多减税举措。今年的政府报告又推出了新的减税举措,就是要惠及企业,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把酒临风:我国税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当然,税制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譬如税收立法进程缓慢,目前只完成三个税种实现立法,任重道远。在我看来,目前房产税立法滞后于预期,其次是企业税费负担过重。近年来虽然中央政府大力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税力度很大,但是普遍感受不明显,这是因为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决定的,营改增减税是一种普惠式的减税,全国共有企业数千万家,每个企业的户均减税数额不大,因而感受不明显。另外,营改增之后,新出现一税独大问题,增值税占60%以上,税制结构中间接税占比过高,间接税里面的增值税占比高,财政收入对单一税种的依赖性增强。
夜雨观澜:当前的改革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素的市场化,二是治理的现代化。这两个方面与财税都是密切相关的,财税既关联着市场,又关联着政府,财政通过自身的改革来转变政府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促进政府自身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这是通过预算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税制改革对政府行为方式、活动范围及方向进行约束。当然,这个约束是需要长期下功夫的。现在政府性基金很多,政府各个部门手里都有钱,这些钱怎么花?这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对政府的行为影响也很大。财政的作用不仅仅是减税,或者是拿钱,在钱上做文章。其实财税政策、财税改革,更多的是在治理方式上做文章,怎么样让政府行为方式去引导市场形成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而不是去扭曲市场。只有财税改革真正发挥了这个作用,整个政府职能的转变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但要通过预算真正约束政府,这在我国还是个难题。过去的预算是政府手里分钱的工具,我们要把政府手里分钱的工具转变为一个约束政府的工具,这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更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
专栏小编: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需要我们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此三位专家有何考量?
把酒临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在消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从妨碍生产要素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入手,在关键领域通过结构性改革挖掘新的增长动能,提高潜在增长率,这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资本替代劳动或机器替代人必然发生。但是,这种替代受到资本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操控机器的要求,那么资本替代劳动则得不偿失。当机器增加时,投入的资本回报率会下降。所以,不能无限制地靠提高资本劳动比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夜雨观澜: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允许更有效率的企业生存、扩大和发展,淘汰那些长期没有效率提升的企业,就可以提高行业以及整体经济的生产率水平。在美国,通过部门内企业的进入、退出、生存、消亡这种创造性破坏机制,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为30%至50%。对于我国来说,就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拆除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消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创造一个能进能退、能生能死的政策环境,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这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来源。
金玉其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显然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评价经济增长成效,这就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能再以GDP论英雄了,那指挥棒应该怎样来调整呢?我觉得,可以用一些新指标,比如农民工市民化率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比如金融和债务风险水平、环保指标、减贫指标等,并且在这些指标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过去的五年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这样做的结果使政府更好发挥了作用,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
专栏小编: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无论是政府改革还是企业改革,最后的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发展经济上面来。对于物流业来讲,怎样才能高质量发展呢?
金玉其中:科技创新和新经济,是未来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物流业要高质量发展。也要融入新经济,进行科技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报告中提出的这些举措,实际上就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物流业在内,一是要科技创新、二是要制度创新,靠创新来解决发展的问题。
把酒临风:说到科技创新,我们看到智慧物流已成发展趋势,成为物流发展新的增长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为物流业赋能,创造新的价值。无论是车货匹配、多式联运、众包运力等领域,还是移动支付、电子面单、信息系统等技术,物流智慧化的进程都在不断提速。今年年初,有关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报告一方面指出了技术方向,如无人机、机器人与自动化、大数据等即将商用,可穿戴设备、3 D打印、无人卡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也会逐步成熟之后开始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更预测到2025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物流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夜雨观澜: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到:“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等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显然,针对智慧物流国家已然给予高度重视,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多个针对智慧物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和专项指导意见,一方面彰显了在现代物流发展中智慧物流有着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赋予了智慧物流推动现代物流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重任。从眼下最现实的降本增效方面来看,智慧物流能大大降低制造业、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实打实地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通过智慧物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物流企业便能更节省成本。
专栏小编:今天我们从政府报告谈起,谈到了物流业,谈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感谢你们的看法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进入新时代,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就必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革,在继续保持经济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牢牢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强国之基,在发展中提高,在转型中增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让读者分享了你们的观点,我们下期再见。